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建州
图‖彭跃华
河南省许昌汽车修理厂,简称“省汽修”。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国家操持经济期间,位于许昌西南部的省汽修,是从属于河南省交通厅的大型国营企业,名声显赫。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许昌人,没有不知道省汽修的。
作为当年“省汽修”子弟兵中的一员,我的孩提、少年乃至青年期间,都是在企业大院度过的,我对它有着分外的情绪。
说到“省汽修”,就要从原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简称“地运公司”)提及。地运公司前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河南省许昌公路运输公司,而许昌公路运输公司的前身,依父辈讲是1949年前后的马车队。
资料显示,1951年12月6日,河南省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的13名技工到许昌,开始筹建国营河南省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许昌分厂,分厂属许昌公路运输公司,卖力全公司汽车的维修、保养。后分厂改为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保养厂。
1953年,为确保全省各种运输车辆的大修,保养厂又分开为保养与修理,成立了许昌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大修厂。
1958年,为适应全省汽车运输发展须要,担保车辆安全运行(那时大修厂吸收许昌地区以外的汽车修理操持任务),大修厂就从“地运公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企业,更名为河南省许昌汽车修理厂,与“地运公司”同属河南省交通厅管理。至此,河南省第一家国营汽车修理厂发布成立,补充了河南省汽车专业化、规模化修理企业的空缺。
1958年,“省汽修”在许昌西南部开始建厂,布局仿苏,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位于现在解放南路与许由西路交汇处东北角,建有连体八个修理车间,南北设有大门方便进车出车,东西设有较小的门,便于工人高下班出入。
车间上部设计有采光、换气活动窗;车间外的东、南分别为铸造翻砂、木工等赞助车间,这些车间的外围与厂区外墙之间留有试车道。汽车修理须要的翻砂、铸造、锻工、钣金、钳工、木工、热处理、电气焊、漆工、车、铇、磨等工种样样俱全,具备加工各种活件的能力。个中部分车床、铣床、铇床和磨合台,属德国入口设备。省汽修有这些前辈的机器设备,在五十年代的同类企业中是百里挑一。
生活区,在生产区的对面,现解放南路西侧。进入生活区大门,东西大道为柏油路,路两边松柏林立,整洁化一,树后边分段栽有葡萄树、月季花等。
路的北边盖有多少排青一色的平房,室内水泥地面光滑如镜。前三排为厂办及各个科室,往北两排为单身职工宿舍,再往北的几排是职工家属房。
七十年代,大路的西头建有千人大礼堂,礼堂的前面有毛主席塑像一座。礼堂内,北边是舞台,可举行文艺演出和放电影,在那里我们多次看过“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礼堂的南边与职工食堂相连,职工食堂的上面二楼有一广播室,高下班定时播放革命歌曲,如:《大海航行靠舵手》、《社会主义好》等。
路的南边建有医疗室、小车车库、灯光球场,球场西侧有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球场的南边盖有一幢单身职工宿舍楼。楼的东南、正南方向建有单间房数间,便于家属尚在屯子的来探亲时居住。
楼的西南处有俱乐部、交响乐队、图书室、哺乳室、茶炉房等。茶炉房里间有制冷设备,夏天可以制做冰糕、冰水,职工凭票可领取。那时,我们这拨人,只要在家,总主动掂着茶瓶,去当“搬运工”领冰水。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喝为爽,爽歪歪呀!
七十年代末,因生产区盖了三层办公楼,路北前三排办公房和两排单身宿舍,被当成了家属房,以缓解职工住房紧张状况。
省汽修,检修设备前辈,技能力量雄厚,六十年代末曾作为国家对外培训基地之一,收受接管号称“同道加兄弟”越南的年青人,来厂进行培训;七十年代,由于许昌地方铁路制造出小火车头而名气大振。
省汽修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曾经的厂篮球队,技高一筹,在当时市、地区比赛中基本没有出过前三名,冠亚军头衔常常戴之;厂里的职工乐队,在许昌也屈指可数,每当主要节日与市里活动,职工乐队都前往参加并大放异彩。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各方面的人才都搜集到了省汽修。曾上过朝鲜沙场的老战士来了,清华大学的才子来了,西交大的专业毕业生来了,华侨青年舍家抛业也来了……他们怀着一颗培植社会主义的决心,努力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1970年7月12日,许昌汽车修理厂自行设计、制造的河南省第一台内燃机车——160马力“许昌牌”内燃机车在许(昌)——太(康)铁路上正式运行。
1974年3月25日,许昌汽车修理厂试制400匹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窄轨机车成功。
1981年2月1日,许昌汽车修理厂设计、装置成功T661A型长途客车第一部样车。
1983年,许昌汽车修理厂制造出内燃机车全列。
1989年6月6日,许昌汽车修理厂制造的XC500三轮摩托车,通过国家鉴定……
1975年8月5日,许昌地区沙、颍、澧、汝河上游突降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均匀降雨量达1074.4毫米,人、畜、房、田受灾严重。据大事记:11日,中共中心向受灾地区发来了慰问信。15日,时任人大副委员长的乌兰夫率慰问团亲临许昌地区察看灾情。
一方有难,八方增援。水灾发生后,厂居委会接到救灾任务,要为灾区准备熟食品,详细便是每家领5斤面粉,做成烙馍。家属院沸腾了,各家门前摆起了鏊子,我们子弟们拾柴加火,顿时炊烟袅袅,各户擀的擀,翻的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任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昔日辉煌的“省汽修”,在社会的变革中被吞并重组,令人惋惜,令人寻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历史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图7
省汽修的成立,使一批批田舍子弟的父辈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厂里,由农人兄弟蝶变为工人老大哥,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员,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父辈们对美好的日子充满憧憬。
作为“工二代”的子弟们,父辈们爱厂如家、兢兢业业、吃苦刻苦、勤俭持家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没有省汽修,现在我们省汽修每个家庭的家族史,父辈们的个人史与我们子弟们的经历,都将会被重新改写。故此,我们怀念、眷恋这块普通的地皮,父辈们曾经“战斗”过的阵地,曾经给予我们愉快、快乐的家园。
我们永久记住,在三国文化历史名城许昌的当代历史上,曾经有个国营大型企业——“省汽修”。我们要发扬父辈们艰巨创业、发奋图强的精神,传承联络和谐、与邻为善的大院文化,与时俱进,不懈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2019年1月21日于许昌
【作者简介】杨建州,男,1959年7月出生,1976年7月于许昌六中高中毕业,下乡至郾城插队当知青,1978年11月考入南阳电力技校,1980年12月毕业至今,供职于三门峡供电公司。虽久居豫西小城,然家乡许昌情结浓厚。
1、本文由作者授权揭橥,文责作者自大,如有侵权,请关照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不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态度。
2、文中图片由作者供应,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图片如有侵权,请关照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