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李三年,是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李家堡社区一位普通居民。
从前是单位的一位司机,后来由于年纪大无法开车,便做起了汽车维修事情。
维修汽车的同时,他也琢磨研讨各种修理技巧。

2009年退休后,他自发在李家堡小区南门搭起棚子成立了一个便民做事小屋,无偿为大家修理电动车、自行车等。
自那往后,李三年“承包”了周边楼门所有老年人的家电修理事情不说,还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供应上门做事,他说:“老年人的家电维修实在很大略,大多是由于自身操作出的故障。
我帮着调一调,就规复正常了,根本不用找维修公司。

古稀白叟李三年 为居平易近免费修家电13年 汽车知识

在社区两委会帮助下 做事点扩建为“爱心小屋”

“在小区南门的时候便是一个小棚子,后来社区给我在这里搭建了一个活动板房。
”城市改造之后,为了让李三年的便民做事小屋能够一贯延续下去,在李家堡社区两委会帮助下,原小区南门的爱心做事点扩建为了一个有固定园地和房间的“爱心小屋”。

9月22日上午,华商报在李家堡社区见到了李三年。
他的爱心小屋就在李家堡社区居委会隔壁。
李三年坐在十几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内,头戴一顶白色礼帽,虽然上了年纪,但看上去十分精神。

修理铺里险些没有空闲的落脚地方。
进门左手边靠墙有一个四层的架子,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
“扳手、螺丝刀、电钻、万能表、切割机……”李三年向先容着他的各种宝贝。

为方便社区居民,李三年还自己制作了一套修鞋工具,并自学了大略的修鞋技能。
“社区有居民的鞋坏了,也放心拿过来让我修补。
”李三年说。

周围小区的都来找他维修 手工费一分钱都不收

修理是从来不收用度的。
李三年说,前来修理的人都因此前一个村落的村落民,现在生活在一个社区了,如果修理的物品须要换零件,他会让居民自己购买零件或者他在网上购买之后居民把钱给他。
至于手工费,则分文不收。

每一位前来修理的居民,李三年都会在本子上登记。
十几年来,已经写满了四五个厚厚的本子,每一页都清清楚楚地记住维修韶光、给谁维修、维修所用零件。
平时常常有人来这里借用工具,李三年说,有时候借出去的工具忘却登记,事后人家可能也忘还回来,也就不要了。

“附近几个小区的都知道我,平时自己家坏的小电器都会拿过来。
”李三年在附近几个小区都小有名气。
一早上,有不少居民来到爱心小屋找李三年帮忙,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李师傅”。

22日上午11时,朱师长西席提着一个煮茶器的电动底座来找李三年帮忙维修。
“他是我们的长辈,从鄙视着我终年夜的。
”朱师长西席是李家堡小区停车场的事情职员。
他说,自己从小就认识李师傅。
“李叔是个年夜大好人,激情亲切得很!
各种旧电器的大小毛病,只要来了都能修睦。
”朱师长西席说,“年轻人不愿意干这种着力不谄媚的活儿,如果没有一个这样能维修小家电的人,像我这种电器肯定就只能扔了。

节制开锁技能 还曾帮社区住户救火

谈及社区的大小琐事,让李三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次救火事宜。
几年前的一天,一位李姓住户急忙跑到李师傅的小铺子里,称自己在炒菜时出门取东西忘带钥匙。
煤气灶还点着火,想让李师傅帮忙开门锁。

李三年赶忙拿着开锁工具,并让这位住户准备一床打湿的被子,随后用工具打开了门。
“房间里当时已经有烟雾了,打开门的瞬间就有火苗蹿起来,吓了一跳。
”李师傅说。

李家堡社区事情职员也说,幸亏当时找到了李师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打开屋子往后满屋子都是烧焦的烟味,太危险了。

老人们爱找他谈天“爱心小屋”变“愉快小屋”

李三年的一天算夜致是这样安排的,早上5点多起来,洗漱整顿之后,大略吃点早餐。
大约七点多,便下楼前往离家不到两百米的“爱心小屋”,开门等待来找他帮忙维修家电的居民。

小屋里还放着一个鱼缸,里面养着几条鱼,李三年说自己平时爱好钓鱼,胳膊摔伤之前,空隙之余常常出去钓鱼,现在没办法钓鱼了,就在这里养几条小鱼。

有活的时候就劳碌,但一天中更多的韶光是空隙的,社区里的老人们就会到“爱心小屋”里和李三年拉家常。

李三年说,跟他同时退休的好几个老人都已经去世了,而他在这里每天按点高下班养成了习气。
“在这里说谈笑笑,心情特殊好,村落里的老人常常来找我聊谈天。
”如今,“爱心小屋”也成了李师傅的“愉快小屋”。

