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埕海1-1人工岛。资料照片
大港油田总经理赵贤正现场查看岩心样本。资料照片
大港油田羊三木1号井丛场。资料照片
经由半个多世纪的熬炼,坐落在渤海湾畔盐碱荒滩上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已经步入“中年”。但这家老国企“不服老”,更“不服输”。从陆上到滩海,从海内到国外,大港油田依托创新,深挖潜能,转变不雅观念,力匆匆油田“老树发新枝”,提出了到2022年实现年原油产量500万吨上产的目标,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勇挑重担。
面对“三难”
滩海开拓见证油田潜能
新年伊始,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开拓捷报频传。
1月22日,中国石油驻津企业折衷组长、大港油田公司总经理赵贤正签发奖励令,对埕海6-H1井各参建单位通令奖励。大港油田海上自营区首口产能评价井埕海6-H1喜获百吨高产,截至目前保持日产原油200吨以上,这标志着大港油田履行的“滩海上产突击战”首战告捷。
大港油田始建于1964年,从一片盐碱荒滩上起步。它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拓的第三座油田。作为我国东部老油田,大港油田矿权面积仅18717平方千米,面临着勘探井位难定、新增储量难动、投资本钱难控的“三难”问题。
但这些年,大港油田年产量不但没有涌现大幅下滑,保持稳产,并努力上产,向着年产500万吨原油上产发起冲锋,成为中国石油旗下我国东部地区原油上产幅度最大的油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
大港油田“老树发新枝”的窍门在哪里?日前前往大港油田一探究竟。
驱车从天津中央城区出发一起驶往东南方向的滨海新区,经津港高速进入大港油田矿区,马路两侧或单独安置或三两成群的“磕头机”——抽油机提醒着脚下这片沃土蕴含有丰富的原油。前往埕海2-2人工岛的路途要更远。从陆上开车过去还要经由一段数公里长的进海路。隆冬时节,桥两侧一壁是浮冰一壁是海水,分外明显。
背靠渤海,大港油田探区的滩海、极浅海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潮涨一片海,潮退一片泥,坡缓、泥厚、潮差大等各类恶劣海况条件,成为滩海开拓的“拦路虎”。大港油田经由多年探索,在海上培植人工岛,用于浅滩石油开采,埕海2-2正是个中之一。
“别看人工岛面积不大,油管辐射的范围可远着咧。”埕海二区党支部布告孙高超先容,大港油田实现500万吨原油上产,埕海2-2的潜力挖掘是重中之重。随着对地下油藏认识的不断提高,岛上已经密布了80多口井。这些井通过并行不悖的地下管线,延伸至岛外最远可达4公里处,最深的井已打到5700多米。
在岛上指挥中央,事情职员陈敏坐在电脑前密切监控着参数的变革,“这里称得上是岛上的‘大脑’,不但连接着全岛164个摄像头,而且能够实时创造不同设备数值变革,做到提前预警预判。”纵然智能操作如此便捷,可为安全起见,事情职员仍须要时时走出指挥中央,现场巡检。人工岛周围便是宽广的渤海,一望无际。冬日里,海风迎着脸面肆意吹来,冻得人直丁宁抖。
白殿刚是埕海二区所属大港油田滩海开拓公司产能培植部副主任。2006年毕业走进油田的他见证了埕海2-2全体开拓培植进程。他说:“岛上除了井越打越多,效率也越来越高,原来打一口3200米的井须要30几天,随着地下井眼轨迹掌握及丈量技能、油管运送射孔与电潜泵联作技能等一系列前辈技能的参与,如今只须要20来天。”
大港油田的陆上油井,单井保持每天2至3吨的产量就算不错。可在人工岛上,单井产量在40吨以上的不在少数。也正因如此,沿海浅滩的潜力挖掘被寄予厚望,技能改造的脚步从未结束。
为了确保岛上油田开采的绿色高效,大港油田将清洁作业贯穿始终,油井钻探泥浆不落地,防止海疆污染,把风险降为零。岛上电力供应由噪声大、有害气体排放多的柴油发电机改为岸上供电。在更清洁的同时,供电也更为稳定。
深度挖潜
“晚年”老井重现活气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大港油田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成绩单:原油生产完成操持的100.25%,天然气生产完成操持的133.65%,桶油完备本钱实现“硬低落”,四大业务板块古迹飘红。在赵贤正看来,这些古迹的取得离不首立异的“源头活水”。
油水井是油田最根本的生产设备。过去,油井工况诊断、管道泄露巡查等高度依赖人工。环绕创新做文章,大港油田引入油水井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物联网手段,实现了小站场无人值守、大中型站场少人值守,油田数字化正在成为现实。
打破资源稀缺瓶颈,大港油田创新团队摒弃“等靠要”思想。大港油田旗下勘探院、采油院、工程院、物探院等院所险些每晚挑灯夜战,专家们潜心研究地层状况。“大港油田地层渗透率很低,但低渗透油层储量可不雅观。我们要通过创新,把这些资源挖出来。”大港油田资源评价处卖力人王文革信心十足。
同时,大港油田以科技创新转变发展办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能,在4个联合站19个小型场站推广“王徐庄模式”,优化用工260人,提高劳动生产率28%。在机关和部分所属单位推广数字化办公正台,提高生产率324.24%,年总工时由38.52万人小时缩减到了11.88万人小时,打造出中国石油老油田数字化培植样本。
开采多年,油田常日会面临储量低落,本钱居高的弊病。老油田的潜力如何深挖?答案正是技能。
