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杯子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记得当年的幼师给每个孩子都配了一个,歪歪扭扭地摆在已被分隔好的玻璃橱柜里,上面用透明胶贴着每个人的名字,歪歪扭扭地。
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使用的杯子就两种,一是刷了一道白漆的铁杯,上面也许会印上毛泽东头像;第二种就是钢杯。对于完全没有革命热情的我来说,前者过于黯淡与乏味,我的注意力都被那闪闪发亮的不锈钢杯吸引了。
一离开幼儿园,那小钢杯就不再属于我了,我吵着跟家人要。爷爷骑着他的老牌自行车去了“老鼠街”,那个时候“老鼠街”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贩会聚在这里摆地摊,我们每次都能淘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记得那天爷爷就买回来了一只钢杯,比我原来用的那只还要大一些。为了显示自己淘到了好东西,爷爷用拇指大的磁铁块不断敲击钢杯,发出格外清脆的撞击声,一边笑着说:“你看看,他们不吸!是不锈钢的!是不锈钢的……”
于是,这钢杯就名正言顺地归我了。钢杯其实很简单,四周都没有什么装饰,只有一段细细的钢手柄钉在了那会反光的环状的不锈钢杯上。可即使是这样,它还是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我去摆弄它。
我喜欢把钢杯当镜子用,小时候的我喜欢拿它,盯着杯面中自己的脸看,看到自己的脸被拉的很长,及其不自然。于是很惊恐地问母亲,杯中的那个我还是我吗?母亲当时似乎并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我甚至连她当时回答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记不起来了。但是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并且在多年以后,我收到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人说不是,因为杯中的我已经变形了;有人说是的,因为无论是像还是人都是从主体体现出来的,还有人说我所看到的只是之前的我,我永远都看不到现在的我。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都还时常引发我的思考。
我有时还会研究一下钢杯上的反光。我不知道钢杯的内部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打磨,我却对它那一丝一缕的反光效果充满了好奇。工作的时候,通常只有一盏台灯,钢杯摆在左手边。钢杯杯口反射出光芒,虽然微弱但每次都成功地将我的注意吸引过去。没水的时候,以杯底的中心向外,一缕一缕的光线一直延伸至杯外,我脑袋转个方向,他们也转个方向。有水的时候,那光线就更不一般,曲曲折折的,将钢杯一摇,它们也随之舞动。这些当然是后来我们学习的物理学知识,但对于刚刚上小学的我,这些都是重大的发现,是藏在心底的奇景。
我记得,在那个我连热水瓶还搬不动的年龄里,母亲似乎成了为我端茶送水的服务生。每天早上,我听见厨房里响起一连串金属碰撞声时,我就知道是母亲在为我倒水,于是连忙从床上爬起,跑到厨房看着母亲。很多时候,为了节约时间,我不愿意去打水、喝水,甚至连杯子都不想碰。于是身体开始变得不协调,出现了许多毛病。
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水对身体有好处。于是,每天早晨,在我起床洗漱之时,母亲会喊一句:“记得喝一杯水!”我几乎每次都“忘”了。在我出门之前,母亲又喊:“把钢杯里的水喝完!”并且一定要看着我灌完所有的水才罢休。那段时间,每天早晨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件事物,便是盛满水的钢杯。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立马提出,每天早晨的水太烫,等它凉又浪费时间。当时奶奶还和我住一起,她听到后笑着说:“这个问题好解决。”她把盛满热水的钢杯放在一只大碗中,再放冷水,直至水面刚好在钢杯口之下为止。这样,当我拿起钢杯喝水时,温度正好。
但是,也有意外。记得那天我急匆匆地要出门,母亲把我拦住了:“喝了水再走。”我无可奈何,只能跑到厨房,伸手去抓那泡在水里的钢杯。不料,钢杯方才才被放入,杯中的水依旧很烫,我的手一瞬间感到刺痛竟松开了钢杯。热水全部泼在了我的裤子上和鞋子上,即便是隔着一层,我的腿还是被烫得颤抖起来。
从那以后,我拿钢杯的时候再也不敢从上面抓,都是捏着把手,小心翼翼地移动。我喜欢把钢杯装得很满,于是在移动时,钢杯内的水就会晃动,走的越快,晃的幅度越大。为了不让水荡出杯子,我弓着身子,平伸着手,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发现水面较为平静,就加快步伐;发现杯内开始波涛汹涌,就停一停。母亲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她每次看到我和钢杯计较心里就不爽,大叫:“干什么走这么慢,快去干正事!”可是,每当她这么一叫,我心中一急,水就会洒一路。
人的心境与钢杯中的水一样,太急了,有的事情就做不成;心中平静一些,慢一些,有些事情会做的更好。我一直向往着林清玄先生所说的清欢的生活,可以朴素一些,比如捧着我的钢杯,看一下午的荷花,或是瞧一晚上的星星。但是,在现实的社会中,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在我这个年龄,又似乎是不被允许的。
随着我逐渐长大,有许多东西都如过眼云烟一般一去不复返,倒是着钢杯,一直与我形影不离,似乎它就是我宿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小学到高中,钢杯跟着我辗转了数次,从一间屋子搬到另一间屋子,它跟着我上学,跟着我军训,跟着我出行旅游。钢杯里盛满的不只有白开水,父亲喜欢与我分享一些新鲜事物,带回来一些好喝的就往我钢杯里倒,有汽水、咖啡、绿豆汤、啤酒……钢杯能装下一切,我觉得我也应该学会容下一切。
我曾经无数次地抱怨现实社会的黑暗,特别是人的虚伪,抱怨的次数多了,就发现自己特别的虚伪。想说的话都憋在心里不敢说,怕得罪人;想做的事又不敢做,怕别人说;在外面吹牛吹上天,却又不愿揭别人的短,似乎进入了社会就像为别人而活一样。
但是,钢杯告诉我一个真理。我记得那时,杯子里有一半的冷水,不想喝,又不愿倒掉,便拿在手中犹豫不决。冰冷的钢杯拥有冰冷的温度,赶走了我手上的热度。当我把冷水一饮而尽,又倒入热水后,钢杯迅速暖和起来,热度又重新回到我的手上,冰冷被驱散殆尽。我想,能和钢杯一样有多好,杯子里装的冷水,就给你冰凉的感觉,装的热水,就给你温暖。不像那保温杯,那冰冷的外壳下,什么也看不出来。人应该活的洒脱,不掩饰,不做作,想说的话要说出来,想做的事要大胆去做。放弃那张看每个人都一样冷漠的面具,做真实自己,像钢杯一样。
钢背就是那么一件迷人的东西,带着我去探索,带着我去认知,带着我去感受。现在的我,每天晚上用钢杯热一杯牛奶,每个周末要泡一杯咖啡,钢杯一只放在我的案头。我与钢杯的故事还会继续,不知它又会将我引向何处。
我喝完了钢杯中的咖啡,抬眼望了望明亮的杯底。
有人说,井底之蛙永远不会看见广阔的天空,现在,我沉入了钢杯之底,通过它,我洞察了世界。
以上就是钢杯作文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美德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