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近日发布公告称,力帆股份股票于8月24日停牌一个交易日,在8月25日规复交易,股票被履行退市风险警示,简称改为:ST力帆。截至8月28日,力帆已连续4天跌停。在股票交易谈论区,有投资者认为,“至少会有10个跌停板”。
力帆已连续4天跌停。数据来自同花顺
从作坊到“摩托大王”
力帆的故事开始于30年前。1991年,创始人尹明善听摩托车厂的朋友说,重庆本地的摩托车巨子嘉陵与培植,都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小修理厂,而市场需求又很大。尹明善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市场,而发动机又是摩托车的核心。
1992年,尹明善注册成立“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把从培植集团维修部买来的发动机配件进行组装后进行二次发卖。靠着模拟和改装,尹明善不久就造出了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创立重庆力帆。
1994年,尹明善研制出了当时全国独占的100CC四冲程发动机,以及100CC重启动发动机。2001年,力帆集团开拓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排量水冷发动机,以及卧式110型三气门发动机,在技能上实现领先。
也是在这一年,力帆销量反超嘉陵和培植摩托,成为了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力帆不只在海内家喻户晓,出口业务也风生水起。在俄罗斯市场,力帆连续8年在中国汽车品牌中,销量第一名。
2010年力帆上市,市值一度冲到300多亿。72岁的尹明善,问鼎重庆首富。“摩托大王”当之无愧。
资料图:重庆工业。刘贤 摄
“抄袭”“骗补”,力帆身陷泥潭
借着海内汽车市场起飞的热度,力帆开始了造车之路。2003年,尹明善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
2006年,力帆的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力帆520”正式上市,但一年只卖了1万多台。而差不多同时上市的比亚迪F3,一个月的销量就打破1万辆。
第一款车销量惨淡,尹明善改变了策略。2009年,“力帆320”上市,最高峰一个月卖到了7000多辆,这也是力帆首次被质疑抄袭MINI COOPER。
此后,“力帆530”与“力帆630”分别和一汽丰田威驰、卡罗拉的形状设计相似,SUV“力帆X80”前脸酷似广汽丰田汉兰达、侧面与当代格锐高度相似,主打MPV市场的“力帆轩朗”,车身侧面与长安福特S-MAX雷同,均受到抄袭质疑。
2012年6月26日,力帆宣告两项共计超过11亿元投资的家当项目,包括6.7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项目和4.77亿元的研发中央项目,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家当。但汽车主业却开始了亏损,2014年亏损2397万元,此后亏损幅度不断扩大。
图为力帆在发布会上展示其基于Apollo平台办理方案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力帆供图
2016年,力帆卷入“骗补”事宜,对其更是一次重大打击。《财政部关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补助资金专项检讨的处理决定》指出:力帆乘用车报告2015年度中心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共计2395辆不符合报告条件,涉及中心财政补助资金11408万元,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心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
骗补让力帆的形象一落千丈,频年亏损之下,力帆资金涌现了问题。
力帆断臂,仍难求生
从财务上看,泥潭中的力帆跑不动了。
2016年,其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77%,业务收入跌跌不休,从2017年的126亿元低落至2019年的74.5亿元。
力帆股份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实在现营收5.64亿元,同比下滑74.88%,归母净利润亏损1.97亿元,同比下滑103%。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债台高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总资产为182.93亿元,总负债157.1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5.93%。
力帆试图变卖资产求生。2017年1月份,为了节省开支,尹明善将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90%的股权出售给了武汉当代科技家当集团株式会社。
2018年2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操持在重庆两江新区择址建筑新厂区,并对力帆乘用车生产基地进行迁居,以此得到约15亿元到25亿元的地皮出让收益。当年12月,力帆股份又将重庆力帆的乘用车生产资质以6.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空想汽车。
重庆本地车企已有长安、恒通、力帆和小康相继进入智能汽车领域。 张燕 摄
球队、房产、造车资质……这些资产仍旧难以办理弘大的债务问题。“力帆的整车生产资质已经大幅贬值,这几年年销量不敷1000辆破产的车企太多了,以是生产资质也没有那么大吸引力。”工信部人才互换中央汽车剖析师张翔见告。
2020年8月6日,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力帆实业就以其不能了债到期债务、资产不敷以了债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申请进行法律重整,并在8月11日获法院裁定受理。
8月21日,重庆破产法庭宣告裁定受理力帆实业(集团)株式会社、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发卖有限公司等22家力帆系企业的破产重整申请。
重庆市第五中级公民法院查明,力帆股份已经不能了债到期债务,且当前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依法应予认定其明显缺少了债能力。
力帆还跑得起来吗?
今年6月,有投资者向力帆股份董秘提问,质疑其为何不大力发展摩托车业务,而去从事并不善于的汽车业务。对此,力帆股份董秘回应称:“公司的摩托车是长期上风,也会连续发扬,做得更好更强。”
对付力帆的摩托车业务,业内普遍持疑惑态度。一方面是其古迹正不才滑,今年1-7月,力帆摩托车累计发卖约28.76万辆,同比下滑17.85%;另一方面,力帆摩托车的竞争力并不强。
2020第五届华南国际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现场 程景伟 摄
财通证券剖析师李永良认为,目前海内的摩托车企业生存环境恶劣,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都得依赖出口,虽然力帆股份较早布局外洋市场,但依照目前的环球化形势,出口并不能作为“唯一”的后路。
张翔表示,“比较二十年前,市场涌现了很多变革,很多城市禁摩,市场需求大幅缩小。从出口来看,海内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较为低端,有名度较低,力帆摩托也无法和本田等品牌竞争。力帆想靠摩托车业务翻身,希望不大。”
环顾四周,早期的摩托车上市公司,险些均已“卖身”。当年的“摩托大王”中国嘉陵经由重整,已经变成了ST电能,和摩托车业务毫无关系。钱江摩托2016年被吉利收购,业务不温不火。
对付如今的力帆而言,造车的梦想已经成为过去,未来何去何从仍无天命。业内人士看来,力帆已经无力回天。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6月以来,有关吉利接盘力帆的时有传出。对此,力帆股份曾发布公告回应吉利的收购传闻,称干系媒体传闻不实。“一样平常而言,车企不会去收购这种尾部企业,收购一样平常有比较重的包袱。”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力帆靠模拟造出的产品严重掉队,跟不上时期潮流,再加上生产的新能源车无法达标,终极资不抵债申请破产。基本不会有车企收购力帆,虽然接盘价很低,但同时要承担巨额债务,假如能免除债务,可能还有希望。”张翔对中新网表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