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获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贪图舒适轻巧而又希望收获丰硕,往往事与愿违。拥有拒绝不劳而获品质的人,便能在奋斗中得到收获。
社会上的确有人碰了运气不劳而获。但这种事件发生的几率是极小的。如果每个人都幻想自己能够碰上运气而不愿切实苦干,那么只可能连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也荒废了,楚国有人偶然在树林中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木桩上死了。于是他高兴地拿兔子在集市上换了好价钱,那是他一年种田所得的好几倍。他天真地以为,财富居然可以如此轻易地取得,于是每天坐在木桩旁等有兔子跑来撞死。但一年过去,他什么也没有等到,结果连他种的田也化为一片荒芜,颗粒无收。楚人的遭遇不正在警告我们,不劳而获松懈了人的奋斗神经,使人在尝到一次甜头后只想伸手汲取,而忘记了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用途,这只能致人走向衰亡之路,要想得收获,只能靠自己拼搏争取。
“不劳而获”是一个诱惑人的陷阱,摆在人眼前的可能是不计报酬的斗厚收益,但它只是海市蜃楼。事实它是积淀人类贪欲的无底洞。人一旦被它吸引,便会在这无底洞中越沉越深,最终因为贪念而毁掉了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而拒绝不劳而获,就是取得真正成功的有力保证。某个企业的厂长为了牟求暴利,钻市场法规的空子,收得大量的黑钱;而另一位年轻的公司总裁,拒绝采用不劳而获的手段创业,坚持以诚信,坚实苦干,勇于拼搏的精神贯彻整个公司的发展路线。结果,那个厂长跌入贪欲的旋涡,严重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他的企业也因没有竞争力而倒闭了;而那位年轻的总裁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了商界的领军人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就是是否拥有拒绝不劳而获的勇气和信念造成的。
劳动才能创造收获。有人想学得“点石成金”的法术让自己拥有财富,而到最后,金子还是变回了石头;有人拒绝学这种法术,他本身就获得了一块“真金”,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只有拥有它,人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地获得成功。
篇二:不劳而获,谈何容易
“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街边流浪汉举着带有这些字样的牌子寻求帮助,然而面对一位好心先生提供的工作机会,他们却果断拒绝。为何?他们不愿劳动过活,只愿坐等不劳而获。因而,好心先生在其身后举牌说明他们只愿不劳而获。可不劳而获,谈何容易?
诚然,这两个流浪汉破产、无家可归值得同情,别人为其提供帮助也合情合理。然而,社会上能像好心先生一样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之人却不占多数,故而两人虽饥饿却也只能在此处碰壁。
于我看来,先生的做法是极为正确的。试想,倘若先生此番给流浪汉提供的是金钱或者食物,解决了这次的困难,那之后呢?下次呢?有着不劳而获坏习惯的流浪汉恐怕只得一次次出街寻求帮助吧!如此恶性循环,社会如何发展?本人愚见,社会好心人当以先生为榜样,授人以“渔”,让“不劳而获,谈何容易”的道理警示不劳而获的人们,让他们用劳动赚取生活费用,实现其人生价值。
反观当下,社会上与流浪汉们一样坐等不劳而获的人不在少数。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人们大体上不能摆脱浮躁心态。面对机会与挑战,年轻一辈坐等前辈亲临指导,代为谋划,甚至执行,而年青一辈却坐收成功之利,意欲不劳而获。更为可叹的是,年老一辈但知呵护后辈,不愿看到后生在挑战中头破血流,急切传授他们经验甚至为其执行计划,更甚者是收获果实后双手奉上,不能够也不忍心传授年青一辈以“渔”。凡此种种,正印证了民间“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据此看来,不劳而获,是一种无形的定时炸弹,它一点点消耗,直至时间结束,一切就都粉身碎骨。因此,不劳而获者,所获终归为失败而已。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绝不能形成“不劳而获”这种坏思想。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从日常一点一滴小事情做起,践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准则,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切勿萌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因为不劳而获最终难逃失败与无能之厄。
不劳而获,何其无益;亲劳而得,我自心安。
更多不劳而获作文800字的相关文章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