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黎演唱法语版Mojito(《莫吉托》).jpg

“大家好,我是来自法国巴黎的ALice爱黎,中文硕士毕业了,住在上海!

用法语翻唱中文歌法国女孩爱黎在中国的文化网红之旅 休闲娱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告白气球》《赤色高跟鞋》......打开爱黎的抖音主页,映入眼帘的是一首首她用法语翻唱的中文歌曲,个中最受欢迎的是周杰伦的新歌《Mojito》,得到超过50万个赞。
这位26岁的法国姑娘由于热爱中国文化来到上海定居,如今,她由于自己翻唱的歌曲走红网络,成为“抖音大V”,得到超过200万的总点赞量和19万的粉丝。

最近,爱黎与朋友合写的新书《我在中国挺好的: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由上海教诲出版社出版,澎湃新闻也借此机会专访了居住在上海的爱黎。
“中文歌旋律温顺,比较纯挚。
法国盛行音乐中很少有这样的,老歌才有这种觉得。
”她见告,自己最喜好的歌手是那英,喜好她的《梦一场》,悦耳美妙。
“中国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这里充满活力和动力。
对我来说,中国是未来。

爱黎参加外国人汉语演唱比赛。

由于热爱中文,选择定居中国

在16岁时,爱黎第一次对中国产生兴趣:当时她跟随学校一起到中国访问两周,陌生的措辞和文化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吸引:“中文拥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艺术感,书法也令人陶醉。

她开始冒死学习中文,大一的夏天,她去中国台湾台南的成功大学,用3个月韶光研究书法和传统绘画。
本科毕业后,她回到法国,在巴黎的国立东方措辞文化学院读中文与传媒硕士。
2014年,她再次来到魂牵梦萦的中国,在盐城师范大学学习中文。

爱黎与朋友在盐城的酒吧弹唱。

彼时来盐城求学的外国人很少,爱黎是学校里唯一的欧洲人,中国措辞的深邃与奥秘深深吸引了她,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她喜好通过歌曲来学习:先在条记本上记录歌词,然后到“全民K歌”App上唱这些歌曲。
“我在‘全民K歌’唱了《甜蜜蜜》《丑八怪》《对你爱不完》等,都是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歌曲。
当时我还在盐城的一家酒吧当歌手,跟乐队一起演出。
”她见告澎湃新闻。

“当时我去一个酒吧,正有中国乐队在演出,我以为他们很棒,和他们谈天认识后,他们鼓励我加入乐队。
后来我们常常在这个酒吧一起唱歌,我一个人唱,他们弹着乐器,或者有时候我跟一个男生一起唱。
我们会用不同的措辞唱歌:法文、英文和中文。
由于这次机缘我认识了不少朋友,每次唱完,很多人会过来跟我打呼唤。
”这段在酒吧弹唱的经历,让爱黎更进一步理解了中国歌曲,她尤其喜好用法国盛行的爵士乐演绎中国歌曲,比如《玉轮代表我的心》,积累了不少虔诚听众。

由于一次有时的机会,爱黎开始考试测验抖音,在视频中展示自己的生活:第一次包粽子、第一次和朋友游览浦江、帮家中的小狗沐浴......大家纷纭喜好上这个俏丽、任性又有些诙谐的法国姑娘,之后,爱黎开始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用法语翻唱中文歌曲的作品,这也让她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她已经拥有超过19万粉丝。

爱黎在中国的生活。

惊叹中国女生“很精细”,想连续传播中国文化

由于事情是新媒体运营,爱黎还关注了小红书。
身为法国人、又从事时尚行业的爱黎,每次打开小红书的第一感想熏染是:“中国女生太精细了。

“这和我之前想象中的中国女生完备不同。
”爱黎坦言,来到中国以前,她一贯以为巴黎便是天下上最时尚的地方,但是在小红书上看到如今的中国女生后,不禁惊叹她们的穿衣打扮、时尚品味已经绝不逊色于国外的网红博主。
“她们身材很好、扮装也很好看,我以为自己有时候很难和她们竞争。
”她笑言。

同时,中国发达的互联网行业也令她印象深刻:她穿42码的鞋子,在巴黎,很难找到这样的女鞋尺码,大码的只有男鞋或是格局迂腐的。
“我的中国同学教我怎么在淘宝上买鞋。
我惊喜地创造,原来淘宝上也有这么大的尺码,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我好幸运!
用中国的软件,生活太方便了,不仅购物搜罗万象,而且到货神速,出门也不须要带现金。

爱黎在抖音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人们普遍认为法国男人比中国男人浪漫,对此,爱黎也有自己不同的不雅观点:“很多人说法国人浪漫,但是我却以为中国人更浪漫。
法国男孩太直接,而中国男生比较谅解,知道体察女孩的感想熏染,知道怎么保护好老婆。
如果想让一个女孩子知道他喜好她,他会找很多办法去关心她,让她知道他很在乎她。
我以为这样的办法真的很浪漫,就像中文歌一样婉转、细腻。

在事情中,爱黎也深深融入了中国文化,她说,自己在中国总感想熏染到一种家庭的氛围,老板与同事有点像是她的第二个家庭,喜好与中国人沟通、分享是她喜好中国的另一个缘故原由。
“我们完备是从两个天下来的,有这么多的知识可以相互学习。
我每天都在与中国人交流文化。

“在中国,我除了学到措辞和文化,还变得更独立了。
我独自一人必须学会很多东西,比如如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事情能力。
中国使我大开眼界,我已不但是一个法国人,让我高兴的是我在中国变得成熟了。
”爱黎说。
她提到,自己未来想连续做中国和法国文化沟通的桥梁,操持推出一个“法国人在上海”的记录项目:“让更多法国人和中国人相互理解,传播更多美好的故事。

任务编辑:梁佳

校正: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