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歌曲风格多样,除了爱情题材和中国风两大主流风格之外,最被资深乐迷称道的是他的“暗黑三部曲”。

三部曲中,被公认的两首分别是《以父之名》和《夜的第七章》,歌词由黄俊郎所做。
第三首有人认为是《夜曲》,有人认为是《止战之殇》,都为方文山的词作品,前者偏爱情,后者以反战为主题。

周杰伦暗黑三部曲个中两首是由黄俊郎所做 休闲娱乐

所谓暗黑系歌曲,其特点每每被认为是略带忧伤低沉的唱腔,画面感强,具备人文特质和古典情怀,最主要的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迷幻的场景氛围。
要达到这种效果,除了编曲,歌词也得很讲究。

如果非得凑够三首歌,并称之为周杰伦的“暗黑三部曲”,我认为第三首更该当是《威廉古堡》。

看看这首歌的歌词便可得知:

「藤蔓植物/爬满了伯爵的宅兆/古堡里一片荒漠/长满杂草的泥土/不会骑扫把的胖女巫/用拉丁文念咒语啦啦呜/她养的黑猫笑起来像哭啦啦啦呜/用水晶球替人占卜/她说下午三点阳光射进教堂的角度/能知道你前世是狼人还是蝙蝠/古堡主人威廉二世满脸的落腮胡……」

无论第三首暗黑系歌曲是哪一首,都无法超越《以父之名》和《夜的第七章》在周杰伦歌迷心中的地位。

这两首“神作”的出身,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词作者黄俊郎。

黄俊郎首作即达顶峰

黄俊郎是谁?他是周杰伦的好友,是周杰伦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和《晒台爱情》里的阿郎,是周杰伦的另一位御用词作人。

没认识方文山和周杰伦之前,黄俊郎喜好画画和写作,人生梦想是出书,不出书就不参加任何事情。
他曾因缴不出房租而被房东追讨,常常窝在咖啡馆写作、画画,用画作交流一杯咖啡。

方文山最初的梦想是写剧本、拍电影,在歌词创作上成名后的他,大概在黄俊郎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为了挖他签约唱片公司创作歌词,便对他说:“我准备开个出版社,你的书将作为本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书。

黄俊郎答应了,入伙后,某天周杰伦向他丢了两首DEMO,一首《以父之名》,一首《三年二班》,让他选择一首填词。

当时还没填过词的他,认为周杰伦一定疯了,这么主要的歌怎么能交到他手里,周杰伦回道:“没紧要,纵然你填得很烂,我也可以把它唱得好听。

2003年7月16日,《以父之名》在全亚洲超过五十家电台同步首播,八亿人收听,该当远远超过《说好不哭》,7月16日被定为“周杰伦日”。

黄俊郎也因此一炮而红。

对大多数乐迷来说,这首歌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开头那段诡异的尖叫,使人不寒而栗,之后的旋律更是充满压抑、惨淡、忧伤,整首歌的编曲富故意大利歌剧的味道。

歌词因此“天父、教父、父亲”三者为主轴,并未完备看重韵脚,通过不同的意象描述三类“父辈”存在的图景,试图展现教父的无奈、父亲的慈悲、天父的无私等救赎不雅观念。

教父的形象涌如今歌词里,如这般「低头亲吻我的左手/换取被宽恕的承诺/老旧管风琴在角落/一贯一贯一贯伴奏」。

接着,开始面对天父后悔「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请体谅我的自大」。

终极回归到对父亲描述「父亲牵着我的双手/轻轻走过/清晨那安定悄悄的石板路」。

此后尽是通亮的寂寞

如果说方文山的歌词技巧娴熟,画面幽美,黄俊郎则更侧重挖掘人的内心深处,具备艺术家的气质。

把写歌词当成事情,把写书作为情怀的他,一贯抱着甘作贫苦艺术家的人生态度。
即便写歌词让他摆脱了贫穷,他也向来对此不以为意。

这种清高被方文山和周杰伦看在眼里,两人常常恶狠狠地窃窃密语:“MD,给他写词赢利还在那边装清高,什么玩意啊!
”黄俊郎回嘴他们,称他们是“极尽侮辱之能事的拍档”。

至今他已出版了五本书,分别是《这本书》、《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不是第四本书》、《黄俊郎的黑》。
光看书名,便能感想熏染到一股艺术家的气质迎面而来。

