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有三对有名的"黑白配",一对是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在历史上各领风骚数年之久,从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对是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从建立之初相互厮杀,一个消灭了另一个后不久也随之拜别;一对是白山派和黑山派,建立之后虽有冲突但终极走向平息。本文考试测验着供应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缘故原由,以供参考。
一、白衣大食与黑衣大食——衣钵传承帝国路
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国前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别号白衣大食)。公元679年,其子叶齐德被宣告为哈里发继续人,阿拉伯帝国由"公天下"走向"门第界"。公元711年,倭马亚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上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公元714年消灭西哥特王国。公元732年,倭马亚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在普瓦提埃战役被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用长矛阵击败,达到其扩展的极限。公元750年,倭马亚王朝被阿布·阿拔斯·萨法赫推翻。
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建立阿拔斯王朝(别号黑衣大食)。公元751年,阿拔斯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击败唐军。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迁都巴格达。公元833年,阿拔斯王朝走向衰落。公元945年布韦希王朝和公元1055年塞尔柱帝国攻占巴格达后都剥夺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其宗教领袖地位。公元1157年哈里发阿里-穆克塔菲击退了塞尔柱军队,摆脱了塞尔柱掌握。公元1258年,旭烈兀率领的蒙古军进行第三次西征时攻占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灭亡。
二、白羊王朝与黑羊王朝——羊举犄角为争雄
公元1375年,一支土库曼部落同盟崛起,以赫拉特为都城,用黑羊作为旗帜图案,史称黑羊王朝。公元1378年,又一支土库曼部落同盟崛起,以迪亚巴克尔为都城,用白羊作为旗帜图案,史称白羊王朝。黑羊王朝首任君主卡拉·穆罕默德曾率军击败过白羊王朝。公元1435年,黑羊王朝更是俘虏了白羊王朝首任君主卡拉·奥斯曼并将其斩首,与白羊王朝成为夙敌。在此期间,黑羊王朝因被帖木儿击败丢失大不里士而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缔盟,白羊王朝为了反抗也与帖木儿帝国缔盟。
公元1447年,黑羊王朝君主贾汗·沙利用帖木儿帝国发生内乱的机遇攻占波斯西部,而后连续扩展将伊拉克及波斯湾西岸部分地皮收入囊中,但大为扩展的边陲也使其兵力捉襟见肘,只能分散驻扎于各地。而与此同时,白羊王朝君主乌宗·哈桑制订法令强化军纪以整顿军队,并通过征战日渐刁悍。公元1466年,白羊王朝击败黑羊王朝,挫败其攫取迪亚巴克尔的企图。公元1467年,贾汗·沙不敌兵力占优的乌宗·哈桑,黑羊王朝灭亡。
白羊王朝乘势于公元1468年击败了帖木儿帝国,公元1469年俘获其统治者艾布·赛义德,导致帖木儿帝国走向瓦解衰落。但同时也引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当心。公元1473年,8万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埃尔津詹迎战10万白羊王朝精兵,白羊王朝骑兵当场斩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安纳托利亚省总督,但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依赖欧式火枪火炮实现逆转,此战使白羊王朝元气大伤,公元1502年被萨法维王朝消灭。
三、白山派与黑山派——山回路转终消弭公元15世纪初,中亚人玛哈图木·阿杂木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传播至中国新疆喀什地区,后由其子玛木特·额敏和伊斯哈克·瓦里继续,分为白山派和黑山派。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两派传遍新疆,在崇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当中产生斗争。公元17世纪末,双方分治南疆喀什噶尔与叶尔羌7年。公元1759年,清朝乾隆帝平定了白山派大小和卓之乱。公元1828年,道光帝平定了白山派首领张格尔叛乱。公元20世纪初,白山派与黑山派之间的争斗逐渐平息。
为什么三者结局如此大相径庭?
1、政治缘故原由
从政治上来说,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是阿拉伯帝国中的两个世袭制王朝,建立中心集权制的国家系统编制,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哈里发统治已成为同前泰西封、波斯波利斯和巴比伦的许多君主政体相类似的东方君主政体。"(《环球通史》第10章"伊斯兰教的兴起")而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比较较而言,更像是地方势力,"奢侈的生活会在政权初建时起到积极浸染,到了后期却会加速颓废与崩溃的进程,地方诸侯的崛起便是明显的旗子暗记,他们悍然入侵并形本钱身的新王朝。"(《即将到来的地缘战役》第3章"地理的历史轮廓")因此相对付制度更完备、边陲更广阔的阿拉伯帝国而言在历史舞台上所存在的韶光并不占上风,也更随意马虎在地域强国争霸或遭遇帝国攻击时走向灭亡。
2、经济缘故原由
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所比武的两河流域,是一片肥沃的地皮和经济发达地区,正如罗伯特·D·卡普兰曾在其著作《即将到来的地缘战役》一书第3章"地理的历史轮廓"中说到的一样:"这两股环绕着地中海北部和南部的人口流动,分别起源于肥沃月牙地带和小亚细亚,那里政治上不稳定,紧张是地理起浸染的结果......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下贱平缓的地域中,灌溉用水绵延数英里,'平原城市的发达发展,对付周围的野蛮人来说,是诱人的抢夺工具'。"因此两河流域经济上的发达客不雅观上引起了周围强国的把稳,使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成为争霸沙场,政治不稳定从而使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在争霸中相继被消灭。而阿拉伯帝国在崛起中统一了中东,担保了两河流域的稳定,从而延长了自身的国祚。
3、文化缘故原由
至于白山派和黑山派终极能走向和解,一个很主要的缘故原由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的原谅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缘故原由。正如钱穆师长西席在《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中所言:"中国文化中......原谅广大,其涵义即有,使全天下人类文化领悟为一,各民族和平并存,人文自然相互调适之义。"
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多方面缘故原由,使得同样是"白加黑",却有不同的结局。沧海桑田,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白羊王朝、黑羊王朝、白山派、黑山派,犹如黑白相间的围棋一样,消散在历史的搏杀中,像方大同在《黑白》里所唱的:"扬起尘埃都变成一种黑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禁产生郭敬明《夏至未至》中所描述的错觉:"白天染成玄色。黑夜染成白色。天下颠倒前后旁边高下黑白。"又恍如林宥嘉《你是我的眼》中那句歌词:"面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末了能留下来让人欣赏的,仿佛只剩背后的蓝天。
但是,"历史总是为生活做事的,它供应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候安顿到天生――演化中去。"(《历史哲学》,作者雷蒙·阿隆),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的各领风骚,让人能更深入地理解阿拉伯帝国下的国家系统编制。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的逐鹿两河,让人对地缘争霸、力量平衡和远交近攻有了更深刻地理解。白山派和黑山派的握手言和,则让人对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有了更复苏的认识。
人类之以是能从原始文明一步步走到本日,历史功不可没。由于历史便是人类的眼,不仅能带人们阅读浩瀚的书海,还能让人们瞥见这天下就在面前。
末了,在此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的时候,祝各位奋战在一线的年夜夫和护士们能妙手回春,将病人从痛楚的危难中拯救出来,为那些黑白无常的内心撒上一道通亮的阳光。
参考资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环球通史》
罗伯特·D·卡普兰《即将到来的地缘战役》
雷蒙·阿隆《历史哲学》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
方大同《黑白》
郭敬明《夏至未至》
林宥嘉《你是我的眼》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好本文/作者,文末讴歌一下表达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