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车圈与科技圈一贯在领悟,科技圈忙着造车,车企也有反向“抢地盘”的苗头。对这种“不务正业”,有业内人士直接泼冷水:“供应链龙头”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近日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称:手机与汽车完备不一样的数量级。“做汽车业把汽车业做得好就OK了,不要想着做手机,手机让别人去做。”如今,手机商了局造车正红红火火,为何轮到车企造手机却会有如此争议,而且来自举足轻重的供应链人士?
车企为何要造手机? 要握住“自家钥匙”
相对新能源汽车面对的“大蓝海时期”,手机的红利期早已过去。据调研机构Canalys的统计,中国手机市场在经历2017年的顶峰期间后,从2020年起开始进入存量时期。
相对付华为、小米等“手机商”纷纭进军汽车圈;车企瞄上了手机的“红海”,一开始让业内有所不解。首当其冲的代表是吉利汽车与蔚来汽车,而在此之前,最早被传要造手机的实在是特斯拉。
吉利汽车旗下星纪时期2021年9月与武汉经济技能开拓区签署计策互助协议,投资100亿元进军手机界。不过吉利的造手机大计,有点“捡现成”的意思——去年,吉利正式收购了魅族手机。第二个将“造手机”付诸行动的车企是蔚来汽车——去年8月,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去年12月12日,蔚来汽车又申请注册了“NIO Phone”牌号。险些同期间,不少前OPPO员工集体加盟位于深圳前海的蔚来手机部门。蔚来创始人李斌透露,蔚来在上海和深圳两地都设有手机团队,按照方案,蔚来会像苹果公司一样,一年推出一款手机。与吉利比较,蔚来相称于“从头再来”。
为什么要造手机?吉利李书福与蔚来李斌意见险些同等:为告终构汽车的智能生态,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能的紧密互动,为用户创造更好的智能交互体验。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会专家见告,车企造手机有一个焦虑:担心手机商对功能运用上的壁垒。对此,李斌以苹果为例解释:“手机是蔚来连接车辆最主要的设备,而且苹果对汽车行业很封闭,不开放接口,蔚来又有50%的用户在用iPhone,蔚来会很被动。”对付造手机,他非常武断:“有点出息的手机厂商都要搞车,不然相称于家里的钥匙被对手握在手里。”据悉,蔚来手机研发已近尾声,拟今年二季度会开启用户内测,估量今年三季度正式发售。
谁也不想丧失落车机生态的主动权
车企造手机“正反方”
别造!
车企造手机难盈利
“商业的实质是供应代价,供应代价表示在盈利,你不能亏本,哪怕是1%。”陈玉东认为,车企造手机得不偿失落,吃力不谄媚。“现在把汽车做到一年100万辆就已经非常困难,供应链和客户运营都非常不随意马虎。这100万辆,哪怕做五年也才500万客户,把500万客户都转化成手机用户也才500万部。”他算了这笔账,“但在手机领域,一年卖500万部可能都生存不下去。”因此,对汽车主机厂来讲,在没有一定规模的情形下,不要试图开拓新的领域去做。
造吧!
反正试错本钱不高
业内也有很“宽容”的意见,亿咖通科技中国区总裁杜平表示,手机行业相对来说投入可控,可以快速试错,一代两代弗成立时撤掉也不是弗成。他举例,BAT、360、格力都曾经造过手机,但这些各行各业的龙头造手机的基本上都还在,“反不雅观造车,倒掉的还是挺多的。”高通技能公司产品市场高等总监艾和志认为,吉利的做法比较聪明,“找到像魅族这种相对独立的手机厂商来做,对双方来说都有较大的促进, 也能跟消费者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2023年环球智好手机出货量将持续紧缩,估量将下滑至11.6亿部。比较2022年的12亿部,同比低落2.8%,减少2330万部。
数据来源:车企财报及市场剖析机构Counterpoint、TechInsights
不雅观察:车企造手机的“五大策略”
展望车企造手机,未来该如何走?又将面临什么寻衅与发展难点?总结,至少有“五大策略”须要细细斟酌。
1、发卖策略:手机卖给谁?
李斌说,蔚来手机将瞄准蔚来车主群体。数据显示,自2018年开始交付截至今年5月末,蔚来向用户交付了333410辆车,按空想的转化率,有一半车主购买蔚来手机,也只有约16万。吉利的情形也差不多,在魅族Flyme Auto车机OS中,在领克08上有部分互联功能须要魅族手机“合营”,才能充分发挥——这意味着客户群体不算多。
2、防守策略:打造“护城河”?
业内人士指出,吉利收购魅族,是为车型补足移动入口的短板。这种赞助性策略决定了魅族存在的意义,是为车企打造“护城河”。类似的,蔚来考虑更多的是车型与手机商互联时,是否权柄受限。汽车剖析师余建约认为,一定程度上,蔚来采取的是“防守策略”;吉利控股造手机也有这方面考量,由于吉利科技也在运营自己的卫星通信业务。如果特斯拉也造手机,也会基于SpaceX的Starlink等维度考虑。
3、生态策略:手机是否车机生态必需品?
一个精良的汽车车机生态,是否哀求一定要车企自己造手机?零束科技数字化体验平台总监方恩认为,手机造车是为公域流量,而车厂造手机为自己私域的流量,打造个性化的体验或者说产生新的效益。不过,余建约认为,基于智能电动车信息家当根本,会出身新一代OS,会有全新交互和互联网生态。对付未来的智能电动车制造商来说,是否要造智好手机,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主要。
4、长期策略:持续性值得磨练
“我对手机厂造车相对乐不雅观,对车企做手机相对谨慎。”华勤技能株式会社高等副总裁、汽车电子奇迹部总经理洪毅峰表示,“主机厂做手机的持续性须要重新思考。”他指出,现在环球的主流手机制造商,都是在智能机行业经由十四五年积淀的。未来主机厂要考虑手机对车机、对汽车智能的赋能还能不能持续,主机厂能不能持续投入,都是值得磨练的问题,由于这是一个长期的计策问题。
5、主动策略:能否避免被手机生态“绑架”?
有业内人士认为,车企造手机可能会产生副浸染:汽车生态被手机“绑架”。“手机有什么生态,车机就按部就班,事实上车载版微信在车上的利用率非常低。”余建约说。因此,不造手机的车企或许反而更能站在车机生态角度放开思维。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