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创作于1915年,近百年来,被上千名歌手传唱过。当代歌手朴树也翻唱过,有一次朴树唱起这首歌,唱着唱着,被这首歌所蕴含的离愁别绪所打动溘然泪流满面。朴树说:“如果老天能让我写出这样的歌词,我甘心现在去世去。”
为什么这首《送别》能够传唱百年,为什么这首歌能让这么多人潸然泪下,本日我们就讲一讲这首词的作者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俗名叫做李叔同,李叔同出生于清末1880年,家里是做生意的经营有盐业与银钱业,也便是本日开银行的,因此李叔同家是当时的天津巨富。
用现在的话说李叔同是标准的富二代,该当过得是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的日子,但是不是。李叔同15岁的时候做过一首诗,诗中写道:“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首诗的意思很随意马虎理解,人生就像日落的西山,我们该当珍惜,富贵就像草上的霜,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
因此李叔同虽然出生于巨富之家,但是却没有沉迷于纸醉金迷,而是沉迷于对人生的参悟。
青年期间的李叔同中国文化复兴当中,1899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求学于蔡元培,之后致力于发展中国话剧。李叔同是中国最早的话剧推动者,曾亲自排练话剧《茶花女》并上台饰演茶花女一角。
如果按照这样的人天生长下去,李叔同一定会是像鲁迅、胡适一样的中国新文化的启蒙者。但是李叔同后半生走向了一个截然相反寂宁之路。
为什么说是寂宁之路,是由于37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定慧寺出家为僧,法名弘一,在出家时写下一首词:““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造诣慧业。”
弘一法师出家后,妻子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跪在寺庙的门口,苦苦哀求想要见弘一法师一壁。但是弘一法师没有见,自己把自己关在柴房里,听着妻儿在门外撕心裂肺的的痛楚,而弘一法师在门内也是泪流满面,但却没有推开轻轻地一扇门。
后来妻子托人传话给弘一说:“弘一,什么是爱。”弘一回答:“爱便是慈悲。”
妻子听完这句话后,愤然拜别,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弘一。
或许是弘一太过断交,但是选择的世间的慈悲,再无人间的相爱。
晚年弘一法师致力于佛学研究,撰写过《净宗问辨》、《一梦漫言》等著名佛学经典。
1942年10月10日,弘一法师将弟子妙莲法师召唤到身前,写下遗嘱,并写下“悲欣交际”四个字。3日后弘一法师圆寂,一代大师就这样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
后世对弘一法师的评价是:“半生繁华半世僧,人间再无李叔同”。前半生是一个翩翩佳公子,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后半生皈依佛学,在宁寂中寻求超脱。
回过分再来看送别这首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深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就像人生一样,从碧连天走向半零落,从繁华走向落寞,如何才能探求内心的那片安宁,这便是弘一法师用生平为我们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