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亲爱的值友们,《值无不言》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新《值无不言》旨在约请消费领域专业达人向社区用户输出真实性的选购清单,如果你也想安心地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请关注栏目#值无不言#~
电脑桌面搭建的风格,可以对标展示电脑主人的性情:如极繁主义,桌面必须要堆砌满满的才会安心,功能须要面面俱到;如收纳大师,桌面东西可以多但绝不能乱;如乱室佳人,虽然看着乱但找东西一点也不延误;那本期约请到高朋——首席生活家@善生的善生,来给大家分享极简主义的十年桌面进化史,可以为您下一个桌面搭建供应小灵感~
本篇种草多多,各位值友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评论区提问高朋~
———————我叫分割线——————————————
十年磨一桌,这套桌面是我在值得买十年,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一转眼来大妈快十年了, 也见证了值得买一起发展的过程。
从懵懵懂懂,到少年已成。从购物小白,到剁手不断。这十年,我和很多值友一样都在陪伴着值得买终年夜。
看最近很多人在晒桌面,我也来晒一下我的桌面10.0。回归初心,统统从简。没有恰烂饭,放心看~
⟨ 我的桌面进化史 ⟩ ◎ 12/15年-19年 ◎这几年从最初的极简桌面,过渡到了杂而全。NAS、雷电磁盘阵列、USB扩展等全部装上♂️...
彷佛也不能说误入歧途,但太多产品堆砌在桌面上,现在看也是凌乱无章。
什么这个轴那个帽,这个NAS那个阵列,该玩的都折腾了一遍。
◎ 20年-22年初 ◎
期间开始 macOS/Windows 双修,加入多显示器。
21年开始审美觉醒,逐步开始精简桌面
玩过电竞,装了台PC,也装了台近乎完美的黑苹果。
◉ 现在 22年中 ◉
✅ 谢绝生造需求,统统回归大略。
拥抱极简主义,依然实用万千。
⟨ 极简主义的思考 ⟩
极简不是简陋,钱要花的舒畅~
在不丢失功能性的条件下,我选择把各区域拆分。
主力macOS桌面、游戏/跑软件的Windows桌面、iPad休闲区。
不拥挤不凌乱,常规需求都能知足,又没有堆砌生造需求。
新买了张USM风格的桌子,之前的okamura就退居二线了
⟨ Studio Display ⟩
等了好久的苹果Studio Display,实在便是之前我5K iMac上的同款,14年的面板。
贵吗?贵...老吗?老...好吗?好...
亮面屏带来了不雅观感很通透,这点和雾面屏一差异。
27寸我以为刚好,之前用久了32寸脖子不太舒畅,听说还会有Studio Display Pro。
参数正常水平,说不上精良,但实际不雅观看效果我以为非常能打。
实在便是把5K iMac拆分了,往后每年单更新Mac本体就可以了。
Studio Display除了边框略宽、不支持高刷和HDR以外,实在也没什么毛病,当然价格除外
外不雅观自然是没说的了,一如既往的Apple
360°无去世角好看的那种
可惜的是只有一个雷电接口,所以是无法往下组菊花链的
⟨ HomePod立体声 ⟩
这俩HomePod差不多都是首发时候的,陪伴我已经良久了。一个美版一个国行,没想到现在也成了理财产品了
今年HomePod会有更新,不急的话可以安心等了。
配了个木头支架,还挺好看。紧张是可以摆在屋里,从桌子上移开。
既省了地方,也更利于空间音频。
HomePod延迟的问题无解,我只用来进屋喊一句「Hi Siri,来首我喜好的音乐吧」,以及掌握一些HomeKit设备。
⟨ 真力 G ONE HiFi有源音响 ⟩
由于HomePod作为Mac音箱是不合格的,不论是影音还是监听都弗成,以是我又添置了一套真力的 G One(G1)有源音响
有一说一,如果你喜好音乐,又在意设计上的审美导向,那真力(GENELEC)你一定是绕不过去的。
材质、涂层、设计、手感,都非常符合我的口味。
放在桌面,赏心悦目
真力G系列有G1 到 G5 一共五个从小到大的型号,还可以搭配F系列低音炮组成2.1声道。
我由于追求极致的简约风格,以是只购置了一对G1。3英寸低音单元的小音箱,放在桌面也不占地方。
