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几年,这辆俗称“残摩”的交通工具,只要一“趴窝”,就让因脊髓灰质炎致残的老崔手足无措。
不过,从今年6月11日起,北京市残联用政府购买做事的办法,启动了本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免费接济做事项目。残疾人一旦“残摩趴窝”,只要拨打接济电话4000037690,就可享受免费救助做事。
“喂,您好,我在德外办事处门口这儿,车‘趴窝’了……哎,对,好的。”老崔拨通电话后10分钟,修理员张秀勇就驾驶接济摩托赶来,打消了故障。老崔说,以前出门,心惊肉跳,现在,没想到“残摩”也“敢”叫接济了,“‘残摩’便是我们残疾人的双腿,没有这车,我就上不了班。我们想要真正融入社会,实现真正的平等,就得走出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一辆破残摩改变的生活
60岁的崔秀岐,1岁罹患脊髓灰质炎。从那往后,右腿残疾的他,生活轨迹就开始与普通人有所偏差。倔强的他,从能借助工具走路开始就特殊喜好出门“溜达”,他不以为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大概四五岁,正常孩子都开始满地跑了,我就借着四个腿的小板凳也到处跑。到了五六岁,我有了第一根拐棍,然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就一贯依赖着拐棍。也哪儿都去,到处跑。”
拐棍,一开始是木质的,随意马虎开裂且无法调节,后来是金属打造,从沉到轻,质量越来越好。家住西城白塔寺的崔秀岐,最远走到过海淀的玲珑塔,“那时候年轻,不怕累,到玲珑塔来回得半天,回家入夜了,家里人晚饭都吃完了。”
1974年,崔秀岐开始到德外街道办事处事情,一到星期天,依然保持着“往外跑”的习气。他不爱坐公交,一是公交挤,二是省点儿钱,“那时候人为才十几块钱,公交一次五分,来回便是一毛,一毛钱能买一小把铅笔呢。”
1981年考入都城师范大学夜大的崔秀岐,开始须要每天放工都倒两次公交车去上学,“大概便是那时候,我在想,假如有一个自己的交通工具,得节省多少韶光。”
终于,一个有时的机会,让崔秀岐得到了一辆破旧“残摩”。有了车,“腿觉得都变长了”。那是第一代“残摩”,友情牌,车身低矮,毛病很多,但崔秀岐很珍惜。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帮家里买菜、去南城跟朋友聚餐,都能轻松实现。骑着车、吹着风,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树木、行人、光影从自己的视野中快速滑过,他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畅快。
新残摩怕丢旧残摩老坏
2003年,北京市残联给全市合法上路的“残摩”进行了免费置换,包括崔秀岐在内,当时全市18000辆“残摩”全部更新。从此,置换而来的这辆白洋淀牌“残摩”,就一贯陪伴崔秀岐至今。
用了十多年,车已老旧,为什么不换?老崔一皱眉:“不是不想换,怕丢,一换新的,准丢。我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丢了三辆的都有。”大约也是从十年前开始,随着北京城边界扩大、地铁线路深入郊区,造孽营运的“黑残摩的”军队开始壮大。老崔说,很多“摩的”实在都是从残疾人朋友那里偷来的。每次司法部门惩罚完“摩的”驾驶员,把人给放了,但收缴的“摩的”则进行集中销毁,车还不到失落主手里。失落主只能再买新车,又再次被偷,恶性循环。
不敢换新车,将经济丢失降到最低,但麻烦等级却提升到最高。链条绷断、电线受潮、车胎被扎、发动机故障……每年,老崔都会遇上数次故障,而每一次对他来说,都是难以独立处理的困境。
有一次,午夜时分,从劲松往家里赶的途中,行至厂桥附近,车坏了。没有手机的老崔,只能步辇儿找到公用电话,让老父亲坐夜班公交前来接济。老父亲推着车,老崔陪着,一步步往家走。路上,碰着夜间巡逻的警察,老崔还须要证明车是自己的,并非盗窃。
