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清风徐来

清风徐来作文-关于清风徐来的作文 知识百科

  太阳挂在蓝色幕布一般的天空上,肆无忌惮地将炽小院里热的光线抛向大地,并让风将最后一丝白云驱走。小院里只有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及一把蒲扇。

  每个暑假,我都要去姥姥家小住。

  那里有淡粉的喇叭花,嫩绿的豆荚,欢叫的蛐蛐儿,还有姥姥的宠爱。

  姥姥说,我的童年时只是在这小院里度过的。她至今还记得农闲时,她带着小小的我,坐在堂院,摇着一把大蒲扇,与邻居聊闲活。

  依稀记得七岁那年,正值换牙的年纪。黑着两颗小虎牙的我差点儿被姥姥赶上房。姥姥心思比较单纯,别人说啥她就信。那次她听别人说啃萝卜能把虫牙带掉,就找了根青萝卜让我啃。我极不情愿,一直躲着她,直到她作罢。记那时,无论我多不听话,多调皮,每逢夏夜,睡前,她一定坐在我身旁,摇着大把年龄比我还大的蒲扇,为我送来阵阵清风,让我安然入睡。

  蒲扇摇呀摇,转眼间,多年过去。我还是以前那个我,姥姥还是以前那个姥姥。但终究不一样了。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个子越来越高;而姥姥的背却越来越驼,记性也越来越差。生活的风霜染白了她的头发,时间的刻刀在她的脸上留下了蛛网一般密布的皱纹。但依旧不变的,是那把蒲扇所带来的清风及她的宠爱。

  在炎炎夏日,能带来清风和凉爽的事物有很多,但我让为都不如姥姥手中的那一把蒲扇,因为那里面有着她对我的爱。

  在这炎炎夏日,有清风徐来……

  篇二:清风徐来传统犹存

  《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那汇聚无数匠心的传统风韵,清风徐来,尚且存在。

  曾几何时,缘分成了一条神奇的河流,让今人和古人,可以在书里相逢,梦里相知。即使江山无数次更迭,那传统文化的赏心悦目,仍需存在于世人心中。

  念传统,繁华竞开。面塑艺人,“只为谋生,含泪走四方”是对手艺的传承。徽派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汉族风俗文化之精华的风格独特,令中外叹服。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感受那黄土大地永不熄灭的精神之光。三百六十行,匠心独具。传统是财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滋养着人们向上的渴望。

  唐风宋雨之魂,风韵无限。那遥远的唐宋已被如流的光阴,封存在古老的岁月里,过往的喧嚣与繁华,都已岑寂,诗庄而词媚的传统,却得以长存。“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李世民的君主气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李商隐的迷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李清照的孤独。“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苏轼的旷达。诗词歌赋,在世人心中落下烙印。

  迁客骚人会于山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地唯我自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文人墨客,今生所愿,放下执念,清白一世。这是文化的魅力,何来理由舍弃它呢?行走于唐宋的你我,连做个过客也不能。穿透千年尘封的往事,驻传统之魂于心间。

  如今时代固然繁华,只是别忘了对已逝岁月的追忆。谭维维与华阴老腔一众老大爷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声吼》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传统文化流淌在百姓的血液中。谭维维宽域高昂的领腔,把黄土高坡和西北大地的豪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唤起无数人对传统的追思。是了,时代变迁,清风徐来,传统犹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如是说过。只是,在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别忘了传统文化,那承载着一代人的智慧。“人间四月天”的奇女子林徽因,感受过康桥的微波,看过海德公园的湖水,却仍每天阅读诗集,有着东方女性的温文尔雅。这是传统所在。

  月下花间,一壶清酒,一梦到长安,醒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清风徐来,传统犹存。

  更多清风徐来作文-关于清风徐来的作文的相关文章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