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前段韶光买到了关喆的这张《足矣》,对这张专辑还真的没啥印象了,至少如果不是由于一些特殊的缘故原由,很难会再想起这张专辑,以及专辑里的那些歌来了。
我收的是一张台版的宣扬碟,拿得手后触摸实体CD的质感,加上全体专辑清新的视觉,就觉得给音乐又加了分,也多了一些聆听的希望。专辑有时候真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它虽然只是由一首又一首的歌组成,但终极却还是要靠实体唱片来落地,并且由于个中很多的附加项目,终极才能表示一个完全的音乐观点。
不算重置的专辑《身边的故事》,《足矣》也是关喆个人第四张专辑,而这张专辑和之前三张专辑最大的不同,便是封面上的关喆,没有了帽子。
对付一个帽子已经成为个人标签的歌手来讲,这样的封面视觉本身,实在就在散发一个信息,那便是关喆要在新专辑里洗面革心了。事实上,除了《足矣》这个专辑名有着阅尽千帆、看破尘凡的意思,整张专辑从创作、选歌到唱法,也都很好地合营了“足矣”这个观点。
实在对付关喆这个歌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想你的夜》这首歌曲。不过,也是由于关喆在一些舞台上,比较撕心裂肺的花腔演出,很多人也给他扣上了唱歌油腻的帽子。
音乐确实是很主不雅观的事情,有些人喜好听比较夸年夜和激越的人声演绎,有些人则喜好音乐中人文或安静的一壁。有人喜好整体,有人喜好纯挚的声乐,确实是众口难调。
但我想说的是,实在对付任何一个歌手的评价,都该当是线性的,就事论事且去标签化的,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变得真正客不雅观,比如对付关喆来讲,《想你的夜》就只是他音乐中的一壁,或者说歌手生涯青春期的一壁,但关喆并不但有《想你的夜》,也不是一贯都在《想你的夜》,比如《足矣》这张专辑,就表示出他对付音乐新的理解,或者说也是很多歌手有了一定阅历之后,一定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足矣》专辑确实也保留了像《念旧》这样比较大动态的作品,但关喆到了这个阶段,也确实有了一些主动的改变,于是就有了《想送你的礼物》和《最好的我们》两首作品。
而这实在也是这张专辑里我最喜好的两首作品,两首作品险些一模一样,强调阐述般的倾诉语调,纵然在副歌部分,也是见好就收,完备舍弃了高音区的技巧呈现。
尤其是《更好的我们》,完备便是民谣化的处理,大量留白的空间,侧重中低音的演绎,也放大了作品里感性的感情,声音越饱满,情绪也就更浓郁,和《想你的夜》之类的表达,刚好是两种人声的表示。
以是,《想你的夜》是关喆,《更好的我们》也是关喆。
专辑的末了一首歌《石板街》很故意思,关喆唱完前四句,我还在——他到底唱的是粤语、日语还是韩语间挣扎、纠结,但总体上更方向于他唱的是粤语。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用一首粤语歌,致敬港味的石板街,也该当包括致敬粤语盛行乐对他的影响。
不过,听关喆唱这首粤语歌,如果我是配唱制作人,我一定会让他在主歌部分把嘴型打开,哪怕咬错字也要张大嘴,保持更大声的音量,由于过于谨小慎微的处理,反而让粤语咬字由于过于轻声而变得模糊。
当然,这首歌的副歌部分,关喆还是由于胸腔共鸣的激活,而让全体的感情变的饱满。一样平常受困于措辞咬字的影响,喷鼻香港歌手演唱国语,或者非粤语区的歌手唱粤语歌,每每会由于措辞层面的隔阂,影响了演绎的气息、尤其是高音部分的处理。但关喆在这首《石板街》的副歌部分,一边是并不纯洁的粤语,一边却是超越措辞后忘我的感情开释,两者竟然没有彼此滋扰,也是一件很少件的事情。
在整体的抒怀情调中,专辑也安排了一些轻微“偏轨”的作品,比如自嘲的《老腊肉》,也包括编曲上融入电音的《无畏》,以及领悟英式摇滚元素的专辑同名曲《足矣》等等。而不得不说,关喆在《足矣》里某些混声部分的音色,还真的是挺像孙楠的,当然也包括一些处理办法。
这张专辑整体的作品中规中矩吧,确实没有什么大热的体质,而“华纳音乐”也确实在用台湾地区祖传的主流唱片工业体系流程,用精细的细节打磨这张专辑,以是在整体聆听品质上还是能够看到存心的。也便是说,这不算是一张特殊突出的专辑,但音乐演绎和制作上的平衡和匠心,还是让它具有一定的可听性和可品味性。
这张专辑的乐手阵容,也是担保音乐品质的主要缘故原由。像吉他演奏乐手,除了《足矣》由新加坡音乐人Kenn C担当,《无畏》由关喆的差错徐子轩完成之外,别的作品均出自澳大利亚吉他演奏家Jamie Wilson之手。只是有一点,该当是专辑在排版上涌现了缺点,以是在《想送你的礼物》这首作品的Credit里,把Jamie Wilson标注成了马来西亚人。
Jamie Wilson从前组过乐队,而他的风格也是横跨盛行、爵士、摇滚等多个领域,算是非常职业的音乐人,而且也和林俊杰等华语音乐人有过互助。也正是Jamie Wilson比较偏Fusion的音乐特点,以是整张专辑在音乐质感上,也确实有着很国际化的都会感,像《黑白》里那段吉他Solo,无论是演奏办法还是音色的调校,都已经有了Soft Jazz的走向。
除此之外的乐手,同样是内地领域的顶配。像贝司手有韩阳、孟凡荻,鼓手有贝贝、李彦超,都是目前海内最好的乐手。而《石板街》这首歌,由于考虑到粤语的语境,还约请到了王菀之的音乐总监冯翰铭操刀制作,也算是很懂了。
末了还是得说,虽然这几年台湾地区和喷鼻香港地区的盛行音乐,在华语区已经不再像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头十年那样强势,但它们那些多年来累积的工业履历,尤其是制作一张专辑从整体到细节的工艺,还是很有必要传承下去的。
像这张关喆的《足矣》,粉绿色的内页视觉及写真,确实非常养眼,而且和专辑“足矣”给人的那种通亮感,又有一定的关联,也让一张专辑在落地实体层面后,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创意闭环。
记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关喆,我记得是2017年在台北小巨蛋看完李荣浩的演唱会,然后在饶河夜市宵夜的时候,“华纳音乐”的人说关喆也在,就让他过来和我们见见面。很快,关喆就提留了一双拖鞋过来了,确实是一种很“足矣”的人生状态。而也便是在这一年年底,关喆发行了《足矣》这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