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很难去说歌手方大同究竟红不红。
2005年出道至今,他始终在华语盛行乐坛有自己的位置,收成过不少音乐奖项,但却彷佛没有一首“爆款”单曲。
如果以音乐的传唱度来判断,方大同显然是不红的。
若以现在的盛行观点来说,方大同是那种在细分领域、垂直市场做得很出色的歌手。
他的粉丝黏度很高,是和他一样对音乐品质追求很高的人。
喜好他的人并不肯望他红得发紫,他们常日会将他的作品看作大众盛行音乐中的小众音乐,独树一帜但并不边缘。
或者可以说,方大同是一个音乐性大于娱乐性的艺人。

方大年夜同爱一小我或许要年夜方 休闲娱乐

2017年6月,第28届台湾金曲奖评比结果中,方大同凭借专辑《JTW西游记》得到最佳国语男歌手奖。
在此之前,他曾5年入围,都空手而归。
2009年带来《橙月》的方大同人气已经能够跻身一线,但输给了周杰伦的《魔杰座》;2014年方大同推出最具实验性的一张专辑《危险天下》,结果还是在隔年的金曲奖评比上输给了陈奕迅。

第28届台湾金曲奖,方大同获最佳国语男歌手奖。

媒体在说到他时,口吻险些都是“我们欠大同一座金曲奖”“无冕之王方大同”之类的,大家也并非抱着一种同情心,而是真的喜好和认可。

在他的音乐中,情歌并不霸占绝对的主导位置,但他的情歌总是很耐听,不歇斯底里,也不痛彻心扉。
唱他的歌没有大高音,却还是难唱,“大同式”R&B的转音和气息很难学得来。
他是那种能把什么歌都唱出自己味道的歌手。
他唱情歌,总是娓娓道来,借着一杯咖啡的温热,说一个大略有回味的故事。

2017年底,方大同跨界推出首部儿童绘本丛书《艾美梦游》,并创作单曲《Catch a Dream》。

“20岁的“Soul Boy”

方大同1983年出生在美国夏威夷,6岁随父母移居上海,14岁时又百口移居喷鼻香港。
每个地域的文化都在他现在的样子中有所折射。

青春期的方大同,打仗过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学过武术,又对当时盛行的R&B音乐逐渐产生兴趣。
那时他常听Boyz Ⅱ Men和Babyface这些创作人的音乐,加上从小就很崇拜全才型音乐人史提夫·旺达(Stevie Wonder),他开始憧憬做一个音乐创作人。

刚出道时,唱片公司对方大同的宣扬策略是“听其声而不见其人”。
在起初的一段韶光,喷鼻香港乐迷是通过电台认识方大同的声音的,很少有人能把人与声音对上。
由于曲风以R&B为主,方大同很快就收成了“喷鼻香港周杰伦”“小陶喆”的外号。

2005年,周杰伦已经是登上过《时期》周刊封面又拍了电影《头笔墨D》的头号巨星,从前人们对他音乐的质疑也已被打消干净。
陶喆的资历更深厚一些,专辑《玄色柳丁》之后,虽然创作力减弱,但他仍是乐坛公认的“R&B教父”。
方大同出道的时候,华语乐坛正在褪去昔日的荣光,但还算是遇上了千禧年盛行音乐黄金期的尾巴,但真的只是“尾巴”了。
数字音乐的遍及、原创音乐的萎靡都增长了人们对乐坛未来的焦虑,尤其是喷鼻香港乐坛。
方大同的涌现承载了很多人的期许,人们希望他的新音乐可以化解一些盛行音乐上的时期焦虑。

跟方大同聊情歌,他依旧很强调文化差异下情绪表达办法的不同。
他说自己做音乐像煮饭,把作料和食材一起放进锅中慢炖,让它们从一开始就相互领悟、入味,而不是末了再加点什么提个鲜。
“你把自己以为好吃的、可搭配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通过履历,逐步做一道或者几道菜,你以为能够让人吃得愉快的菜,这个和写歌是很像的。
”因此,他的创作多是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

在首张专辑《Soul Boy》和第二张专辑《爱爱爱》中,最火的两首歌都是情歌——《东风吹》和同名主打歌曲《爱爱爱》。
在接管本刊的专访时,方大同认为东西方情歌最表面的差异当然是歌词。
“中文歌词的内敛和诗意,是西方歌词中少有的——我说的是盛行音乐,他们的表达更直白。
”这两首作品由方大同自己作曲,但词都不是他写的,而是喷鼻香港作词人周耀辉写的,两首词里都有一些中国风的元素。
大概是那时候方大同的中文还不太过硬,写词不多。

