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断结案权利人胜诉率达80.4%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和2019年两次进行修法,为此石景山法院对该院2016年以来受理的不正当竞争案件进行了调研。石景山法院副院长闫辉先容,2016年至2021年8月31日,该院共受理不正当竞争轇轕及包含不正当竞争的复合案由案件154件,现已审结124件,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不正当竞争案件紧张类型有仿冒轇轕、虚假宣扬轇轕、商业诋毁轇轕、侵害商业秘密轇轕、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轇轕、捆绑发卖不正当竞争轇轕及网络不正当竞争轇轕等。上述154起案件中,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域名等仿冒轇轕78件,占50.6%;适用原则性条款的不正当竞争轇轕次之,共33件,占21.4%;侵害商业秘密轇轕14件,占9.1%。
在已审结的124件不正当竞争轇轕案中,讯断结案46件,占37.1%;调度结案38件,占30.6%;撤诉32件,占25.8%;以移送办法结案8件,占6.5%。在讯断结案的46件不正当竞争案中,权利人胜诉案37件,胜诉率达80.4%。
近半数为仿冒轇轕 法律适用更明确
不正当竞争轇轕案件呈现五个新特点:
一是不正当竞争案件数量增加,同时含不正当竞争轇轕的复合案由案件比例亦逐年增加。该院2018年至2021年8月31日受理的117件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即有46件案件的案由同时涉及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或牌号侵权与不正当竞争,占比高达39.3%。
二是不正当竞争轇轕案件中的仿冒轇轕、侵害商业秘密轇轕及虚假宣扬轇轕数量最多,而近期将他人有名牌号或品牌作为自己网站搜索关键词的涉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明显增多。企业名称仿冒轇轕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包装、装潢仿冒轇轕。
三是不正当竞争轇轕涉诉主体多为大型有名企业乃至国际有名品牌,如法国依云公司、丹麦嘉士伯公司、优酷公司、猎豹公司等。近年来,发生于中小型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轇轕逐渐增多。不正当竞争案件涉及餐饮、教诲、建筑等各行业,乃至包括状师行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特殊是其修订完善后,对付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广泛。
四是涉不正当竞争案件具有标的额较大、法律关系繁芜、争议较大、案件影响广泛的特点,且涉案行为呈现繁芜化趋势。2021年该院新收不正当竞争轇轕案件中,多件标的额超300万元,个中一件网络不正当竞争轇轕标的额高达2000万元。有时一个案件同时涉及企业名称、包装装潢、域名等多项仿冒,以及虚假宣扬等数个不正当竞争行为,且多与侵害牌号权轇轕或著作权轇轕竞合。
五是修法后适用原则性条款讯断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比例呈大幅低落趋势。2016年该院受理的16件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有7件为适用原则性条款处理的案件;而修法后的2020年该院受理的27件不正当竞争案件中,仅有3件为适用原则性条款处理的案件。涌现低落趋势,紧张缘故原由为修法后仿冒条款的扩容、增加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条款以及针对网络刷单等行为增设了条款,使不正当竞争轇轕案件法律适用更明确。
修法后仿冒轇轕成为个中数量最多的案件
仿冒类案件涌现的新情形。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仿冒行为即第六条进行了修正扩容,不仅明确将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纳入该条款的保护范围,且增设兜底条款,大大增强了全体条款的适用性,改进了原规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仿冒轇轕成为数量最多的一类不正当竞争案件,并存在三方面新情形:
第一,权利人需举证,证明要求保护的商品名称、企业名称等商业标识达到有一定影响的程度。第二,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包装、装潢仍以特有性为构成要件。一起瑞士雀巢公司诉某公司等侵害牌号权及不正当竞争轇轕案,法院认为包装材质、形状及装潢颜色均为同类商品所常日利用的包装、装潢,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包装、装潢,终极判驳了原告全部诉讼要求。第三,被告常见抗辩是否有效的问题。一起不正当竞争轇轕中,被告抗辩称其注册企业名称时已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通过,系合法字号。法院认为,被告作为与原告同处于北京地区的同行竞争者,未对原告在先利用且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名称进行合理避让,将与原告企业名称高度近似的字样作为其企业字号注册利用,构成不正当竞争,终极讯断其变更企业字号并赔偿原告经济丢失3万元。
商业秘密被陵犯举证任务转移 胜诉率提升
调研创造,侵害商业秘密轇轕案件曾是不正当竞争案件中胜诉率较低的一类案件。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次改动时增设了关于侵害商业秘密举证任务转移的规定,即在商业秘密权利人供应初步证据合理表明其商业秘密被陵犯时,应将举证任务转移至被诉侵权人,由被诉侵权人来证明其不存在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该条施行后,此类案件胜诉率稳步提升,但由于这类侵权行为尤为暗藏,其仍是案情较为繁芜、原告举证难度较大的一类案件。
法院提出建议与对策
闫辉建议企业经营者,要重视塑造自身品牌,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在宣扬中提及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同行业、同领域经营者或对上述经营者进行商业评价时应该慎重,并施以更高程度的审查把稳责任,对其他竞争者的商业信誉或者商品荣誉造成危害的,仍可构成商业诋毁行为;应更加积极主动地保护自身商业秘密,提前履行知识产权布局。
同时,法院建议提起反不正当竞争诉讼的权利人,要提前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牌号法、著作权法等专门知识产权法律之间的关系。对付能适用知识产权专门法保护的客体和行为要优先适用专门法予以保护;对付无法纳入专门法保护的却又具有商业代价、能够给竞争主体带来竞争上风的知识产权客体,可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围。权利人应尽可能对其主见的危害赔偿数额进行举证,并善用法律武器,根据案件详细情形选择申请证据保全、财产保全或行为禁令等办法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