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这个字眼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古代的房子到现代的桥梁,无一不需要支柱的支撑。支柱支撑着生活的城市,同样也支撑着每个人的内心,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需要各色各样的支柱,支撑起未来的路,而那些陪伴你生活、学习或工作的人,可能每时每刻都在为你上演着不同角色的支柱。
儿时,父母是幸福支柱,为你撑起避风的港湾。
那两个人,给了你生命,无怨无悔地培养你长大。或许你受了心灵的创伤,却没有人可以为你疗伤时,他们的话匣子总为你守候;或许你和他们他们发生了争执,却不愿低下头来认错时,他们的胸怀总为你海阔天空。在你遭遇失败,垂头丧气时,他们会向你给予鼓励:“再来一次,一定成功!”;在你身患重病,疼痛难忍时,他们总会为你焦头烂额:“哪儿还疼不疼?没什么大碍吧?”;在你倍受打击,泪流满面时,他们总会使你重生暖流:“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而少时,朋友是心灵的支柱,为你建起舒心的乐园。
那一群人,一些总与你形影不离的人,是你童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在你快乐时,她们只会在背后默默伫立着凝望,为你挂着甜美的笑容,但在你流泪时,她们准会一时间陪在你身边,安慰你,保护你,眼中还透着为你流露出的几丝悲伤。可也许她们会为了一些小事赌气几天不和你说话,会为了考试的第一而与你暗暗较劲,但你一定也发现,在你竞选班干部时拼命为你摇旗呐喊的人是她们,在你被老师批评时和你沟通给你帮助和理解的人更是她们,当你走在暴风雨中为你撑伞送你回家的人一直是她们。她们还会随时随地地指着心字斟句酌地对你说:“喏,这儿,永远是你舒心的乐园。”让你的“珍珠”一颗一颗往下滴。
到了青年时,老师就是信念支柱,为你挂起动力的明灯。
那一群人,对你十分的严格,每当你做错一丁点小事便会换来一顿严厉的说教。可你不必惧怕他们,因为他们会在你成绩下滑时帮你制定学习计划,把你扶上进步的阶梯;也会在你想要展示自己时给予你信任和机会,让你大胆发挥自己的才能;更会在你失去信心时帮你报名各种各样的比赛让你得到磨砺和锻炼,使你重拾勇气。会在你灰心丧气时为你挂起动力的明灯,照亮你前进的道路。而这群人的身影总是忙忙碌碌,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出教室,手里抱着的总是作业本心里想的总是学生们。
支柱虽然在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普通平凡的角色,但它有着坚毅且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支柱不是小角色,而那些在生活中为你充当支柱角色的人更是伟大的。支柱,用自己简简单单的一生,撑起了他人轰轰烈烈的道路,更又镀上了一层金光。
篇二:架起精神支柱建筑精神家园_1200字
引子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生于天地之间,存于社会之中,我们不能做没有精神的行尸走肉,也不能做他人的复制;而要做一个有个性、有特点、有自我品格的独立自我。司马迁抑郁愤然的思想,苏武不辱使命的意志,正是告诉我们:“富有的是精神。”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富有的只能是精神,要有顽强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
失败者的自信心是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面对失败,镇定自若,充满信心,是很可贵的,这是一种“高素质”的精神。大千世界,茫茫尘世,成功者,廖如晨星;失败者,似一江春水。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历经人世沧桑,经历风吹雨打,穿越过荆棘密林。当失败者到来是时,难道就不能用掌声和鲜花鼓励他们吗?难道就不能用肺腑之言去劝解他们吗?他们也会竭尽全力去拼搏,去努力,爱迪生、贝多芬、司马迁不正式如此吗?他们为我们谱写了伟大的精神乐章,这是我们所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古人云“惟有鹧鸪蹄,独伤行客心”,这是我国古代文人产生的精神,即感伤,人们的喜怒哀乐只不过是暂时的,而感伤却让人刻骨铭心。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知识朱颜改”也可印正这一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也感伤是,只不过是英雄的感伤。人们的精神是极易掩盖和隐藏的,但随着人生道路的漫漫延长,掩埋的精神也舒枝展叶,再见光辉的,你信吗?
