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作者在目睹英国兵舰轰炸家乡港口的堡垒时草草写下一首诗歌,而这首诗歌便是之后美国国歌的歌词。
当时,菲茨杰拉德与另一名马里兰状师约翰·斯图亚特·斯金纳(John Stuart Skinner)一起乘船去往插有停战旗的英国兵舰,交涉开释被扣美国平民。这些人在一次海岸探险活动中被英国士兵扣留。
英国海军年夜将亚历山大·科克伦(Alexander Cochrane)赞许开释囚犯,但是为了掩护行动安全,他坚持认为上船的代表们必须在皇家海军完成该地区义务前一贯待在船上。
9月13昼夜,菲茨杰拉德独自站在英国皇家海军“雷鸣”号的甲板上,看着19艘英国兵舰攻打巴尔的摩的麦克亨利要塞。整晚要塞都被笼罩在炮火之中,攻击一贯持续到第二天。即便炮弹不断落在被围困的城墙上,守军还是武断地展开了以当时标准来看最大的一壁3042英尺(9.112.8米)的旗帜。康格里夫火箭不断在黑夜中爆炸,点亮了天空。经由整整一夜,只管英国轰隆战横暴,但入侵者还是没能摧毁前哨,终极退出了切萨皮克湾。
菲茨杰拉德被此场景深深打动,他在当地的报纸上揭橥了一首诗。几年后,他印发了这首诗歌,将它命名为《麦克亨利要塞保卫战》 (The Defense of Fort M'Henry),搭配有英国饮酒曲调旋律的《致天国的阿克那里翁》(To Anacreon In Heaven)进行哼唱。很快,这首歌被大家并命名为《星条旗永不落》。1931年,美国国会决议将这首爱国民谣定为美国国歌。
当然,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国歌出身于战役之中的国家。
“叛变的苏格兰人必前仆?”
虽然大不列颠国歌《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这首歌的第一次公开演出却是在1745年秋的伦敦戏院。
这次演出是为了勉励城中的士气。当时城市正处于仇敌威胁之中,由查理·爱德华·斯图亚特(Charles Edward Stuart)领导的近2万入侵英格兰的苏格兰叛军正觊觎这座城市。查理(别号邦尼王子查理)是英国末了一位天主教君主,是被废黜的詹姆斯二世(James II)的孙子,他试图将新教国王乔治二世(George II)从王位上赶下来,攫取王位复辟斯图尔特王朝。
末了流传下来的版本保留了三节爱国曲调,它呼吁上帝“驱散”王权的仇敌,让他们倒下。最初实在有第四节歌曲,当中特殊提到了乔治国王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以及天主教徒仇敌们。
上帝赐予魏帅(魏帅,即乔治·韦德,英国著名军事家),
常胜利,沐荣光
祈魏帅煽静肃,
尤如恐击以欲,
叛苏人(叛变的苏格兰人)必前仆,
天佑吾王!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也有历史学家冲破传说指出,这些激动民气的情节可能被添油加醋了,由于同时期的其他歌曲中并没有提到弹压苏格兰。
莱茵河战歌
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表现十分突出,它出身于战火纷飞的法国大革命期间,是为调集军队而写。
只管这是一首激进的反君主主义者的赞颂诗,但它实际上却是由一位武断的保皇军官所写,这位军官乃至差点上了断头台。
这首由鲁热·德·利尔(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创作的《马赛曲》一开始名为《莱茵河战歌》(Song for the Army of the Rhine),谱写于1792年奥地利与革命中的法国之间战役爆发之后不久。《马赛曲》以“军队、公民”为主题,利用激动民气的旋律,再加之生动的歌词,意在演奏人们对外国入侵的恐怖:
听见没有?横暴的士兵
嗥叫在我们国土上,
他们冲到你身边,
杀去世你的妻子和儿郎。
武装起来,同胞,
把军队组织好!
提高!
提高!
用仇敌肮脏的血
做沃田的粪料!
