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我们又重回了校园,我也和同学们一样总盼着周末,可不是为了在这乍凉还热的季节里去寻找秋天的踪迹,而是盼着和“老朋友”约会。
一到周末,迫不及待地我一路小跑,穿过人行道,拐过一个弯,沿着一个弄堂,疾步走上十几分钟路程就到了我那“老朋友”的居住地。大汗淋漓的我引得门口众多人的注视,可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了进去。——穿过少儿漫画区,便看见有好多小伙伴在这里津津有味地读书,我那些儿时的“老朋友”在向我招手,仿佛要和我谈心,我挥挥手向“老朋友”问候,腿忍不住往前迈,前面有我的新朋友在等着我。
到了,到了!少年文学区里的朋友们正排着队安静地等着我呢。上一次我读的《城南旧事》放在哪里?中间第一排,不错,从右数是第几本?啊!它就在那里!上次读到什么地方了?我急忙打开书,一头扎进去了。一页,两页……我似乎穿过时光隧道来到几十年前的北京胡同,和小英子一起在狭小而悠长的胡同里,时而快乐,时而忧伤。当小英子和陌生叔叔约定“我们去看海”时,我也幻想着自己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约定,并为实现这个约定而努力,我真羡慕英子。当她站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领证书时,她希望那个叔叔也能在场,陪她一起去看海……我的心中也忍不住深深地期待着,这一刻,我就是英子,英子就是我!
天幕不知什么时候已落下,暮色愈来愈浓,书店的灯开始逐个亮起,我该回家了。我轻轻放下书,依依不舍地离开,可心里还在揣测着英子能有机会去看海吗?
篇二:悦读记
我爱读书,是书让我慢慢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智慧和意想不到的快乐。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妈妈给我读童话故事,每天晚上必定缠着妈妈给我读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我才肯睡觉。那一个个神秘而有趣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了爱读书的种子,让我从小就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上小学了,我已经开始学拼音,学认字了,妈妈的故事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兴趣了,我便尝试自己阅读。我自己读的第一本书便是拼音版的《西游记》,书中神通广大、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让我羡慕不已,当读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当读到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时,我十分难过;当读到孙悟空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时,我不禁拍手叫绝。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都会拿起一本书来读,尽情享受着它带给我的快乐。我读了很多的书,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帮我解开了很多我想不明白的问题。《三国演义》里,我对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想出对策,我也喜欢英勇无比的张飞,义气深重的关羽。《中华上下五千年》深深地吸引着我,书中一个生动精彩的故事,让我跟着为之兴奋、惊喜、紧张着。这本书我已读了三遍,至今还意犹未尽。
阅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快乐。
篇三:悦读
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文章,我第一次读它,它便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陷入沉思。它让我情不自禁地去反复体味,每一次都让我回味无穷。
这是一篇散文,它的名字叫做“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不必说开头的引人入胜,也不必说文章的精彩纷呈,单是标题就已经令我的目光定格在这篇文章上。每个字都是那么精妙——“掩门”“清响”,多么优美,我不自觉地走入文章:
开头时,作者便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父母为我们掩上门再离开的场景接着记叙了在上大学时,开始在掩门的那一响中“读人”的示例。最后,除了写“掩门”,还谢了“叩门”。那轻轻的叩门声,难道不也是一声清响吗?我读着便陶醉于其中,仿佛耳畔边都一直回荡着“清响”。
合上书,坐在窗边,我有托着下巴,思忖着。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清响”吧。
读着开头,我的思绪又飞回到了夜晚。我的父母也像文中说的那样,为我关上房门,并且只发出那一丝铁与铁的碰撞声,仿佛是三角铁(一种乐器)敲出的一个动听的,清脆的音符,久久的在房间里回响。这也许是一首睡眠小曲吧!
目光向下移动,我的思绪又被拉回文章中,在掩门中“读人”是什么意思呢?我思索着。有的人在走出房间是从不关门,仿佛觉得关门与不关门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人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是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离开房间的。他丝毫不在意其他人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和一阵阵“啧啧”声。这些人就是少了贴心与为他人着想的心。而那些轻轻关上房门的人,总是会令人钦佩。这不单是一个行为,更是一个人心灵之美的表现!
想到这儿,我豁然开朗——读人就是从关门这个小细节中读的。一个行为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的心中一阵畅快,我品味出了这篇文章的精髓:不光是掩门这样的一个行为,更有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表现。
不知不觉,钟表上的分针走了一圈,这一个小时,多么享受,多么愉悦。不仅有我深思之后豁然开朗的哲理,更有在文章中咬文嚼字的愉悦!
篇四:悦读伴我成长
小学时候,我们摩肩接踵地坐着,就如同《史记·日者列传》中的正襟危坐一般严肃,一丝不苟。
远处,是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近处,便是高尔基先生那“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的名言。他像父亲的深深教导,又像是母亲的声声劝告。
俗话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在我年近五六岁时,就开始接触了那远近闻名并流芳百世的好书,年小不懂事的我,正式照应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古话。正拍着桌子的我,如同黑社会老大一般,强词夺理的对妈妈嚷嚷道:“妈妈,读这个有什么用?远看是本本子,但是呢,近看也不过是有几张纸构成的本子罢了。并且,仅此而已!”一旁,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她是个一心想要做个“乖宝宝”的人,他对读书的好奇心,老早已被我扑灭。看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还是说的有点道理。这是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是,妈妈竟然还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这本书,你可别小看他,《弟子规》可是教育孺子的最佳书籍,并且,你可别总是看他由几张纸构成,无论是什么书,他都是由知识构成的,知道不?”