庄子的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欢送。生是节日,死也是节日;生以鲜花相迎,死以鼓声欢送,即使人离开了人间,但他的精神却没被埋没,他存于大气,存于宇宙之中。正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也告诉我们:虽然肉体已离,精神却流芳百世,另人们难以忘怀。
一个人的精神说大一点,关系整个国家的荣誉,一本书上说,韩国人就是不能输给日本,输给日本是可耻,是侮辱,由此可见韩国人精神之伟,我们有的国人则差矣,侵华之期,卖国袁世凯、汪精卫等不顾民族危亡,叛变祖国,投靠敌人,他们权利在大,也被后人耻笑。我们要学习苏武大义凛然的气节,精忠报国,正所谓“靖康耻,犹未血,臣子恨,何时灭”。不只你是否有岳将军的气魄?
还有一点精神,是我们应备的,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在有些人只愿意听奉承的语言,听不得半点非言,只把优点放在别人前面;而一些势力小人正抓住这一弱点对他们阿谀奉承,花言巧语。俗话说,良言一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劝戒中学生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听信谗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精神的强者。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告诉我们,石缝间能生长出参天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着也是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来锤炼自己,彰显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具有毗震慑人的力量,它是地球变得神气辉煌,更揭成了壮丽的心灵世界。
我们要学习石缝间苍松的精神,充满斗志的莘莘学子愿与我展翅飞翔吗,愿与之去共创精神家园吗,愿与之去共同成为精神的柱梁吗?
精神是人生的支柱,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价值,我们富有的是精神。
篇三:生命的支柱_900字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四川人民的家园瞬间消失了,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位老人,儿子没了,妻子没了,家也毁了,就在大家都要撤离时,他却依然固执的要回家看看,是不是还有些菜籽,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记者李小萌落泪了。
他难道只是想看看还有没有菜籽吗?我想不是,那么他又为什么要固执的“回家”呢?
因为那里有他生命的支柱,那里是他生命的全部,离开了他们,老人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活着就像是行尸走肉一般,犹如天空中的蒲公英,不知路在何方,因而我想说,家,它是我们生命的支柱。
回首过去,无数的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奋起反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由此,文天祥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霍去病有了“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感叹,更有岳飞等民族英雄,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再如近代中国的邓世昌,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不惜与敌同死;董存瑞,举起炸药的那一刻,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国家的保卫者,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英勇无畏?大,可说是为了祖国,为了全国人民,小,也可说是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家是他们生命的支柱,失去了家,他们就等于失去了全部,活着会比死更为难受,所以他们宁愿为家而牺牲,至少生命仍有存在的价值。
诚然,失去了家,一切事物都毫无血色,成功也失去了原有的喜悦,纵穿古今,有多少人为了名利地位,不惜手足相残,甚至是“大义灭亲”,的却,最后他可能得到了他最初想要的,但那一刻,他快乐吗?我想即使快乐,那也已经是扭曲的了。想想自己,每每考试前,都要打个电话回家,听一听父母的劝慰,纵使那是一句“老掉牙”的话,父母还未开口自己就知道他们会说什么,我还是会打,因为他们是我的支柱,每当考试成功,立刻就想与父母分享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是我生命的全部。
家,犹如大树的根,失去了根,生命也将终止;家,亦如牵着风筝的线,断了,风筝也将失去方向,所以朋友为了家,为了我们生命中唯一的支柱,请您好好珍惜,别让生命失去了色彩!
