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了,汤老师带着神秘的笑容走进教室。
大家顿时安静了,都想知道汤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汤老师抑制不住微微的笑容,大声问:“我要请三位同学上台玩个游戏,谁愿意?”我们兴奋不已,都举手。我也不例外。汤老师一看这么多手,不知该点谁?迟疑了几秒,他选了三位幸运儿:袁说、我、刘哲雨。汤老师拿出三张卡片,告诉我们,卡上分别写着朗诵、唱歌、跳舞,我们三人依次抽,抽到哪张就表演哪个节目。
袁说闭着眼睛拿起一张卡片,睁眼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妈呀,“跳舞”。在哄堂大笑中,袁说为我们表演了自创的鸵鸟舞加蒙古大雁舞,滑稽、惟妙惟肖。他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轮到我了,我搓了搓手,想,千万不要抽到唱歌。结果我如愿了,抽到了“朗诵”。太紧张了,朗读完了我还不知道我读的是什么。毫无悬念,刘哲雨抽都没抽,直接唱了一首《七子之歌》。
这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
篇二: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数学课上,唐老师说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质量单位,今天上的是“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
唐老师让我们从家里带来500克重的糖或盐、苹果或熟鸡蛋、一角硬币。有的同学带了洋葱和500克的红豆,还有人带香蕉、桃子的。进入了教室就像进了农贸市场一样。老师没交待同学们带称,可是有同学带了电子称,有的带了弹簧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弹簧称,长得圆圆的,下面一根小勾。很方便携带,只能称些比较轻的东西。
唐老师说一毛钱的硬币有两克重,两分钱的硬币有一克重。老师让我们都掂一掂数学书和笔盒。有人说数学书重、有人说笔盒重。老师说答案不同是因为有的人笔盒里装的东西多。老师手中拿了一支钢笔,让我们猜钢笔有多重。有人猜10克以下。老师说:“比10克重多得多。”我说:“100克”老师说:“比100克重多得多。”老师给一些同学们掂了一掂,有的说140克,有的说180克。老师说她也估不准。找一个同学借了称。称了之后,整整250克。原来一支钢笔这么重呀!(我们平时没有用过钢笔,真不知道它有这么重。)
这节我学会了重量单位“克”。现在我知道一包薯片约40克、一个苹果约200克、我的体重约30千克。
篇三: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一说到数学课,大家脑海中出现的肯定是无聊、枯燥、乏味这些词汇吧。但安老师给我们上的数学课却与众不同,总会让我们感到妙趣横生、印象深刻。不信的话,就来跟我听一堂数学课吧!
一天放学前,安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准备一些弹珠和一双筷子。明天的数学课要用。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安老师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安老师神神秘秘地说:“明天揭晓答案。”
第二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纷纷揣测着安老师的用意。终于盼来了数学课。安老师走进教室,环顾一周,笑眯眯地说:“今天,我们来分组比赛夹弹珠。之后,每组把各个成员弹珠的数量整理成数据,获胜的同学有奖品。”哦,原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数据的整理啊。安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是别出心裁!
安老师让我们六个人一组,轮流夹弹珠。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摩拳擦掌,投入与弹珠的“奋战”中。我也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弹珠,组员们帮我数数:“1、2、3……”刚开始还算顺利,我心里正沾沾自喜,突然手滑了一下,弹珠“嗖”的一声飞了出去,落到桌上后又被反弹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我的脑门上,整组人乐得哈哈大笑起来,我真是哭笑不得。这之后,我可不敢再掉以轻心了,重整旗鼓投入“战斗”,总算渐入佳境,夹得越来越顺手,最终以65个弹珠的成绩成为小组第一名。接着,我又代表小组参加决赛,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组员打气,“加油”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比赛终于结束了,张亦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家都为她鼓掌。下课铃声响起,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怎么样,这堂数学课是不是很精彩呢?
以上就是有趣的数学课作文-有趣的数学课日记的全部内容,更多记事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