妈妈这番话说的我恼羞成怒,可是又不敢抱怨着什么。为了对得起妈妈说的这五十个字,对得起妈妈这些浪费了的脑细胞。在这些年,我给书诊了一出:书的价值在于贡献他人知识,而人的价值也如同书一般,贡献给他人。
有句古话说的妙,“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所以鲁迅先生才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再说,谁说只有名著才能算得了好书?你就算请个数十头老黄牛来拉我,你都拉不走我的观点,若真这样,那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知道,他大概意思是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所以就需要你的勤奋去解决。而读书就是个好方法,若只看那些名著,知识就能提高,提高,再提高?那么,你就把这个世界想的太美好。因为读书好,所以读好书。这虽然不错,但是并不是说只有名著才是好书,所以你需要读更多的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愚蠢的智商,还可以让写作水平大大提高。这难道还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篇五:从阅读到悦读
如果可以,我要在我的房间里塞满阳光、音乐、清香,还有满满当当的书。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随时可以躲进去,抛开疲惫和烦恼。那些书,是我心里永恒的音符。
是的,我爱看书。是那些金粉银粉,飘飘洒洒的文字,或句或段,或多或少,给我带来了无穷动力。
常常,嘴里含着黑巧克力,手里捧上一本书。一层层淡淡的清苦味,片刻之后弥漫开来,那种芬芳,就像手中藏着深厚宝藏一般的书。
迷恋那清苦味,更迷恋那余韵无穷。
常常,身边盘旋不去的是音乐,它不会带走书中的味道。音乐是在诉说,诉说书中的故事。
假日里,《我为歌狂》如火如荼。耳朵里塞满了音乐,突然发觉,书中的人物活起来了。漂亮活泼的“咖喱花”麦云洁;清纯文雅的“优等生”丛容;帅气的楚天歌;酷酷的叶峰……仿佛看一场电影,却没有影片中强加上的做作与表演;仿佛听一场童话,却不见故事中单调的情节。
就让书中一个个美妙的瞬间在唇齿和耳际间定格,在记忆里印下无数个美味、动听的文字。
一直认为,人识了字,最大的实惠就是读书。愚蠢的人说:“读书是无聊的。”那么他则是无聊的。只要人类的文字存在,书就存在。书,以它本身的力量引导着一切。只要光明存在,书就存在,书是人类永恒的光明。
它从字里行间溢出快乐。这种快乐,是精神自由的遨游,是思想无穷无尽的腾飞,是心灵的展现,是穿越一切的想象。
篇六:背上“悦读”的行囊_900字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的广阔无垠,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的广袤葱绿,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阅读”的行囊。
仰望苍穹,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尘埃汇聚着,它们就是宇宙的内涵,就是大地的精华,就是生命的辉煌。。我们一个个如同宇宙一样,我们也拥有内涵、精华、辉煌。悦读是什么?其实是轻松快乐的阅读。以前的人总是喜欢拿着书本仔细品味,探索书中的奥秘;而如今的我们,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虽不能体会其中的真谛却也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快乐和享受。于是,我开始背上“悦读”的行囊,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幸福滋味。采撷一本唐诗宋词,寻觅一处安静的地方,轻轻地诵读着,笑容绽放于脸上。我体会到陶渊明“才菊东南下”的悠然;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旷达;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在一次次品读中,我陶醉了。
要想体会到这种幸福的滋味,我们必须选择有内涵的书,细细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中的精华,我不仅仅获得了享受,还得到了华美乐章、诗文的熏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快生活,很少有时间去品味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浅阅读满足了我们,在闲暇时,携一本杂志,泡一杯清茶,简单轻松地读一篇文章,细细地回味。记得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城,我不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句话让我明白热爱生命,就像香港大学“荣誉院士”袁妹,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邮递员李顺友,飞行员李剑英。这些平凡人因为对生命怀着一份真挚的热爱之情,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绚丽的火花。
背上“悦读”的行囊,我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在深阅读中,我体会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和诗词的美妙,那种感觉如鱼得水,快乐自在。在浅阅读中,我拥有了短暂的享受,也品味到了一份感动和快乐。
阅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我得到了更多。我背上“悦读”的行囊穿梭于书的海洋中,用“悦读”的力量航行于丰富的知识大洋中,徜徉于快乐中,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七:阅读悦读
“你读书是为了什么?”有人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说。“一书一世界”歌德说。而我说,“为了快乐。”——题记
我离不开书,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一样,他已是我的良师益友,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一直在读书。
小时候,我读书是为了书中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因为它总是令我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泪流满面,一会儿愤恨不已,一会儿又愁眉苦脸。所以,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纸张磨搓手指时那种奇妙的感觉,爱上了这指尖拨动出的奇妙世界。
小学时,我读唐诗宋词,在这指间的世界里,我看到苏轼大唱:“大江东去浪海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洒脱,仿佛饮一盏白干,让我激情飞跃;我看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真意切,恰似品一杯红酒,让我意深情浓;我亦看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特思绪,好比干一瓶老窑,令我回味无穷。初中时,我爱读四大名著。读《水浒》时,脑海里呈现出了梁山的雄伟险峻,水泊的烟波浩淼,水面上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朱墙青瓦的大房子。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官军在水泊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读《三国》时,似乎看见常山赵子龙在当阳长板坡,勇不可挡,威震三军,三进三出,救阿斗,杀敌将。又见张冀德,好汉桥边一声吼,喝退曹军百万师。这种用文字描绘出来的气势,让我更爱读书。
我爱阅读,不仅仅因为它给予了我丰富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想象力,更是因为,它教给我做人的道理,从而一步步完善我的人格,让我得到了快乐。
阅读也是悦读,让我们一起愉悦地阅读吧!
以上就是悦读作文600字初中-关于悦读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初一作文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