具不具备真正艺术家的气质,还要看二心坎是否有所挣扎。

到了周杰伦的《夜的第七章》,他为了填这首以福尔摩斯探案为主题的歌词,花了3、4千元买了石楠烟斗、手杖、高帽、手枪、斗蓬等许多道具,自行演绎情节,并翻遍了《福尔摩斯全集》,参考大量与该首歌主题干系的资料,歌词里的每一句都对应着福尔摩斯里的意象而写。

终极,同样伴随着诡异迷人的旋律,福尔摩斯的探案形象通过歌词展现出来「打字机连续推向靠近事实的那下一行/石楠烟斗的雾/飘向枯萎的树/沉默的对我哭诉/贝克街旁的圆形广场/盔甲骑士臂上/鸢尾花的徽章/微亮」。

《乔克叔叔》描述的是小丑的孤独天下,黄俊郎把小丑的卑微心声描述得丝丝入扣,仿佛在写他自己。
「我不是/孤独的小丑 /你笑了之后/不须要记得我/灯熄的时候/满天的星空/最通亮的是寂寞。

他深知,即便如今这成功的寂寞再通亮,都粉饰不了他失落意的事实。

黄俊郎和方文山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在对最初的梦想求而不得时,转战到了歌词创作,那原来的失落意融进骨子里化为创作的动力。

方文山写出太多成功的词作品了,毋庸置疑,是他为周氏音乐披上了一身华美的衣冠。
黄俊郎并无能力为周杰伦的歌曲注入灵魂,灵魂始终都牢牢节制在周杰伦自己手里,但他却凭借艺术成绩,在另一维度让周氏音乐爆发出更加刺目耀眼的光芒。

周杰伦的成功,离不开这两个在原来道路上失落意的写作者,他们将“失落意”转变成“诗意”,在那个尚有诗意的年代留下了最美的篇章,周杰伦的音乐正是承载他们诗意以及失落意的载体。

再大的遗憾也抵不过爱的光芒

对付无论从事任何形式的创作者来说,想要走向成功,失落意彷佛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
周杰伦正好相反,除了14岁那年父母离婚之外,他险些没经历过什么挫折。

《爸,我回来了》这首控诉家庭暴力的歌曲,灵感是来源于他一个朋友的经历,并非他自身家庭,《以父之名》里的繁芜意象,也不能大略的理解为他对父辈的某种反思。
而对付外婆和妈妈,他也从不吝啬把她们写进歌曲里。

只管黄俊郎常常以高傲自持,面对周杰伦时,他的高傲却显得微不足道,他曾说「杰伦是个心中永久充满爱的人」。

周杰伦当初找他写《以父之名》的词,并非由于看到他有什么才华,而是以为那时他真的穷。

到了2013年,在他即将出版新书《黄俊郎的黑》时,周杰伦依然能熬夜为他写一首关于那本书的专属音乐,并出席他的新书揭橥见面会。

周杰伦心中的爱来源于和蔼的家庭,纵然父母离婚,父亲仍旧对他关怀备至,始终鼓励他在音乐道路上发展。
起初,周杰伦将这两位失落意的“文人”带入“曲线救国”的正途,终极相互造诣了对方,此后,交情的维系更离不开周杰伦心中“爱的诗意”。

随着年华老去,他们各自的创作激情都已不再。
命运安排他们在那个时期相遇,完成一曲曲华美的乐章后,统统又归于平淡。
年少时的叛逆、挣扎、愤恨,表现在创作上仅仅是才华的灵光一现,代表不了他们,统统究竟还是要回归到原有的层面。

对付黄俊郎乃至方文山来说,他们最初的梦想也都已实现,不仅黄俊郎出了书,方文山也在2013年拍了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周杰伦为他奉献了一首主题曲。

只是比较他们被人熟知的歌词作品来说,无论是电影还是书本都表现平平,这在他们心中难免留下遗憾。

这遗憾怪不得任何人,在时期的年夜水中,大多数人都会偏离原有的轨道,被动地做出选择。
得到一份意外的收成固然很好,但也离最初的意愿越来越远。

“曲线救国”的途中布满荆棘,久而久之,那“国”也逐渐成为不再唯一的目的地。
即便后来到达了目的地,原有的渴望也已减弱大半。

周杰伦生来便是要做鲜花的,可幸的是,他并未遮挡身边“绿叶”们的光彩,他明白,没有“绿叶”他就不会如此残酷。
他们竭尽所能支持他在音乐上的梦想,他也在努力填补他们心中的遗憾。

风起了,风又落,风凉了,风还热。

当人们只关注他们的作品成不堪利,关注他们的才华是否还在时,纵使这帮“老男孩”失落去统统,至少他们还能看到对方,还拥有着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