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ǜ(4音)。
嫁女于人。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女以骊姬。

3.rǔ。
1)同“汝”。
你:《左传·宣公十一年》:“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你)独不庆寡人。
”三岁贯女《诗经·国风·魏风·硕鼠》“三岁贯女(你),莫我肯顾(多年费力奉养你,你却对我不慰劳)。
”《论语·为政》:“由!诲女(你)知之乎?”

女姓/女娲/女节女修女艾女媭女贾女阳女阴3音修改稿 休闲娱乐

2)姓。
(1)商汤时有两名贤臣:一个是女鸠,一个是女房。
他们的后代有的以“女”字作为氏。
(2)封地作为姓氏。
远古时,某部落首领把自己的弟弟封在女水之阳(今山东省临淄区东南),其后代用封地之“女”作氏。
“女”读“Rǔ”的说法:《史记·殷本纪》载,商汤时,伊尹入自北门适夏,又复归商,遇贤人女鸠(nǚ jiū)、女房(nǚ fang),作《女鸠女房》篇。
女古代同“汝”,以水为氏。
华林甫《中国地逻辑学史考论》:“阚(Kàn)骃曰:‘女(Rǔ)水本汝水别流,其后枯竭,号曰去世汝水,故其字无水’。
”还有:古代“鄀姓”“鄀国”产生出“婼姓”,“鄀”“婼”与“汝”通假。
鄀国,即弇兹氏一支的古婼氏之国。
在炎黄之前,古婼氏(婼姓)居渃(若)水之滨(今河南汝州市东南一带),形成婼部落。
《世本》《系本》均曰:“婼,姬姓之国,黄帝之子昌意,降居若水为诸侯,此其后也。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盖若木即谓扶桑。
扶,若字,即榑(fú),叒(ruò,古同‘若’)字也。
”《词源》:“若”为“叒”的异体字。
特殊是,古时若水即今汝水。
《康熙字典》载:“古人读若字为汝,故传记之文,多有以若为汝者。
”这些都解释,“婼”“叒(ruò)”,古同‘若’,而‘若’又通“汝”,“汝”又通“女”。
要知道,下述“女”姓名人都生于或生活在河南中部的古汝水及其附近一带。
可见,古代“女”姓人物与“女”字地名,大抵上是读“rǔ”的。
名人有:轩辕黄帝的次妃,少昊的母亲,梳子的发明者女节;《史记 秦本纪》所载的秦之先人,帝颛顼之女(有说是孙女)女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精彩的女特工,曾帮助夏代少康密查寒浇,复兴夏朝的少康之臣女艾;商汤时有两名贤臣女鸠、女房;商代有女方;春秋楚国人,粽子发明人。
一样平常被认为是屈原之姐的女媭;春秋时晋国大夫有女叔宽、女叔齐,春秋晋国“艺伎”女贾(gǔ),汉朝有女敦。
2)地名。
(1)女祁,古地名,在今河北赤城南。
(2)女阳,后作汝阳,在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
(3)女阴(与“nǜ”音的“女性外生殖器”音义不同),即汝阴,在今安徽省阜阳。
安徽阜阳双古堆之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有“女阴侯唾器”铭文的漆唾盂。

举例:

①《现汉》仅有“nǚ(1音)”音的“女人、女性”和“星宿名”二义和古同“汝(rǔ)”附注,没有“姓名”“地名”义项。
《辞海》另有nǜ(4音)。
问题是,《辞海》将有3义项的“女媭”,都放进在“rǔ”音里。
前两义的“女媭”之“女”读“nǚ(1音)”是对的,可是“女媭”作为姓名,就与其“姓”读“rǔ”抵牾了。

②误读成女人的女(nǚ)。
石思新在《罕有姓氏读音》(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称:“‘女’作为姓氏多用于古人,今日很少碰着此姓了。
因而十之八九会读错为本音nǚ。
” 郭春阳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载文《“女媭”:屈原灵魂的象征符号》,写道:“关于《离骚》中的‘女媭(nǚ rǔ)’形象……”

③还有,上述名人中的女艾、女鸠、女房、女叔宽、女叔齐、女贾、女敦等人的姓氏,各种媒体大多注音为“n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