德·利尔的曲子很快在马赛市的志愿军中传唱,他们把它当成地方组织团体的战歌。很快这首曲子也给革命政府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支部队便是唱着这首歌精力充足、意气风发地从法国南部挺进巴黎的。1795年,该政权宣告它为国歌,并将其命名为《马赛曲》以纪念这首歌的故乡。
斯大林的大作
外国入侵同样也是俄罗斯国歌的灵感来源。这首歌在冷战期间扬名环球,其最初由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纳粹发动意图征服苏联的战事不久后推出。当时的苏联急需一首振奋民气的歌曲来勉励苏联人的战斗意志,于是斯大林求得当时已经60岁的作曲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Alexander Vasilyevich Alexandrov)的帮助,同时又让谢尔盖·米哈尔科夫(Sergey Mikhalkov)和加布里埃尔·艾尔雷吉斯坦(Gabriel El-Registan)两人互助,为曲子添补了新歌词,末了完成的新歌《牢不可破的同盟》。这首歌于1944年新岁首年月次在苏联的电台上播放,纵然当时德军还没有完备被赶出苏维埃,但合唱团已经流传宣传轴心国集团就要垮台(下为英译版)。
我们为未来而战,摧毁侵略者
为祖国带来无上荣光
我们的光彩将永存于国家
世代公民都会记住祖国的荣光
三个月之后,莫斯科宣告取消社会主义赞颂诗《国际歌》苏联国歌的地位。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这首歌曲的原创歌词被修正,剔除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身分。更新后的版本连续播放,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新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立即采纳了无歌词纯音乐版的《爱国歌》作为国歌。直到2000年,总统普京委托创作了新的非苏维埃歌词,《牢不可破的同盟》重新成为俄罗斯国歌,延用至今。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这首鼓舞斗志的中国国歌,一开始是1935年爱国战役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这部电影曾轰动一时,在中国共产党人中产生了非凡的影响。电影讲述了一个资产阶级中国知识分子放弃奢侈优胜的生活,拿起武器与军队一起在满洲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受西方革命歌曲的代表如《马赛曲》和《国际歌》的影响,这首歌呼吁听众在民族面临最危险的时候捐躯血肉筑成国家新的长城。
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国国歌,并于2004年正式写入《中华公民共和国宪法》。
《进军歌》
与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越南国歌《进军歌》(又称《行军歌》、《进军战士之歌》)也是在抵抗日本侵略者时创作的。这首歌的曲调来源,是21岁的越南作曲家阮文高在1944年为越南独立同盟会游击队的民族主义者创作的赞颂诗。第二次天下大战后,胡志明宣告越南分开法国独立时,同时宣告将《进军歌》作为国歌。
在之后的越南抗法战役,以及南越与美国的战役中,它都在各种仪式上作为官方歌曲演奏。1975年西贡战役之后,《进军歌》正式成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歌延用至今。
《巴亚莫之歌》
1868年的巴亚莫之战,见证了古巴的民族主义者打败了精锐的西班牙军队,这首歌的灵感也来自于此。末了这首成为了这个加勒比海岛国的官方国歌。
传说中,这首歌由时年50岁的革命墨客皮德罗·费圭雷多(Pedro Felipe Figueredo)所作。他也参与了这次著名的战役,在战友的鼓励下,他在战马之上写下了歌词。
这首歌叫《巴亚莫之歌》,号召古巴公民“快起来,上沙场,巴亚莫的勇士们!
”见告听众们“不要畏惧光荣的捐躯,为了祖国献身,便是永生!
”其他段落中则称横暴的伊比利亚仇敌是“暴君”、“懦夫”。
1870年,菲格雷多在对西班牙人的战役中被杀害。据宣布,当行刑队实行去世刑时,他还唱出了著名的歌词。1902年,《巴亚莫之歌》作为古巴国歌进行了修正,修正之后的《巴亚莫之歌》摒弃了反西班牙的态度。1959年卡斯特罗政府仍旧保留其作为国歌。
暴力的历史
意大利的国歌恐怕是全天下最尚武的国歌了。《马梅利之歌》是由热那亚革命者戈弗雷多·马梅利(Goffredo Mameli)和米凯莱·诺瓦洛(Michele Novaro)在1840年代意大利进行复兴运动,争取国家统一期间所写的。
一开始,这首歌统共有五个小节,向听众展示意大利名副实在的血腥战役史。从古罗马在第二次布匿战役中降服迦太基人的西庇阿胜利,到伦巴第12世纪击败巴巴罗萨的莱尼亚诺之战都涵盖个中。
几十年来,这首歌都是爱国主义的代表。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共和国成立后,《马梅利之歌》被暂定为国歌。2012年,它终于得到官方首肯成为正式国歌。
(翻译:李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