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信阳大街小巷肯定已经张灯结彩,千姿百态的大型彩灯也都各自就位,华美地等待正月十五这个主要的日子。

这个元宵节信阳人咋送灯 汽车知识

可是现在,信阳老乡只能一脸茫然地回答你:哦?这都到正月十五了?表面什么情形?

表面封得很严实,人们宅得很瓷实。

信阳,挨着全国疫情重灾区。
此时此刻,它之于河南,相称于武汉之于全国,被全省各地市重点关照着。

那今年元宵节还能送灯不?

老乡们表示很无奈:人都出不去了,灯还能出去吗?

凤九 | 文

01

元宵送灯

比过年还主要

元宵送灯的习俗对付多数信阳人来说,真的很主要,尤其光山、新县、商城、潢川等地。

绝不夸年夜地说,这可能是一年里最主要的仪式,在外地事情或者定居的人,春节可以不回来过年,但元宵节必须回来送灯,不然不仅乡里乡亲会说三道四,自己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

以是,不论如何,元宵节前,很多信阳人都会千方百计地赶回老家。

听说有一年正月十四,光山县里仅北京牌照的车都有近百辆,省内的更是不计其数。
当时县里的酒店、宾馆、小旅店,家家爆满,用饭的、住宿的,都得提前预定。

这都是回来过节的,也是回来送灯的。

那么,送灯到底是啥意思?

便是正月十五晚上,到故去的亲人坟前送灯,不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也是为逝者点灯照亮回家的路,让他们在另一个天下不孤独。

这个灯实际上是烛炬表面罩一个大略单纯的纸糊灯罩,可不是你想象的花灯。

别鄙视这个事情,送灯是很隆重的。
当地有俚语“十五似大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足见送灯的地位有多么举足轻重。

中午吃了团圆饭,家里的孩子或年轻人就开始做灯了。
烛炬提前买好,削竹签,粘灯罩,灯罩是用五颜六色的纸做的。

灯准备好后,就可以出发了,祖坟远的,得早点走,担保入夜前到。

到祖坟后,先在坟头压坟头纸,常日是左中右三叠,这是子孙跟先人打呼唤,也是见告别人这座坟是有后人的,表示后继有人。

接着,清理坟前的杂草,插竹签,三、四只竹签围成灯罩的骨架,在当中插一只烛炬,罩上灯罩。
天快要黑了,就把烛炬点着。
这个过程当地人称为“发亮”。

然后就开始烧纸、放鞭炮或者礼花了,大人孩子磕头,向先人说一些敬语或是祈福,仪式就算完成了。

每到正月十五的下午,坟地或者是通往坟地的路上,到处都是人和车,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入夜往后,无数彩灯照亮山野,一片一串,五颜六色,伴着响亮的炮声和盛开的礼花,残酷得诠释着元宵节的意义。
你会感想熏染到什么叫过节,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什么是心甘情愿地回归。

这一天,没有人会对坟地生出恐怖,哪怕是一个小孩儿,大家都很愉快,忘却了所有的忧闷。

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送灯,解释这家人绝后了,这是很忌讳的。

可无主的孤坟还是有的,不过也有一些空门中人或是布施积善的人,给这些孤魂野鬼送灯,让他们感想熏染到被关心的温暖。

元宵送灯还有不少讲究。
比如嫁出去的姑娘是不许可回外家过十五的,更不能回外家送灯。
只有外家绝后了,才能让嫁出去的闺女送灯。

一样平常来说,外家人忌讳出阁的女儿回来过十五送灯,这会导致外家人丁不旺。
因此,当地有“女不不雅观外家灯”的说法。

那么,送灯习俗到底打哪里来?正儿八经的历史当地人也搞不清了,只有传说。

传说是明朝朱元璋当了天子后,找不到父母的宅兆,很难过。
智囊刘伯温想了个办法,他对朱元璋说:“你是天子,没有人能接管你的膜拜,除了你的父母。

他建议朱元璋在每个坟前插上烛炬,然后逐个膜拜,烛炬不灭的便是其父母的宅兆。
朱元璋照着做了,果真有膜拜而烛不灭的宅兆。

于是,这个送灯习俗就流传下来,成为信阳部分地区最隆重的一种祭祖仪式。

02

2020元宵节

脑补2019的画面

然而,这么主要的事情,如今说几遍都弗成了。

在严厉的疫情面前,今年的元宵节只能遥想当年。

脑补一下2019的元宵节画面。

正月十五晚七点,夜幕下的信阳市百花会展中央广场,古韵十足的红灯笼画出一条条灯火长廊,各式各样的花灯尽情地绽放,一片流光溢彩,当然少不了的是容身欣赏的人群。

南湾湖畔首届灯光节现场,十八组主题彩灯构成了一个绚丽梦幻的灯光天下,灯与湖交相照映,让人们感想熏染到信阳的鱼文化和茶文化以及传统非遗文化,还有新春的喜庆。

平桥区,彩色的灯光如一条河,流遍了大街小巷,胡同里处处都是灯景。

市民们猜字谜、参加街道举办的各种元宵节活动,聚在一起,欢笑声不断。

还有穿汉服、舞龙舞狮、旱船、花挑、地灯戏、大鼓书等民俗文化踩街活动在信阳各地区举行。

可惜,以上是2019。

2020的元宵节,只能相应官方最知心的号召,窝家里脑补。
别说送灯了,你都不可能安全顺利地到达祖坟。

疫情当前,上至市里各小区,下至县里村落里,大喇叭广播每天播报最新疫情信息,还有便是“不出门、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之类的。

