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舆说“伟哉!
造物主将予以为此拘拘也”。造物主太厉害了,他一下子就把我拿成如此佝偻卷曲的样子。可见生老病去世每每在很短的韶光就会发生很大的变革。那么,面对这些变革,子舆是怎么做的呢?子舆根本就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成然寐,蘧然觉’,他还是睡得很安稳,醒来的时候心里也像明镜一样。
那么,我们碰着什么样的问题是可以自己办理的?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可以自己办理的? 庄子在《骈拇》篇是这样说的“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
于性”。
也便是说,一些先天的少一个脚趾头,或者多一个手指头,这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这都是天生的,只是不符合众人的这种标准,这种意见而已。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放在一边。而‘附赘悬疣出乎形哉,侈于性’,而后天的或者人为的引起了我们形体的变革,那么有人为引起的,就要以人为来办理,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此之为两行。有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调和内心的是非完备就可以办理的,那另一方面就要按照自然平衡的这种规律,有所正者有所差,有问题就一定有办理问题的方法涌现。
如果你不明白庄子讲的这种‘两行’,我们极有可能陷入一种执着,明明是人为导致的问题,也想用内心的平和来办理它。 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调和我们的自身,调和我们的心态去办理的?庄子在《德充符》篇也详细的列举了,他说“死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饥渴、寒暑,是事之变”。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通过我们调和内心的是非而能够自然办理的,而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就办理了这一类问题的。
我们面对的问题也是这样,每每办理的办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可是我们不愿意用庄子的‘两行’去办理,既不愿意调和内在的是非,也不愿意从外在去找这种办理的方法,这便是‘甚忧两陷而无所逃’。我们没有按照庄子讲的‘两行’去做,而是进入了‘两陷’的田地。 庄子说“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这句话便是在说,我们要长于借用那些靠内心的觉知而找到办理问题方法的人,来涵养我们依赖内心的觉知而没有找到办理方法的问题。知天为,知人为,至也。也便是说,你要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天为的,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天性去办理的,哪些问题是要通过人为才能够办理的。比如说有些问题是由扁鹊、华佗这一类的人来办理的,他们也是靠内心的觉知找到了一些办理问题的方法。而我们凭借内心的觉知,即便找到了天赋期能,可是我们并没有找到那种办理问题的方法。这时候就可以合而为一。
可我们怎么去判断什么是天为,什么是人为呢?你又怎么知道所谓的天为不是人为呢?所谓的人为又不是天为呢?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以是向内看,自闻、自见、得意。所谓的自闻,便是向内听,所谓的自见,便是向内看,所谓的得意,便是要找到那种让自己觉得到生命充足的那种快乐。做到这三点,仍旧有办理不了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借助他人的聪慧。不管怎么样,还是庄子说的‘且有真人,后有真知’。
当你能够回归天性,内心达到纯洁的状态,这时候天为和人为二者不相胜也。这二者并不相克,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以是我们不可以背离了两行而走入了两陷。 好,本日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