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畅通一环标准低,建造诣掉队

合肥的畅通一环工程从2007年启动培植,2011年正式落成,建成后全体一环实现了无红灯。
在建成后最初几年,畅通一环确实大大改进了合肥交通,连接了城市的东南西北,是合肥第一条无红灯环路。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合肥汽车数量暴增,加上畅通一环设计时速仅60公里,以地面段为主,仅为六车道,导致一环很快就瘫痪,尤其这天夕高峰更是寸步难行。

合肥交通的三大年夜败笔你赞同吗 汽车知识

第二,短缺东西向、南北向直连高架

这个很随意马虎理解,合肥的城东与城西之间,城北与城南之间都没有直达高架,每每须要绕路一环或其他道路,造成了车辆在二环内的积压。
例如瑶海区前往蜀山区,南一环常日是必经之路。
城北的阜阳北路高架与城南的马鞍山路高架也没有连接,大量车辆又在一环汇聚。
这样,各个方向的车流搜集在一起,能不堵吗?

第三,高架设计毛病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阜阳北路高架。
这条高架进城和出城的出发点不一样,沿河路-临泉路段只有一个南向北方向,算是合肥唯一了。
由于老城区面积狭小,当初这条高架的设计理念是“快出城,慢进城”。
想法是好的,但实际结果却正好相反。
临泉路下桥口成为合肥最堵的路口,高架上常常堵车两三公里,高架上节省的韶光全部耗在了下高架上。
如果当初设计双层高架,且与一环连通,会不会不一样呢?

第四,畅通二环未能实现全封闭全高架

畅通二环工程22年落成,这又是合肥交通史上的大事。
但是,由于历史的缘故原由,畅通二环没有实现全封闭全高架,而是在原有道路格局上进行培植,这就造成了全体畅通二环是高架、下穿、地面频繁切换,极大地阻碍了车辆行驶的畅通。
尤其是西二环段,更因此地面快速路为主,已经成为了全体二环最拥堵路段。
这是范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作为比拟,成都的二环是全程高架,通畅效率要高很多。

当然,合肥的交通拥堵也正是合肥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须要所有市民保留一点耐心,相信合肥交通会越来越顺畅。
末了,你以为合肥哪条道路是最堵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