当问起信阳的状况,小伙伴们纷纭发来一组组新闻截图,然后我就明白了,大家都一样,靠手机呼吸表面的空气。

窝在家里多少天了?算算吧。

一位小伙伴说自从春节放假,尾月二十八回家就再没出过门。
表姐说她尾月二十九到现在没下过楼。

高中同学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仅有一天下楼取快递。

放眼望去,信阳好似一座空城。
广场、街道、路桥,从来没有这么干净过,人车罕见。

03

记得元宵节

在心里送灯

爸妈是年前回到信阳的,当时还没有这么土崩瓦解。

大年三十他们还跟姥姥姥爷、舅舅、大姨几家聚在饭店吃了年夜大饭,之后,就各回各家了。

疫情防控逐步升级,交通牵制、封路、设卡,小区开始一步步封闭,大部分人都不敢随便出门,很合营地窝在家里。

可总有人须要出门,日子还得过。

12月4日,在河南信阳,湖北籍隔离职员为自己加油打气

老爸隔三差五要去超市买菜,一开始还能打车,很快公共交通全面停滞,他只能走路,有时候表弟会开车来接,由于他得给姥姥姥爷送菜做饭。

我叮嘱他们出门要戴口罩,还给他们寄了些口罩,是在郑州口罩没断货的时候买的,当我意识到买的远远不足的时候,已经买不到了。

老爸斩钉截铁地说不用担心他们,有些人出去还不戴口罩。

我又操心着给他们买酒精、手套啥的,结果,被老爸批驳一通:哪有那么恐怖,都吓成这样了?假如打仗咋办?

对付一个上过沙场的老兵来说,我可能是大惊小怪,只好不再多说什么。

初七,姥爷过生日,表弟开车带两位老人到爸妈那,做了一桌子菜,算是为姥爷庆生,我们本想点个外卖遥祝,结果创造大都不业务。

我一贯在四处征采口罩,由于他们那边真的很稀缺,尤其是有的亲戚还没有。
可万能的网购这会儿也不万能了,一个医用口罩都找不到。

这个时候,信阳官方雪中送炭,每天在全市的部分药店发放一些一次性医用口罩。

老妈的同学刚好是开药店的,发放口罩的那天,排队的人从药店排到路上,5000个口罩十几分钟就卖完了。

姨妈给老妈留了一盒。
我一听心里很高兴,但老妈接着说,她把那一盒送给大姨了,由于大姨家没口罩,一家四口,有病号还有孩子,没口罩,出门很让人担心。

她和老爸坐着表弟的车客岁夜姨家送口罩,在路上碰着测体温的防控站点,人家给老妈量体温,一量是38度多,就让老妈下车。
车里开着空调,很热,事情职员说让她下车等几分钟再测,老妈在表面站着,紧张得要命,那几分钟是漫长而惶恐的。

冷风吹了吹,体温降了,37度,老妈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她我说姨妈药店还会有的,可以给她留一盒。
但由于买的人太多,她也没有再张口,她说我寄给他们的口罩还能用一段韶光,那些口罩还是留给没有的人吧。

附近元宵节,防控再次升级,好多小区不同程度地限定出门,之前小区居民出入登记,升级之后,直接限定出去的人数和韶光。

微信群里,大姨说,她们小区每5天每户可以出去一个人,要办出入卡。
她去买菜买药,从上午10点排队量体温,一贯到下午2点才把东西拖回来,真不随意马虎。

小舅妈急速回答,她参加了志愿者,每天上班,再要买东西找她就行。

而小舅在居委会,每天奔波于疫情防控一线,拜访那些从武汉或湖北回来的人,为了安全,基本反面亲戚们见面。

元宵节虽然在这种情形下被冲淡了,可并没有被完备遗忘,老爸才去买了汤圆,在家张罗着炖菜过节。

罗山、光山的小伙伴们准备着挂面、糍粑和猪腿;新县人做着油面盏,还有人准备面蛤蟆,用面伴以韭菜,随意扯成蛤蟆状,放入滚油中煎炸后捞出,即可食用。

至于送灯,就先欠着吧。

要不然呢,在心里做个灯,用意念送到坟上,为先人点亮回家的路,也为疫情中挣扎的我们点亮希望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凤九

定居郑州的信阳人,写作、撰稿、文案

=======================

豫记·专注河南乡土文化,甄选优质河南特产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记精选好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记好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互助请加微信:salome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