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得益于朔州市快速推进、整体提升、创新发展全市公共文化做事体系带来的红利。
自2016年朔州市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做事体系示范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精确领导下,以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辅导帮助下,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带领全市公共文化机构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有效发挥了示范区引领浸染,走出了一条有塞上人文风情的“朔州路径”。

当前,无论在城市还是村落庄,“N分钟文化圈”逐渐成型,将群众的文化生活装扮得越来越多姿多彩。

山西朔州让公共文化做事触手可及 汽车知识

城乡文化阵地各处着花

数据显示,仅在朔城区,全区文化场馆每年均匀做事市民150余万人次,均匀每年每位市民进入文化场馆3次。
在朔州,集多功能活动室、培训室、图书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做事中央不在少数,合唱队唱歌、舞蹈队舞蹈、孩子读书玩耍的美好画面随处可见。

全市的州里综合性文化做事中央、行政村落综合文化做事中央全部挂牌;先后为356个村落庄配送了乐器、文化活动服装、点歌机、拉杆音响等举动步伐;通过“流动图书车”为城乡居民供应流动图书做事;69个州里建起了规模不一、主题互异的村落庄文化影象展馆(室)……

近年来,朔州市通过新建改建、掩护改造、举动步伐提升等多种办法,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做事举动步伐网。
踏实推进朔州市博物馆提升改陈项目,积极争取朔州市大剧院立项,加快推进朔城区图书馆、右玉县城市会客厅(图书馆)项目培植。
为了切实办理基层公共文化举动步伐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朔州市还开展了基层公共文化举动步伐专项管理事情,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做事效能。

在公共文化做事体系培植投入上,朔州市积极统筹上级资金和自有财力,2021年累计下达资金2923万元,包含屯子文化培植1215万元、戏曲进村落庄30万元、公共数字文化20万元、公益性演出100万元等,支持全市公共文化做事体系培植。

作为全国7家“公共文化机构做事与管理系统”试点城市之一,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完成了朔州文旅云平台培植,上线了数字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右玉精神、朔州方志年鉴、朔州非遗等“五馆八库”,构建覆盖市、县、乡、村落四级数字化做事网络。

当前,各文化场馆规章制度完好、配套举动步伐完善、运营管理有序、文化氛围浓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做事规范不断改进提升,极大地知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形式愈发多样

“古筝作为中国古典民乐,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连日来,朔州市文化馆线上公益课的古筝课程分多期开讲,吸引了不少人不雅观看学习。

朔州市依托各级公共文化举动步伐组织培训,对基层进行培训辅导,积极扶持、不断提升基层做事能力和业务水平,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大力培养地方特色文艺人才军队及文化品牌。
朔州市群艺馆开展的书法、舞蹈、剪纸、茶艺、花艺等艺术门类公益培训深受欢迎,同时群艺馆招募志愿者走进基层开展艺术培训,并创新做事形式,凑集馆内文艺骨干录制群文线上课程,每年线上做事群众近2万人次。

不但是培训,朔州市多渠道整合,造就文化志愿做事新力量,整合“阳光志愿”文艺演出先锋队、志愿者业务骨干等力量,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军队。
例如,应县创立了文化志愿做事团队,截至目前,志愿者军队已达2773人,在省内、市内各地巡回演出,做事人次累计达150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5年来,全市年均履行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650场次以上,各种群众文化赛事100余场。
呈现出“朔风”和“美美与共”文化志愿做事等省级群众文化做事品牌,207支村落庄群众文艺军队(文艺小分队)、102名乡土文化能人、214名村落庄文化带头人。
这些文艺小分队深受群众认可,口碑很好,平日里走村落穿乡,在继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文化艺术的“种子”在老百姓心里生根萌芽。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激情亲切,还激活了群众的创作激情。
全市广大文艺事情者积极创作文艺佳构,先后推出了《莲花盛开》《尉迟恭》《扶贫路上》《劝孝》《绿洲春秋》《拆迁风波》《一块宅基地》《山村落APP》《永宽遗梦》《牛啊牛》《种树人》等近30部文艺作品。
今年,戏曲类作品《山村落致富宝》《家乡情》入围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选拔赛。

创新公共文化做事机制和形式

在示范区创新发展过程中,朔州市结合地域实际,瞄准村落庄文化振兴这一趋势,以推进“村落庄文化影象工程”为牵引,深挖村落庄特色文化资源,拓展村落庄公共文化空间,探索村落庄文化发展新路径,形成了具有朔州村落庄底色、特色的公共文化做事发展模式。

留住村落庄影象,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州里综合文化站,梳理村落庄历史脉络、文化烙印和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建立村落庄文化档案和数据库,完成1500个自然村落文化资源调查,分类整理了1万多条村落庄文化影象线索,以乡为单位建立了“村落庄文化影象”档案。

利用州里综合文化站,集中展示富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主要历史文化资料及实物,有条件的地方依托村落文化活动中央等场所培植村落史馆,将村落史馆纳入村落庄文化空间,带动村落庄文化站室的提质升级。
截至目前,朔州市创造多处有代价的民居等文物遗存,培植村落庄影象展室45个,规复传统手工技艺30多项,瓷刻工艺、面塑工艺、炕围画工艺、剪纸工艺等多次亮相深圳文博会,朔州踢鼓秧歌多次赴北京天坛庙会展演,朔州喜乐多次到太原演出。

随着朔州市公共文化做事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学会品味生活、品味文化。
崭新的文化地标、多彩的文化活动,公共文化做事在“塞上绿都”朔州绽放出俏丽的花朵。
(朱萌)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