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曾经循环单曲这首《心升明月》多永劫光。起初是被旋律吸引,也很欣赏李健的嗓音。逐步听到歌词已经耳熟能详了,才惊觉这歌词写得真好!
全体歌词,以五字为一短句,给人觉得特殊像五言绝句。配上节奏清晰的曲子节拍,又有点儿像童谣般朗朗上口。是不是有种既高端上档次,又民平易近老幼咸宜的觉得?
再看用词。如果说歌词可以视为某种形式的诗歌的话,《心升明月》整诗的词语非常平淡,完备看不到雕饰,小学生都能理解的口语,犹如作者是在十分随意的状态下随手写下的。
但妙就妙在,如此朴实平淡的歌词,传达出来的意境和精神主题却极有高度。
歌曲一开篇,先是一幅维妙维肖的开阔画面:归鸟入山林,落日入东海,青山白云,大地河流。“飞鸟归山林 落日入东海。青山随云走,大地沿河流。”
然后,以景带情,提出自己的内心困惑和疑问:深情等待谁收留、广阔天地如何安顿我?
末了,自己内心溘然爽朗,想通了:“这般美如画,却遥不可及。为何要可及,彼此共天地。海上升明月, 已尽收眼底。”末了一句回答了开篇的困惑:“这俏丽的天下,已经拥有你。我已经拥有,这俏丽天下。”
是啊,天地就在那里,统统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就在那里,美好的感情也就在那里,这些美好,都是我们眼里能看到的,是我们真真切切可以感想熏染得到的。那么,又何必一定要“可及”?它们本来就已经拥有了我,我也就拥有了它们。
如此立意,让歌曲的高度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小感叹,而变得气候伟大,立意高远。让这首歌,无论在歌词的文学性上、哲学思考上、还是旋律,到末了的演绎,都达到一流的水平,不愧为李健的经典作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有种很熟习的觉得?没错,让我立即遐想到的,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著名的《赤壁赋》:“逝者如此,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此词描写的,是苏轼和朋侪在月夜泛舟时,从景致写起,引出朋友怀古伤今的悲叹,末了是作者开解朋侪,达到精神解脱的达不雅观。是非常励志的,身处困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不雅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可以说,李健不愧为饱读诗书,大文学家的笔法,借鉴得如此奥妙,信手拈来,只取其神,和《赤壁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听过此歌,以为这是一首情歌,主题是有关“暗恋”的,乃至开始扒李健心中是否有暗恋过什么人。
李健本人表示,这首《心升明月》并不是讲暗恋的歌曲。
当然,不同的人听同一首歌,看同一篇文章,读同一首诗,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想熏染和领悟。这才是文学和艺术的迷人之处。
听者可以把它当作一首表达暗恋的情歌来听,也可以有更深的解读。
另,值得把稳的是,李健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过《心升明月》中的这句歌词:“青山随云走,大地沿河流”,他说他是在用反语的方法,描述一种动与静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实际该当是云在走,河在流。而他写的时候,故意反转来写,突显出一种对爱与美的追随感。
相逢何必相识,相爱何必相守,我与你同处天地间便足矣。这是一首大略的情爱歌曲,而是对生命中所有美好事物的一种参透。
也可以把这首歌当作对民气抱负的解读,现实中,或许我们无法实现心中的空想,但无论如何,只要仍旧心存梦想,一样可以拥有俏丽的天下,由于,俏丽的天下,那就在那里,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
为李健的作词点赞!
正如他在《好声音》里,对学员的点评一样:“如果在歌词上,更有内容,就会更好”。力求让歌词更有内容,这便是李健作词的精彩所在!
末了附上完全的歌词,供听友们欣赏:
心升明月
(作词:李健)
飞鸟归山林 落日入东海
我心上的人 你从哪里来
青山随云走 大地沿河流
这深情一片 等待谁收留
这广阔的天地 如何安顿我
我如何安顿 这广阔天地
我心深似海 你宛如明月
这般美如画 却遥不可及
为何要可及 彼此共天地
海上升明月 已尽收眼底
这俏丽的天下 已经拥有你
我已经拥有 这俏丽天下
青山随云走 大地沿河流
这深情一片 等待谁收留
这俏丽的天下 已经拥有你
我已经拥有 这俏丽天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关照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