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的惩罚》是刀郎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他2004年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2005年,这首歌得到了第27届十大中文金曲全国最受欢迎中文歌曲的铜奖。然而,到了2007年,谷建芬、闫肃、徐沛东等40位有名音乐人在北京举办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漫谈会,而《冲动的惩罚》则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反面教材。
与《大连站》、《武汉粗口》、《冲动的惩罚》、《我爱公民币》、《你妈是我的丈母娘》、《我是你老公》和《坐在马桶上吸烟喝茶》等作品并列,这些音乐家训斥说这些作品主题空洞、曲调雷同,毫无艺术创新和真正的冲动。抛开《冲动的惩罚》不谈,其他几首网络歌曲,不看歌词,就能理解歌手的意图。只管这些网络歌曲在当时得到了不少播放量,但它们给华语乐坛带来了无法填补的侵害。
作为乐坛前辈、著名的作曲家、作词家和艺术家,徐沛东等人显然不会许可这样的音乐连续传播下去,以是他们发起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倡议,并倡导网络音乐康健发展。正是有了他们的抵制,从2007年开始,我们很少再听到类似《那一夜》和《嘻唰唰》这样没有审美代价的作品了。至于《冲动的惩罚》是否恶俗,这就要看个人的不雅观点了。
喜好刀郎的人肯定不会以为它恶俗,相反,他们会以为这是一首深情的作品,劝人不要在感情方面做出冲动的决定。然而,那些不喜好刀郎或对他无感的人们呢?我们再来看看歌词,个中有这样的一句:“闻着你的喷鼻香味,在冰与火的情欲中挣扎徘徊。”毫无疑问,这样的歌词很引人入胜,很随意马虎勾起人们的想象力。
作为成年人,尤其是作为父母,我们不会在孩子面前唱这首歌,更不肯望他们唱,乃至打仗这样的作品。再看看刀郎个人的发展,经历了被抵制和打压后,刀郎发布的作品中没有了露骨的歌词。他最新的专辑《山歌寥哉》更被贴上了“文化”标签,那些听不懂的人们认为它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如果07年主流音乐人没有召开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漫谈会,会发生什么呢?
肯定会有更多的音乐作品充斥着“冲动”。因此,从结果来看,责怪《冲动的惩罚》为恶俗是精确的,这个事宜并没有对刀郎造本钱质性的侵害,相反,它使他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更有文化内涵。至于那英、杨坤、高晓松和汪峰等人的打压,那是人之常情,并与作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