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塔斯肯 - 光阴行者
故乡的年作者:阿西(陕西商州)
童年时,故乡的年
是挂在村落头大树梢的那条飘扬的红布
是爷爷长满故事的那把花白胡子
是小脚奶奶慈祥温暖的笑脸
是妈妈精心连夜制作的布鞋
是父亲冒着寒雪打回的柴禾
那时候孩子们都盼着过年
穿新衣服、吃饺子、响花炮、讨压岁钱
而且也不用打柴、寻猪草
大人们也愿望过年
开释下一年的怠倦和艰辛
见到久违的亲人们
享受田舍人丰收的喜悦和亲戚的团圆
屯子的尾月集市是田舍人的天国
冬眠了好久的街道像被宠幸的妃子
激情的扭动着眇小的腰段
搪塞着还不太适应的繁盛热闹繁荣
人们不用号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
不仅可以买到心仪的年货
还能将自己的富余农产品换成公民币
那场面可是相称的亲切、壮不雅观
用车水马龙、水泄不通、人隐士海比喻绝不夸年夜
村落中的炊烟随着年的脚步稠了起来
豆腐味、油糕味、熬肉味、蒸馍味弥漫了村落庄
也刺激了孩子饕餮的涎水
杀猪的场面更是热气腾腾、热闹非凡
连狗也能抢到块心爱的骨头啃
家禽仿佛也在为自己的新年把热闹赶
山笑、水笑、人也笑
奏响了一部欢快、喜庆、热闹的交响曲
大年从三十就拉开了帷幕
贴对联、挂灯笼、祭先人
除夕的炭火照红了田舍人的脸
正月月朔黎明的炮竹将新年唤醒
穿着新衣服的孩子满村落的嬉戏、追逐
碗里的饺子飘出新年的喜庆
桌子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浓喷鼻香
正月初二开始相互拜年了
一斤红糖、一斤点心、两把挂面
俗称“四水礼”便是相互走动的年礼
低廉的年礼蕴含着故乡的纯朴与初心
拜年一贯持续到正月十五
成了人们走亲亲串门子合理的由头
期间的电影更成了人们的精神乐园
大人们春风得意、小孩更是争先恐后
有时,为看电影还得跑很远很远
有时因“情报”有误而白跑一场
但人们还是充满了幸福与激情
十五的篝火再一次将人们的希望点燃
龙灯、狮子、社火构成了灯的海洋
滚烫的元宵(红薯丸)让民气里比吃蜜还甜
勤恳的人们十五刚过便扛起了锄头
人们捉住新年的尾巴不舍恋恋
愿望着每天都过年
便是正月尾也要吃一顿讲究饭
美其名曰叫回年
如今,童年时故乡的年
离我们彷佛很近又很远
交通发达了
却多了更多在外的游子和空巢老人
饭菜更加丰硕了
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通讯更加前辈了
年轻人除了抢红包便是无语的冷漠
百口人一起不雅观看春晚的气氛
已被冰冷的手机取代
就连曾经挤破头皮的电影
也失落宠得无人问经
打麻将、饮酒、挖三代彷佛成成了景象
传统的年味在逐步变淡
故乡的人、故乡的村落落、故乡的年俗
永久失落去了原始的味道
统统都成了永久的甜蜜的回顾
故乡的年景了的挥之不去的乡愁
作者简介
阿西,本名李西北,供职于商州某行政单位。兴趣乐不雅观,爱好广泛,善交朋友,尤喜文学,曾获全国、市、区征文奖,公开拓表专业论文、新闻、散文近百篇,特爱古典文学,渴望广交文友,净化灵魂、提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