提及来也挺故意思的,我一贯在给桌面做减法,这点真力的理念倒是和我很契合。
背部除了倒相孔、支架孔位、调节拨杆之外,只有一个电源键。
传统品牌的那些繁琐操作一概从简,输入只有一个RCA莲花口。
背部三个开关卖力音色调度,整体给用户的觉得不会那么「理科向」。
以是你只须要一根RCA线,就可以兼容各种影音设备。
每一只G One都会附带一根RCA - RCA线、和一根3.5mm – RCAx2(一分二线)。家里大部分设备都能连接,不用再去单独买线材了。
之以是要这样设计,由于G1实在是自带功放的。双功放一对一驱动高低频单元,也便是主动分频技能。
详细的就不展开了,我们只须要知道真力把功放内置到了音箱内,每个发声单元都是独立的功放来驱动。
以是你不用考虑麻烦的功放、解码,无论前端是电脑、手机、Pad亦或是解码器,一根RCA线就啦。
精简化的接口和线材,对付桌面布线也很有帮助。大概这便是芬兰设计师的理念,处处透着北欧极简。
以是我只须要大略处理下桌下布线,就能得到一个无线化的桌面。无论正面背面,都一样清爽。
真力设计上的一大特色,便是标配了Iso-Pod隔振底座。
高阻尼橡胶材料看起来很Q,可以前后移动、并在15°范围内调度俯仰角度。
除了可以减少机器振动对中频染色之外,可调俯仰角度也可以把音箱的声轴精确的指向耳朵。
说人话便是可以有更好的听感指向性,不必再单独购买底座调度了。
由于真力G1内置功放,以是纵然前端是Mac也能有不错的效果。
16寸 M1的MacBook Pro内置了96kHz的数模转换器,比较于其他Mac的48kHz,在笔电里该当是唯一档的存在。
真力G1 音质
首先比较惊喜的是G1的低频,本身没有额外购置F1低音炮,我实在对低音是没抱什么太大希望。
但当MILKK的《Stupid》前奏响起,低频表现的很有弹性、很动态,但下潜稍显不如HomePod。
人声进场后,你能感想熏染到稍显靠后的中频很密。比较于HomePod的中频略空,G1这方面的表现则更完全一些。
最近周杰伦发了新专辑,朋友圈彷佛过年了一样
除了新歌,我最近又在怀旧地听之前的专辑编曲。
拿八度空间里的《半兽人》来说,1分36秒开始进的三角铁小打,G1还原的清脆邻耳,和背景鼓声分离的很干净。转进副歌,人声说唱段落和管乐主旋律同时响起,现在听依然惊艳,林迈可老师的编曲真的很神。
以是我以为真力G1,拿来日常听歌、看片,乃至做剪辑的监听音箱,都可以给到90分以上。
当然了,如果你对HiFi有着更高哀求,那也可以考虑更高阶的G2、G3、G4或者搭配F系列低音炮。
音箱部分末了,再放一些G1的照片吧,长得好看的产品我常日乐意多拍一些。
⟨ 双显示器支配 ⟩
这是没有多屏和分屏的年代,维多利亚期间图书馆的快速浏览器。学者可以同时打开八今年夜部头,算是多屏构造的古早版吧。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双显支配,实现多窗口内容需求。
双显拍出来不好看,但真的还挺实用的。
我选择把两台27寸、同样四边等宽的显示器组在了一起。
型号是明基的PD2725U,4K分辨率,双雷电3配置。
这台显示器我用良久了,在Studio Display到之前一贯是主力显示器。
支架是Herman Miller的FLO。
这支架虽然贵吧,但真的好用。
可以实现单手挂装显示器,用料和外不雅观都不错。和爱格升、乐歌等,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Studio Display只有一个雷电3接口,2725U有两个。
以是我的雷电设备树,实在是把PD2725U作为主显、向下做雷电菊花链串联Studio Display,速率均为满血40Gbps。
MacBook Pro ➡️ 雷电4扩展坞 ➡️ 明基PD2725U ➡️ Studio Display
双显可以有更多的可视面积,比如一边写内容一边查资料。
LR修图的时候,把第二显示器放大看细节。剪视频也可以一屏韶光线、一屏看素材。
调度到「M-book模式」,和Studio Display的色彩也可以很靠近。
而且明基这台PD2725U除了双雷电3很方便之外,除了亮度,色准实在要比Studio Display还好一些。
色准均匀△E只有0.73,Studio Display的均匀△E为1.07。
2725U由于有25区的UC均匀性管控,亮度均匀性也要好一些。希望未来新款增加一下亮度,这台显示器就没什么短板了。
边框2725U也要更窄一些,我有时候也副屏接Windows。