篇四:责任中华文明不倒的支柱
文明是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境界、构建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中华文明跨过几千年的漫长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带着他独有的芳香熏染着广袤的中华大地。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相继灭亡后,唯有他生机勃勃。这,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饶的精神文明,而这些文明的支柱是责任。正是责任让中国能以东方大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肩负了振兴中华的责任,让中华文明永存。
卧龙精神作为中华责任的典型代表在史册中熠熠生辉。康熙曾这样评价诸葛亮:“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者,唯诸葛亮能为之。”自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兵疲民乏,元气大伤,诸葛亮本可在这时退归桑梓,颐养天年。然而刘备白帝城托孤,他“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即使难以取胜,他依旧舍身为主,拼死一搏。他虽身死战场,卧龙精神始终伫立在中华文明的丰碑林中,传承至今。
谁不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无畏而眼含热泪,林觉民曾在与妻书中说:“君今死而无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正是有这样一群责任青年共同的保家卫国,辛亥革命才能成功推翻清政府,为新生的政权开辟一片天。
然而如今,却有很多人都在刻意逃避责任。作为人民的父母官,却徇私枉法,做不到清正廉洁;作为一名正义化身的警察,却让坏人为所欲为,做不到执法必严;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用恶毒的文字损害别人的尊严,做不到实事求是。他们没有了基本的责任感,他们忽略了自己所处位置上应承担的责任,他们自以为十分聪明,却忘记了,自己已然丢失中华文明的支柱。
所幸,在任长霞亲切的笑容中,在护士叶欣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身影里,在无数汶川救援战士挖废墟挖到鲜血流淌也无暇去顾及的双手上……我们仍能看到,那如星火般明亮,如“原上草”般旺盛的责任感。
长征五号“01”指挥员胡旭东为了尽快攻破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他与时间赛跑,夙兴夜寐提成效。尽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还未正式开始但他早就到了工作的最前沿。了解参试人员存在的困难,询问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传授工作经验,提供理论依据,他用实际行动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用朴实的语言激励着航天接力者们。他为了工作远离妻女,在神箭“掌舵者”的位置上铁心向党、铁血担责、铁胆攻坚、勇往直前,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01”指挥员的岗位交了一份让全国人民叫好的答卷。
正是以诸葛亮、林觉民、胡旭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人的前仆后继地履行责任,在抉择时刻忘记自身利益,以小我换大我,用本来单薄的单薄的身躯背负起一个民族的大义,才让我们看到如今这样兴旺发达的中国、这样永葆生机的政党。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习的标杆,是支撑中华文明屹立于历史洪流中千年不倒的精神支柱。
他们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核心——责任!
篇五:家庭的支柱
小时候看父亲,父亲很高大,就像大山里茂密的树林,而我就是这片林中的一棵小苗,永远离不开他的怀抱。
长大了看父亲,父亲很沉默,就像一株参天大树的根,而我就是这颗树上的一根枝条,永远离不开根的滋养。
记得小时候,父亲办完事,总是喜欢坐在椅子上,悠闲地抽着烟,我则像一只乖巧的小猫依偎在他的腿旁。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可我只是傻傻的看着,他每抽一口烟就看我一眼,对我笑一笑,然后把我抱在怀里,用满是烟味的嘴亲吻我的脸,他那又黑又硬的胡茬,经常扎的我哈哈大笑。我已经很习惯这种爱的味道了。我知道父亲很爱我,但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是那一张愁苦的脸。
记得有一天,我生病了,父亲把我抱到摩托车上带我去医院。外面下着蒙蒙小雨,路面有些湿滑,车子骑不稳当,父亲只好推着车跑,边跑边不停地回头看着我,我坐在车后座上,显得十分无力。很快我们就到了医院。医生在给我看病时,父亲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看到我哭时,他就用那粗粗的、冰冷的手给我拭去眼泪。夜渐渐深了,父亲就在我身边守护着我,就像我小时候在他身边那样,静静地看着我。此刻,我明白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时间在一点一点的流逝。我在父亲细心的关爱下,已成长为一个大小伙,然而,在父亲的呵护下,也喂饱了我的虚荣心。
现在,我经常躲避父亲,不愿意和他走在一起。我不喜欢他抽烟的样子,甚至有点讨厌。我总是从父亲的外衣口袋收获他未抽完的烟,然后,狠狠地把它摔在地上,再重重的踩上几脚,以此来宣泄我对他的不满。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错了,彻彻底底的错了!那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了父亲留下的纸条:晨曦,饭菜都做好了,在锅里呢,如果凉了,再热一下,用煤气小心点,爸爸办事去了……
顿时,我泪如泉涌,我知道我对不起父亲,是他支撑起这个家,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现在我才明白亲情无价,父爱如山。让那可恶的虚荣心如枯叶般飘去吧!
父亲,你是我的家庭支柱。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初三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