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证书
蔡庄华近影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3月18日下午,在城区游仙路9号山坡上的原核工业二四培植公司生活基地里,今年82岁的退休高等工程师蔡庄华对说:“看到如今科技发展快速,国防力量强大,我非常高兴。更戴德这个时期,让我们昔日参加三线培植所有的艰巨,都变成了今日祖国的快速发展。”
初战大沟湾青春献深山
跟随着蔡庄华的脚步,走在基地当年建筑的老红砖楼前,蔡庄华说:“1965年10月,我们二四公司三工区一行二十多名施工职员,由白雪皑皑、寒风呼呼的西北高原调动到绵阳地区搞大三线培植。一下火车就感到空气清新湿润,景象温和舒适,绵阳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
蔡庄华是河南洛阳人,1956年考入西安一所大学的机器制造专业。196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原二机部事情。就像最近热播电影《无问西东》里描述的一样,满怀激情的蔡庄华由部里派到青海高原上,为我国国防奇迹添砖加瓦。结束了在青海的国防培植,蔡庄华和他的同事们转战绵阳参加三线培植。
当年10月中旬,蔡庄华收好行囊,背着铺盖卷向新工地进发。解放汽车把他们送到梓潼不雅观义河边,他们乘船渡河后翻越两座大山,步辇儿二十五里,历经四个小时来到新工地大沟湾,与先期到达的设计院事情职员协力筹建九院三所。大沟湾名不虚传,沟深而弯,路少而窄,他们这些外来人很难行走。
为了保密,蔡庄华和同事们都以社教事情队名义分散住在当地贫下中田舍里,生活非常艰巨。每天天刚亮,他们就背着一大筐木桩、锤子、钢尺、干粮、水壶翻山越岭开始事情,无路可走时用棒劈荆棘而行,碰着陡坡就攀树枝而上。工程设计职员设计勘探,土建职员进行工号选点,放线,蔡庄华他们这些水电职员搞线路定线定点。后勤管理职员到州里去背水泥、木材,每天来回两次走三十里路,背回材料来搭建临时建筑。大家分工协作,争分夺秒地事情,渴了喝凉水,饿了啃干粮,一贯干到日落月升才回到住处。
“晚上我们在石油灯下设计绘图,直到深夜。在那费尽心力的战斗中,大家鞋磨破几双,血泡变成了去世茧,衣服汗湿了穿干,结上一层层盐霜,人瘦了几圈,但无一人叫苦退缩。”蔡庄华说,有的带病带伤也坚持不下火线,用毅力和忠实践行了自己的誓言:青春献深山,为大三线培植作贡献。就这样顽强拼搏了一个多月,各自完成了预期的任务,九院三所初现雏形。然而,这时却溘然接到上级关照:“三所的选址和初设报废,哀求销毁统统资料,立即向新工地转移。”
决斗严家嘴不畏艰巨肃清“三不通”
“我们怀着难舍的心情,迎着冬天的寒风,马一直蹄地于1966年1月初转移到剑阁严家嘴大山沟,与同时到达的三工区职员汇合组成了一支弘大的培植大军。”蔡庄华连续说,严家嘴大山沟里天寒地冻,山高路险,荆棘丛生,草深林密,环境更艰巨;这里除了稀少的庄家便是大片荒山野岭,路,水,电三不通,无住房,统统都从零开始。
于是,蔡庄华他们白天跋山涉水,攀崖穿林,定点放线,晚上施工组织设计。为肃清“三不通”和住房紧的拦路虎,大家协力攻关,用一个月韶光加班加点用木头、竹笆片、石块和油毡纸等材料建起了“干打垒”职工宿舍五百多套,这种“干打垒”屋子,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要去世。上级调来了柴油发动机,办理了通电照明;大家肩挑背扛,修便道,搭便桥,办理了路通。
然而,供水系统的四个大池塘分别设在各区陡峭的高山包上,爬上山包没有路,要穿越密密的灌木林,还要安装从河边到山沟八公里直径为30-35厘米的铸铁管。指挥部号召大家责任劳动,中午或下午放工时全体出动背水泥、沙子,抬水管上山运到池塘。“当时,参加责任劳动的人群在波折的羊肠道上一个挨一个,大家哼着歌谣,喊着号子,迈向池塘,组成了犹如四条银蛇游动的风景。”蔡庄华说,经由一个多月的战斗,通水办理了。大家终于有了清洁水喝,可以沐浴了,高兴极了。
“三不通”拦路虎被肃清后,大家集中精力,各干其行,吃住在工地上,夜以继日忘我战斗着。当时,为了防止红卫兵进来捣乱,影响培植,每天还要在路口站岗放哨,阻挡他们进入。大家在封闭的山沟里一干便是5年。到1970年完成了三所的培植任务,接着又马一直蹄地转战平武大山沟,用同样的精神,同样的干劲战斗到1985年,三工区完成了九零三厂的培植任务。一工区、二工区完成了九院一所、八二一、九院四所及八三九的培植任务。
艰巨奋战为国防培植作贡献
1974年9月,蔡庄华和部分同道因科研生产须要借调到高度保密的国防科研单位。所领导说:“由于要进行某次爆炸试验,须要开通各工号的恒温恒湿和清洁空调系统,现在因系统未开通,工号内湿度大,仪器仪表生了锈不能利用,室内清洁度不足致产品报废,你们要尽快开通调试好空调系统。”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蔡庄华他们与甲方职员密切合营,冒险进入有毒素残留的工号里,用专用清洁剂和毛巾反复擦洗风管、水管及各种设备、仪器、仪表,直到用白绸检试无污为合格。对空调系统加注制冷剂,反复调度和测试风压、风量、清洁度,每天干十多个小时的活,大家一丝不苟,直到将成百上千个仪表仪器和上千米管道的里外擦得六根清净,空调系统正常运转。经院士王淦昌反复检讨,验收合格,担保了试验准期进行并得到成功。“我们也受到了奖励。当我们被约请登上不雅观察所看到试验成功实况时,大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愉快得跳了起来,拥抱在一起高呼:‘我们为国防培植作了贡献!
’”蔡庄华激动地说。
“现在,我们这些当年参加绵阳三线培植的小伙子,转眼变成了八旬老人,我们的子女大多数接了我们的班,在福建、山东等地搞核电培植。”蔡庄华的两儿两女都学有所成,子承父业为祖国的国防奇迹贡献力量。“我们过去钻山沟,住工棚,如今住上了楼房,过着幸福生活,享受明日亲之乐。”蔡庄华说,他于1996年退休后,参加了市老科协土木建筑分会,连续发光发热。(绵阳日报社全媒体 田明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