以是不错的色彩+双雷电接口+四边窄边框+win和Mac接口均兼容,市情上彷佛只有这一台可选了。
⟨ 硬盘扩展 ⟩Mac全系,对付硬盘都比较“吝啬”,256G / 512G常日都是不足用的~
当然你可以增加预算买更大硬盘的,但我以为把存储空间分开,后续做外挂更划算。
Mac自带硬盘速率快,你可以做日常利用。数据存储,选择外接硬盘办理,还可以兼顾韶光机器备份。
日常这些扩展硬盘都是隐蔽起来的,现在单独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合营Mac自带硬盘,实现了大容量存储和高速读写的利用需求。
我之前买过一个西数的My Book,但是真的巨吵我就不用了,现在换成了希捷的铭系列HUB桌面硬盘。
体积不大,黑银配色,正面是USB-C(USB3.2 Gen2)和USB-A(USB3.0)。
日常可以直接接驳硬盘、键鼠连接器等。
最大容量可选20TB,比拟一下6.1寸的iPhone 13 Pro。
USB3.0规格,顶、底、后方都有散热格栅,里面的锡箔纸该当是防尘防拆的。
读写的时候当然会有声音和轻微的震撼,但不至于炒豆子,这点比我那个WD好不少。
macOS和Windows我都测试了一下,实际大文件写入双平台都在190MB/s旁边。
我把这块硬盘做了一个分区,单独留给了韶光机器。Mac一定要善用这个功能,系统会自动的无感备份。
循环式镜像备份,但最好比电脑自带硬盘多预留一些空间,你可以随时回溯某个节点的硬盘文件。
默认格式Mac和Windows都可以读取,但做韶光机器须要规复至APFS格式。
希捷自带的软件支持镜像和加密,你可以自行设定以便保持电脑与硬盘真个文件同步。
⟨ 无线充电 ⟩
自打有了MagSafe,我现在实在很少用有线充电了,桌面支配也一样。
我现在用的是贝尔金,毕竟是苹果亲儿子,第三方里唯一档。
比较Apple Watch三合一的版本,桌面实在更适宜兼顾手机和耳机的二合一。
上方是iPhone的MagSafe磁吸位,下方是耳机无线充电位。
支持MagSafe 15W苹果私有协议和充电动画。
下方AirPods位置还带了指示灯,可以看到实时充电状态。
桌面实现了供电无线化,随手放上就能充电。由于是立式,来了扫一眼就能解锁查看。
其余我还有一个带支架的MagSafe充电器,日常利用率也挺高的。
MagSafe充电器本体是带支架的,可以立在桌面上。尼龙编织线被,比苹果那款要精细耐用一些。
支持苹果15W协议和充电动画,支架立起来可以放在桌子上刷剧,平时打游戏什么的也可以收起来。
⟨ 键盘 / 鼠标 ⟩
机器键盘也就图一乐,到末了我又回归了薄膜......
不建议原价购买,可以找靠谱渠道或者第三方多多百亿补贴上车,别在海鲜市场买所谓的渠道货。
苹果这个新款的Magic Keyboard,又回归到了Mac Pro时期的黑银配色,比白色款好看了太多。
手感就正常吧,紧张是Touch ID和快捷键对Mac来说非常友好。
在系统里,可以直接用键盘添加指纹。
登录账号、软件购买、支付就可以随手用指纹识别了。
Magic Trackpad触控板、Magic Mouse和罗技 Master 3混用。
本来想买Master 3S的,然鹅目前产品力撑不起首发的售价,等后续打折再说吧...
⟨ 尾巴 ⟩
这篇算是我十年来,对数码产品、桌面配置和日常需求的思考。
保持热爱,奔赴初心。不生造伪需求,不堆砌乱产品♂️♀️。
当周杰伦的咬字越来越清楚,我们的青春就越来越模糊
你看我都开始弄些花花草草了...
我们总要在一些地方放自己一马,不是这里便是那里,不然太累了。
这间屋子,彷佛便是我的乌托邦,我可以在数码产品的天下里沉着下来。
碍于篇幅实在我只拍了一半,剩下的往后有机会再发吧。
给自己做杯咖啡,不去卷、慢下来,试着做一个全面而理性的人。
之前就常常有值友说我,你这东西都没什么性价比啊
实在便宜≠性价比,价格不高也≠省钱。我的东西一贯在迭代和更新,也持续在买进卖出,适宜自己便是最好的。
我也有很多买不起和不敢买的东西,末了一句话收个尾吧。
你买不起便是贵,你买得起就不算贵。价高价低是行情,卖出买进是缘分。
我是善生,欢迎关注。
拜了个拜...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干系,欢迎值友理性互换,和谐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