像这样的突发状况,老崔说,“连续说一天都说不完”。即便如此,他依然深深依赖着这辆破旧的残摩,毕竟“车不是每天都会坏”。如今家住立水桥的老崔,每天上班单程是15公里,他只需40分钟,“比很多开车的还快”。
没有保险公司愿做残摩接济
老崔说,每天早高峰和开轿车的邻居一起,从立水桥出发,结果,“他堵车,我走非机动车道不堵,到祁家豁子还能瞥见他,哈哈。”但和轿车不能比较的是,没有保险公司乐意给“残摩”上保险。老崔曾和残疾朋友们一起向市残联反响过保险问题,得到的答复是,保险公司以为不挣钱,不愿受理。“确实也是,残摩故障率高,还老爱丢,保险公司肯定没的赚。”
没有保险,就没有接济做事,残疾朋友们只能互助。
“残摩”的油箱容量都不大,老崔的“白洋淀”才5.8升,开着开着没油是常有的事。碰着油箱耗尽的尴尬,老崔就只能打电话给附近的残疾朋友。朋友开“残摩”过来,打开油箱,拿出软管,用最原始的方法,吸气导油。
韶光久了,残疾朋友们都有个默契的约定,只要出远门必须两车以上结伴,相互有个照料。迄今为止,老崔最远到过房山城区,那次,便是由于朋友有事,他属于保障团队跟随前往。
五环内有40个接济站点
改变发生在2015年6月11日。
这一天,北京市残联用政府购买做事的办法,启动了本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免费接济做事项目。此项目做事的工具为本市户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且在本市公安交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车主。有需求的车主从那天起就可到户籍所在地的街、乡(镇)残联领取接济做事卡。
持卡的残疾人的车辆在路上碰着问题,视情形可以享受4项做事。在故障现场为机动轮椅车进行故障打消;帮忙残疾人将车送至维修场所;帮忙残疾人办理维修机动轮椅车手续;帮忙机动轮椅车一时不能修复的残疾人返回。
中标承担接济做事的是北京世纪顺达商贸中央,该公司经理林培龙见告,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残摩”约23600辆。政府购买的做事,总次数为3000次,原则上残疾人每人每年享受做事最多不超过3次。
以前公司只卖力发卖和售后维修做事,虽然网点理论上也有接济做事,但实际很少有人操作。“以前没有统一平台,车坏在东五环,打德外的网点电话,维修职员肯定不愿意去,去了收100块钱,残疾朋友也不肯意。现在,有统一的平台调度,让间隔最近的网点供应接济。而且签署协议往后,不会涌现呼叫后网点不愿去的情形。”
林培龙说,现在全市大约有40个站点,五环内一小时必达,五环外两小时必达。
老崔想去郊区田舍乐
做事的程序是标准化的。老崔在德外的这次“趴窝”,10分钟就等来修理员张秀勇。小张用的也是“残摩”,身为健全人的他,在车头上贴了一张市残联印发的“证明”,用以证明车辆是为供应接济做事而上路的。瞥见老崔的“残摩”后,小张须要先核实证件,然后评定故障级别,小故障就地办理,大故障牵引回维修点修理。如果维修韶光太长,接济做事还卖力免费将残疾朋友送回家。小张说,从6月11日以来,他一个人每天的接济量大约是三四次。
“大多数的残疾朋友,实在生活水平都不高,收入少,小钱也要算计着花。以前,大家伙出门,以为一点保障都没有。车坏了,没人救,送到维修网点,碰着不正规的,漫天要价,补个胎要个三四十,我们就承受不起。现在,一打电话,肯定有人管,而且是正规网点,明码标价,便是俩字,放心!
”
有了保障,不用麻烦朋友们陪伴,老崔也可以说走就走,去更多地方看看。“实在,对我们来说,最看重的便是平等。而平等便是让我们能自若地走出家门,到社会中去和大家一样生活。我们腿未便利,须要‘残摩’帮忙。有了这个接济做事,我们出门的顾虑就扫清了,再不用担心‘腿断了’。”
车的故障很快被小张打消,老崔很愉快。他说,想去郊区转转,夏天了,想吃虹鳟鱼,想去田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