76岁的李师长西席是李三年多年的老朋友,平时常常来李三年的爱心小屋 聊 谈天。
他说李三年对电器方面有所研究,也十分热爱这个事情,“大家都非常相信他,做事态度好,啥时候叫啥时候到。

老伴:他有这手艺也乐意干 咱就全力支持他

每天中午12点,李三年锁门回去后,老伴都在家做好饭等着他。
老伴对付他的事情十分支持,她说:“家里不须要他帮忙,他有这手艺,也乐意干,咱就全力支持他。
他自己说到的话也一定能够做到。

实在刚开始做爱心小屋时,李三年的孩子和老伴都不同意,孩子也在小区住着,他们都认为,李三年退休之后该当钓鱼什么的好好养老,“现在家人都以为我又找到了一份自己的乐趣,也开始全力支持我做这个事。

两年前,李三年不慎摔伤了右胳膊,康复后胳膊虽无大碍,但现在已无法抬重物,因此很多大的电器他都没办法自己维修。
一旦碰着重物须要修理时,他便打电话叫侄子李刚帮忙。

22日下午,在采访间隙,碰着前来帮李师傅修理电器的李刚,李刚说自己也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也是希望一家人能够一起为社区做点事。

李家堡社区事情职员杨女士说,城改往后,周边撤消了很多小作坊,但居民居家生活确实有很多须要维修的东西。
李师傅自退休以来,利用自己的特长,免费给大家维修,从来不收取任何用度,这些年,修了有上千件大小家电,为社区周边居民供应了很多方便,要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演习 郭蓉 华商报 卿荣波 拍照 邓小卫

摆地摊、盖新居、做保洁……

平凡生活中的坚守

让他们惊喜满满

相识:家中揭不开锅

父母为15岁的她找婆家订婚

樊红,1963年出生,西安市周至县樊家庄人,家中姊妹兄弟3人,她是老大。
1978年,家中经济窘迫,奶奶又病重,父母决定为刚刚15岁的她找一个婆家,通过订婚收入一笔礼金。
起初,樊红认为自己刚刚有能力为家里出一份力,不愿订婚,但耐不住父母的再三奉劝,便默许了订婚一事。

1978年春夏之交,通过媒人先容,樊红的父母在周至县城一家饭店见到了杨周门的父母,双方谈论订婚事宜。

杨周门比樊红大3岁,周至县清河村落人。
双方家长谈论期间,樊红按着媒人的示意,瞥了一眼在饭店门口看车子的杨周门,很快又低过分去。
杨周门也看到了樊红,但直到订婚结束,两人也没有互换过。

订婚后,樊红父母拿到了300余元的订婚礼金,缓解了家中的困难。
没多久,杨周门参军从军。
在杨周门从军的日子,樊红站在离开的军队旁望了半晌,看着一片绿油油的军装,怎么也找不到杨周门。
直到父母带她去车站,两人才匆匆见了一壁,但依然什么都没说。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杨周门每隔一两月都会给樊红寄一封信。
樊红不识字,便托母亲将信拿给村落里识字的人帮忙读信,听过信后,她又将近一个月想说的话、经历的事口述,托人写在纸上再寄给对方。
1978年到1981年,他们一贯依赖写信互换。

1981年,杨周门复员。
樊红见他后说了句“你回来了”,两人聊了良久。
年底,杨周门的父母拿出350元礼金,樊红的父母买了两床被子,大略的婚礼仪式后,他们结婚了。
那一年,樊红18岁,杨周门21岁。

坚持:借二三百元进城摆地摊

带四五万元回家盖新居

婚后不久,杨周门和樊红有了一个女儿,家中虽吃喝不愁,但经济并不宽裕。
看着村落庄里其他孩子每年都有新衣服,樊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直到1993年,听说亲戚在西安摆地摊卖货赚了些钱,樊红萌生了摆地摊的想法。
杨周门得知后,反问她:“大字不识一个,去做啥买卖?”她说:“不会可以学。
”但杨周门并没有赞许。

1994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樊红再次提出要去西安摆地摊,她说,“咱们去城里做生意吧,为孩子再多赚一些钱。
”这次杨周门赞许了,他向亲戚借了二三百元,带着樊红来到西安,二人在崇明路附近摆摊卖菜。

