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朴树在某节目现场,演唱歌曲《送别》。
随着音乐缓缓响起,朴树一度哽咽,在唱到“天之涯,地之角,深交半零落”时,他双手抱着发话器,靠在上面失落控地抽泣。

这是一场不完美的演出,然而,视频流经网络,却冲动了无数网友。

多年后我的身边空无一人才终于听懂朴树的送别 休闲娱乐

我们逐步终年夜,我们逐渐创造,许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霸占主要位置的人,已经消逝不见。
朴树的失落控与《送别》的歌词,正完美贴合了发展中的无奈与朋友远去的感伤。

图源:《那时花开》

也有很多朋友迷惑,我们的朋友是如何消逝的呢?怎么一终年夜,他们就集体玩失落踪了?

@文艺礼 仔细回忆起来,那些要好的朋友是逐步阔别我的,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吧:无话不谈,出入成双——不常见面,但是常常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生活——担心打扰对方,只是相互给对方社交动态点赞——看不见对方的社交动态,逐渐无话可说。

在公司,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常常一起用饭,一起到阳台放空。
上个月,他离职了。
离职后,他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发也不回,打电话也不接。
查看他朋友圈,只剩一条冰冷的横线。

虽然有些失落落,但是,我挺能理解他。

图源:《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我也常常这样做,换一份事情,就换一批朋友。
也不是刻意疏远老朋友,便是不在一个地方了,不常常见面,也就没功夫维系感情了。

生活压力大,什么都讲究效率,交朋友也变成“快餐式”的了。

我和他们算是网友吧。
当时有一个文学网站,叫“榕树下”,我常常在那里写文章。

“榕树下”有很多文学社团,大家在社团论坛里谈天、互换。
我参加了一个叫“寂静岛”的社团。
社团成员大部分是大学生,因此,他们非常照顾我这个小妹妹,辅导我写作,把我的文章推举到首页。

升入高三,课业繁重,我不得不减少上网的次数。
念大学后,我重新登录“榕树下”,却创造网站大改版,社团也终结了,那些热心的大哥哥、大姐姐也就这样断了联系。

2020年8月25日,“榕树下”正式关闭做事器,那些逝去的情意终于一点儿也不剩了。

我和她是大学同学,不在同一个系。
一次有时机会,我们创造彼此都喜好苏打绿,因此打成一片。

毕业后,她客岁夜城市打拼,我回到了小城,过平稳的生活。

刚开始,我们虽然不能见面,但依然有很多话说,常常分享彼此生活中发生的趣事。
我们还约定一起去日本旅行。

然而,日子一每天过去,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少,谈天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有时候,她在忙,没有及时回答,有时候是我在忙,一来一往,次数多了,感情就这样变得平淡了。

去日本旅行的约定,直到现在也没有下文。

在大学,我和他是好兄弟。
毕业后,我们留在了同一座城市,在不同公司上班。

常日都是我主动联系他,和他谈天,约他见面。
我不主动,他也就不找我。

有一次,我去一家新开的收拾店用饭,须要集赞换奖品。
我给他发,他没有及时回答我。
偏偏这么巧,就差他一个赞。
我因此生气了良久。
那段韶光,我没有主动联系他,他也没有找我。

逐渐地,我们就这样变冷淡了。
有时候我也会疑惑,这段交情就靠我一个人去世撑吗?我不撑就结束了?哎,我累了,随他去吧。

我和他是穿一条裤子终年夜的好朋友。
毕业后,我在老家开了一家拉面馆。
他在上海读名牌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

刚毕业那会儿,他回家还会找我玩,这些年,他不怎么找我玩了。
他常常对我说些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比如说“你的商业模式太迂腐了”“你这家店的目标人群是什么”……他也常表示看不上我的买卖。

图源:《海街日记》

我很早就结婚生子了,在他眼里,我这种人就很平庸,他常跟我说:“你还年轻啊,怎么这么早就把自己困在小地方呢?”

我觉得我不认识他了。
小时候,他把我昔时夜哥,我做什么都一脸崇拜。
现在,他是大城市精英,我是小地方做生意的,我们彷佛变成了两个天下的人。

我和她是一起入职的。
由于是同龄人,以是玩得特殊好,杂志社嘛,年纪大的人比较多。
入职一年后,她结婚生子了,我们俩之间也因此多了一道沟。

她总是催我快点儿结婚,话题也离不开老公、孩子这些我并不感兴趣的事;我们也很少像从前那样一起逛街、用饭。

她想把我拉入她的天下,这样,我们就又有许多话题可说。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韶光,我烦她,她也彷佛累了,我们都默契地疏远了对方,变成了点头之交。

我会存心维系和朋友的关系。
找他们谈天,约他们见面。
生活圈子、关注话题不一样也没紧要,只要耐心谛听就行了。

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能做到肝胆相照,靠的便是平日里多来往。

前年,父亲去世。
在乡下,葬礼流程很繁芜,要办流水席,要抬棺材……这些事不是有钱就行,须要很多朋友帮忙。
比如说采购,要在短韶光买到新鲜的猪羊牛肉、蔬菜等;父亲的墓地在山上,山路很陡,须要好几个人抬棺上山……

我在表面打工,家里的老人,平日里实在都是朋友在照看,如果没有他们,老人家出了事都没人知道。
不要认为自己很厉害,人总有须要帮助的时候。

我和她是高中同桌。
毕业后,我们考上了不同大学,她在北方,我在南方。

她活泼爽朗,我比较内向。
我常常向她倾诉大学的寂寞生活。
一开始,她总是耐心地安慰我。
韶光久了,她彷佛有点儿烦了,委婉地暗示我“矫情”。

逐渐地,我不太敢打扰她,不敢把负能量带给她,怕被她讨厌……我们之间的谈天次数也越来越少。

大三那年,她溘然给我发,说是途经杭州,要过来找我玩。
这时,实在我们联系已经很少了。
一开始,我还挺愉快。
真到了约定那天,我溘然打了退堂鼓。
我竟然有些恐怖。
我们会不会没话聊?我们还能像以前那么清闲吗?终极,我找了一个借口,没有赴约。
她彷佛也没有很失落落,看她朋友圈,她又找了其他人玩。

不过,这次之后,我们彻底没有联系了……

图源:《海街日记》

前些天,她溘然发了一条朋友圈:“整理房间,溘然翻出这本日记,这是我曾经最好的朋友写的日记。
我们怎么就走散了呢……”

那个日记本是我的,高中毕业后,我们互相交换了日记本。
原来,她从未忘却我。
如果那时候,我不害怕打扰她,我们现在是不是还像从前那样好。

或许,你也曾在深夜,想起某个迢遥却熟习的朋友。
从什么都一起经历,到对彼此的生活一无所知,这种无力感,不亚于一次失落恋。
如陈奕迅《最佳损友》中所唱:“严重似情侣,讲分离。

也曾有后悔的时候吧?如果那时候——我们并没有由于生活圈子不同、异地而处、话题关注点不一样、害怕打扰对方等外部缘故原由,而疏远对方,该有多好?

我们常常误解交情,认为它该当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实在交情和爱情一样,都须要付出和原谅。

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有7700多万人处于独居状态。

当代生活非常便利,纵然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当代人越来越孤独了。

图源:《热血高校》

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朋友始终是我们生活中无可替代的一种“力量”,在你生命中很多个低落的时候,他们或许会给你远超乎想象的温暖。

珍惜身边的朋友吧,不要到失落去时才后悔;也请你不要活成一座孤岛。

撰稿|豪门 设计|维尼

珍惜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