从那时开始,方大同情歌的基调便是轻快、温暖的,纵然唱失落恋,也很难听到绝望无助的感情。
22岁的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一件大略的白衬衫,瘦瘦的,话不多,有些含羞,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文艺青年的样子,很快就收成了一众粉丝。
那会儿接管采访时,他都挺含羞,但很有礼貌。
在迷乱的娱乐圈,他身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令人无法看清。
他吃素,不吸烟不饮酒,自律得有些不近人情。

“有一天翻开辞海找不到爱/花不开树不摆还是更畅快/爱还是会期待/还是以为孤单太失落败/我爱故我在。
”歌词干净,旋律清新,代表着那时的方大同,也是追捧他的歌迷信奉的爱情不雅观,有一见钟情的羞涩与雀跃,面对爱情时,纵然害怕也充满勇气,大概是20岁爱情独占的自傲和无畏。
但这种风格并没有一贯延续下去,他在不断蜕变,他的歌迷也在随着他的蜕变而发展。

“特殊的人”

我问方大同,在他的发展中,哪首情歌对他有最深的触动?他绝不犹豫地又搬出了一贯以来的偶像史提夫·旺达。
旺达是美国黑人歌手,盲人。
1963年,13岁的旺达就以一曲《Fingertips》攫取单曲排行冠军三周,震撼了全体乐坛。

由于方爸爸曾经是个鼓手,家里的音乐氛围很浓,方大同从小就感化在音乐中。
儿时在父亲收藏的唱片中打仗到很多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人音乐,包括史提夫·旺达、马文·盖伊(Marvin Gaye)、史摩基·罗宾逊(Smokey Robinson)、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恰克·贝瑞(Chuck Berry)等,早期打仗的这些音乐奠定了他对复古摇滚、蓝调、灵魂音乐的偏好。

方大同挑出旺达的作品《Lately》,是收录在1980年专辑《比七月更热》(Hotter than July)里的一首抒怀歌。
大概到了十几岁,大同开始琢磨《Lately》这首歌的歌词。
它讲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为心仪之人倾倒,在意她的每个细节,用的喷鼻香水或是去的地方,但统统只是一厢宁愿,终极只剩下哭泣和再见。
旺达的演绎带着荡气回肠的动容,对方大同来说,这个旋律便是情歌经典。
“他们的音乐更强调音乐性,便是音乐最实质的东西”,无论构造的编排还是细节的处理,所有起承转合都是教科书般的。
后来在综艺节目和演唱会上,他也翻唱过这首歌,他的处理更内敛,是他一向浅吟低唱式的倾诉。

史提夫·旺达

2009年,方大同推出翻唱自选集《可啦思刻Timeless》,个中收录了两首华语经典情歌——王菲的《红豆》和张惠妹的《记得》。
他善于编曲和创作,这两点更超过演唱本身。
他的编曲常日层次很丰富,又精细,《红豆》和《记得》都被他改得更克制、更暖心。

方大同说自己很少创作太多悲哀的情歌。
“乐坛里已经有那么多令人堕泪的情歌,我就不想再去增加了,以是我的歌大多数是比较积极的。

在最新的专辑《JTW西游记》里,方大同写了一首《放不过自己》。
这首歌一开始的编曲因此钢琴为主轴创作的,后来为了营造出有浓厚电影感的音乐气氛,改为弦乐做编曲主轴。
歌词很大略,都是直白的字眼,连在一起,却是一锅浓浓的“鸡汤”。

他自己这样描述这首歌的阐述逻辑:“失落恋的人坐在窗口发呆,细数侵害——‘明明是他犯错/怎么是你难过/他却好好生活!
’继而一瓢冷水泼来,别老以为侵害都是别人带来的,实在只是自己如此纠结,不肯放过自己,结果只能是画地为牢,将自己囚禁在生活的断层里——‘过往不过去,未来来不及。
’然而,一味地思念,生活还怎么连续呢?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侵害的症结所在——‘生活在/自我执着作怪/谈情但不说爱/才是问题所在/在一起/要两人赞许/但分离/只要一份狠心的勇气。
’见告你,与其在那些疗伤鸦片歌中越伤超越瘾,自怨自艾,不如狠下心来场大手术,彻底断了病根,放开别人,也是放过自己,给自己下一个机会,终极把‘昨天的辛劳写成来日诰日的幸福’。

这首歌的填词人C君,是方大同多年的创作伙伴。
但大同总是约请C君互助填写快歌,一贯希望能互助一首抒怀慢歌的C君,笑说在多年的等待之后终于有了这次机会。
方大同希望这首歌能够帮助感情中挣扎迷失落的人,走出漩涡,放过自己。
失落恋的痛楚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带给自己的,而每每只有迷局之外的人才能看清,当其他情歌给失落恋者一个宣泄的出口时,方大同的音乐供应的是一个抚慰,他想写出那种“安慰与被安慰的觉得”。

另一首《特殊的人》更朗朗上口,收录在2014年的专辑《危险天下》里,也是很能代表方大同爱情不雅观的一首歌。
歌词同样很大略,没有细节,没有情节,有点像是一首爱情的宣言。
他写道:“爱一个人,或许要年夜方/若只想被爱/末了没有了对白。