1995年,他们还上借款,年末时还攒了五六百元。
后来,听说卖水果更赢利,他们又开始摆地摊卖水果,每年都能攒三千元旁边。
樊红说,他们除了必要的开销,险些没有多花过一分钱。
2001年前后,樊红和杨周门带着这些年攒下的四五万元回到老家,在家中盖了一栋新居,新居盖成时,全村落人都在感慨,称他们家的屋子是村落里最俊秀的。

2002年,西安市大力整顿市容市貌,樊红和杨周门的“小买卖”无法进行下去。
他们想租一间门面连续买卖,但积蓄已经用在了老家盖的新居上。
樊红说:“我们不要连续摆地摊了,你当兵学过开车,可以给人开车赢利,我去做保洁员。
”2003年,樊红应聘成为西安火车站区域的一名保洁员。

2016年,随着年事增大,杨周门的身体不如从前,担心他开车不屈安,恰逢火车站地区公开招聘保洁员,在樊红的坚持下,杨周门应聘成为了火车站地区保洁队的一员。
二人成了同事,从事保洁事情至今。

回顾:生活虽然平淡

但总是“小惊喜”不断

9月22日,华商报在火车站南广场见到樊红和杨周门,本应安歇的杨周门正在帮助樊红做保洁事情。
安歇时,二人两手相牵,有说有笑。

樊红说,2003年,她刚做保洁员时,每月人为不到300元,直至2016年,她的人为每月为1400元旁边。
2016年至2020年,她的人为每月逐渐涨到近3000元,各种福利保障都不错。

谈到丈夫,樊红笑着说,她对如今的生活感到幸福,只管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杨周门总能给她一些小惊喜。
1994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前,杨周门从城里专门给她买了一件时髦的衣服,衣服格局好看、也很合身,她在村落里还显摆了好一阵子;从事保洁员事情后,杨周门曾带她去开元商城挑了条金项链,看到2700余元的价格,她拉着杨周门便离开了。
没想到,几天后,她在衣服口袋中创造了这款金项链;2016年前后,杨周门给她买了一枚金佛吊坠,说:“你是咱家的福星,这些年随着我耐劳了,希望你能安然。
”像这样的小惊喜还有很多。

操持:子女生活、事情已步入正轨

再干两三年退休

“如今回忆起来,我们家走出来是无比精确的决定。
”杨周门说,这些年来,日子虽苦,却越来越好。
从90年代的摆地摊,到2002年帮广告公司拉货,再到2016年景为保洁员,他的生活很平凡也很幸福,“我最爱吃油泼面,以前穷,一周都难吃上一碗;如今,随时想吃都可以做。
”2016年,他们一家还申请到了公租房,57平方米每月400余元,“逢年过节,子女过来,家里特殊热闹。

“西安就像我的生活一样,以肉眼可见的速率变好。
”杨周门说,1994年,他和樊红来到西安,当时的火车站地区可谓“脏乱差”,但如今随处可见的整洁通亮,“以前地上总是有打扫不完的垃圾,劝市民别乱丢垃圾,乃至会被恶语相向;如今地上整洁多了,市民不再乱丢垃圾、烟头,我们的事情压力减轻不少。
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

樊红和杨周门见告,2017年,他们拿出积蓄,为儿子首付40万元在西安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屋子,后来儿子还自己买了辆SUV。
如今,子女的生活、事情都步入了正轨,他们操持再干两三年,就退休回村落养老。
如今,属于他们的幸福还在连续着…… 华商报 张鹏康 黄利健

编后

平凡的坚守

温暖你我

总有这么一些人、一些事,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一些温暖、平添一些冲动。

人常说,难的不是做一件好事,而是坚持一贯做好事。
七旬老人十几年来坚持为大家修电器,不但免费还乐在个中,老人的坚持与坚守让人冲动又温暖满满。
谁不肯望自家小区有这么一位和蔼、能干又充满爱心的老爷爷,若是自家小区有这么一个便民小站,你是否会顿时觉得生活便捷美好了许多?

摆地摊、盖新居、做保洁……在一些人眼里,这样的生活大概是艰巨的,但樊红夫妇用坚持、乐不雅观、勤恳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收成了自己的幸福。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像他们一样的小人物,每天都在努力生活,努力事情,为的便是让自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只要我们像他们一样,坚守善心,努力、乐不雅观、勤恳,惊喜可能就在身边。
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