坚持储量能动用、可升级原则,大港油田用新技能推进增储建产。2018年收成8口百吨高产井,建成2个日产百吨高效区块,形成1个2000万吨级高效增储建产区,初步落实1个300亿方规模的天然气增储区。整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石油掌握储量、石油预测储量分别完成年度操持的111.6%、106.9%、170.2%……这些正是大港油田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要做高产井的‘守护者’、问题井的‘医治者’、低产井的‘再造者’,就须要技能上持续不断发力,面对新问题迅速拿出办理方法。”大港油田勘探开拓研究院院长肖敦清深有感触。
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统领,大港油田创新老区流场调控新理念,创建二三结合开拓新模式,探索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新学科,深入履行港东等7个老油田二次开拓,重点强化小集、沈家铺等24个区块注水专项管理,油井开井率、水井开井率、自然递减率等开拓管理指标持续向好,油气生产平稳高效,逾额完成任务。
面对低产“问题井”,大港油田不抛弃、不放弃,将科研环节前移。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坐到一起,共同确定油井的最佳投入产出比,剖析产量低落缘故原由,推广水力喷射分层多簇压裂、控水增油酸化等多项新技能。一批本应步入“晚年”的老井重现活气。
“唤醒”储量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量
根据海内国际形势,大港油田制订出台了“12345”总体计策方案,个中一个核心即原油年产量2022年达到500万吨并保持较永劫代稳产、原油完备本钱掌握在每桶50美元之内“两个5”的计策目标。
老区保稳产、新区快上产。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和技能经济一体化为引领,大港油田深入推进滩海上产突击战、未动用储量歼灭战、页岩油开采攻坚战等原油上产“五大战役”,以及井丛场、数字场、试验场等“五场培植”,开启油气双增新征程,努力实现“既要快速上产、更要效益上产”,这是大港油田深挖潜能确立的落实路径。
“这几年我们不断转变开拓不雅观念,油田充分动用储量也有了更多新的希望。”大港油田勘探开拓研究院总地质师张家良说,过去受认识水平和技能手段的限定,动用的储量还不到30%,未动用储量呈现出埋藏深、渗透率低等瓶颈。而如今,随着不雅观念的转变以及技能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未动用储量被“唤醒”,每年增加近10万吨的产量,成为增产主要新力量。
科技成果的持续积累正不断转化为现实产量,2018年,大港油田新增日产20吨以上高效井占总数42.4%,并呈现日产百吨井8口。与此同时,老区稳产技能成熟,开拓水平处于不断提升中。大港油田方案2018年至2025年累计建产能240万吨,年均建产能30万吨,按照已完成的大港油田“二三结合”整体履行方案,陆续在港西、枣园、港东、羊三木等油田履行,提高采收率16.5%。
降本增效也有很大潜力可挖。大港油田创新性打造成熟探区增储建产一体化模式,形成勘探开拓攻坚协力,井位共同研究、施工共同组织、投资共同分担,加快勘探开拓节奏,力求缩短储产转换周期。探索建立了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开拓油田向经营油田的思想转变,强化控屈膝降服佩服本源头管理,深挖增收创效内在潜力,上市业务桶油完备本钱、单位操作本钱、员工总量连续5年“硬低落”。油田整体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就在不久前,中石油首家院士专家事情站落户大港油田。院士专家事情站共有7位互助院士进站,将开展“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富集地质理论创新”等一系列天下级技能难题的攻关研究事情。大港油田公司方面也初步组建了62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直接参与干系项目的研究事情,个中18人为海内石油勘探开拓领域的有名专家。
赵贤正认为,此举是通过高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创新互助,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果有形化、家当化,打造创新型、发展型当代能源企业。
目前,大港油田拥有规模总数达1629人的科技研发军队,具备“两站五院十八所两中央”的科研创新体系,门类之全、规模之大,在中国石油地区企业中也不多见。去年,大港油田连续保持年6亿元旁边的科研投入,占公司营收的4%以上。
在此带动下,大港油田去年整年共报告国家专利165件,得到专利授权147件(发明专利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7件,报告科技成果鉴定34项,得到包括中国石油技能发明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成果褒奖26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数量创历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