在近几年的作品中,方大同自己填词的比例增多了。
但与时下流行的音乐作品比较,他的词仍透着一种稚拙的朴实感,个中有中文水平的局限性,但更在于他自身便是一个“杂质”很少的人。
与方大同交谈,会有一种透明的亲近感。
并不是他无话不说,滔滔不绝,而是他会将更真实的一壁呈现出来。
他有明确的界线与分寸,在这之外,是一个诚挚的状态。

面对感情,他也将诚挚放在首位,以是也就不难明得他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写出这些朴实的情歌了。
“我想歌名的时候,以为这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蛮贴切的用词。
”方大同说,“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每个人都会等到那个特殊的人。

“不要低估音乐对人的影响力”

从《Soul Boy》到《JTW西游记》,方大同的音乐风格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早期的R&B曲风轻快灵动,晴朗而通亮,还有些青涩。
对付每一个情窦初开的人来说,那时方大同的情歌都是表白样本。
“有的爱诙谐俏皮得正开始在抽芽,有的爱朴拙深远、刻骨铭心,有的爱浪漫奇幻、拥有无限想象空间,有的爱正在某处守候、远远祝你幸福。
”这种风格到2008年的《橙月》时达到最好的状态。

在这之后,从专辑《15》开始,方大同开始做更多实验性的考试测验,可以明显觉得到作品层次更加丰富且清晰,乐器音色在搭配选择上细致讲求,录音混音也更国际化了,“大同式”的风格开始变得难以复制。

2016年,方大同成立了自己的厂牌“赋音乐”。
他不再须要将自己“包装”成某种形象,可以顺着自己的喜好判断去玩音乐了。

“我的情歌里不但有爱情,男女情歌的这种模式,实在里面也会有一些社会性的思考,或者可以说是大爱吧。
比如我写《忘了俏丽》,这是《未来》专辑里比较冷门的歌,好几年前,我无意中看到朋友的女朋友有外遇,我想要劝告她,又希望他们不要失落去对爱情的信赖,我们还是要珍惜感情,以是就写了这首歌。
但这首歌我也讲的是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疑惑和信赖。

在方大同的作品里,爱情并不是最主要的那个母题,只是诸多人生感悟中的一个部分,他也写反战、交情、亲情、自我认知、社会问题,还有新单曲中的童年追梦。
不论是哪都城渗透着他的灵魂和崇奉,基本上所有的歌都概括在“大同天下”这个思想里。

方大同说:“千万不要低估了音乐的影响力。
尤其是我们现在做音乐,更能感想熏染到音乐的效力。
”他希望自己的情歌不但是“陪伴着你度过”,而是有“正面推动力”的影响。
他也不认为一首情歌可以打遍天下,影响到所有人。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对感情的认知都不同,对情歌的须要当然也不同。
可能在这一个人生阶段对某一首歌完备没觉得,过几年反而又会去反复听那首歌,刚好在那个时候,这首歌与他的生活产生了一个连接。

在专辑《爱爱爱》里,另一首冷门歌曲《Goodbye Melody Rose》是方大同从前根据一个真实故事写的。
他从朋友口中得知另一个朋友由于压力太大而轻生,虽然不太认识这位拜别的朋侪,但那时的他仍很受触动,感慨生命的无常。
后来他创作了这首歌,歌词中写道:“我的蔷薇,我会陪你等到雨水/多留一下子,给命运一个机会/就算不相信完美/请相信总会有人为了你掉眼泪。

过了三四年,他收到一封歌迷的来信,信中提到这首歌,在一段非常不愉快的韶光里让他重新思考,走出困境。
“以前我们做音乐,说音乐如何影响人,如何改变人,都很抽象。
但直到我看到那封信,知道这个实实在在的故事,我才更加确信音乐的力量是足以影响一个人的,而且这种影响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和你的期待。

站在金曲奖领奖台上揭橥获奖感言时,方大同从口袋里取出了准备好的小纸条,他准备了不止一张,找了一下才翻出对的那一张。
念纸条致谢的方大同还是很腼腆,像刚出道时那样。
“音乐给了我很多,以是我希望还给音乐一些什么。
”致谢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

采访的末了,我让方大同挑出几个词形容一下自己的爱情不雅观,他的答案是“缘分、诚挚、耐心、沟通、发展”。
从2005年出道至今,方大同的歌迷多是“85后”到“95后”的年轻人,他在乐坛发展的这十多年,也是这群歌迷在爱情上逐渐成熟的十多年。
虽然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但面对爱情,仍有传统的一壁,渴望专注、投入,渴望爱情的温度感。
方大同的情歌是一个温暖的陪伴,陪伴着我们从20岁到30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都在看这些👇🏻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听吧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