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访老街
中国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的国家,它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每年的十月一日就是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在今年的国庆节里,我们去走访了老街。
一进老街,一股古色古香的画面迎面而来。有些店的门前挂着大招牌,有些店门口摆着特色小吃,还时不时地听到那些小贩在吆喝着:“绍兴特产,茴香豆5元一包,绝对正宗”。“绍兴特产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真让人想到一句诗:“口水直流三千尺”,中国老街食品真多啊!
顺着老街继续走,就能看见那布满历史的古桥了。桥下有一条清澈又干净的小河,小河旁还有妇女在捣衣服,让人不禁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诗句!
老街的历史很悠久,在老街里散心时,总会有一种心旷神凝的感觉,让人把所有烦恼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怪不得老街里的中外游客都是开开心心的呢!
篇二:走访绿的家乡
今天,我走访了绿的“家乡”。
走进绿的家乡,眼前的一切都是绿色,树叶的颜色有许多,看起来是绿色,但仔细观察确实绿色非凡:浅绿中带着草绿,草绿中渗着黄绿,黄绿中隐藏着群青,群青包含着蓝绿……绿色的上头,一只只美丽的小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婉转的歌曲,小鸟的上头,万里无云的天空供他们玩耍,翠绿的水面,鱼儿在嘻戏,你仔细一看可以看见翠绿的水底有翠绿的水草。在绿色的树中隐藏着像玉石一般的、红通通的果实,活像一个玉玛瑙。
在往远处看一对对珍珠似的大眼睛正望着我,毛茸茸的尾巴好似在和我打招呼。原来是松鼠。往近看,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忙碌的采着花粉,像一只只美丽的花仙子。在绿油油的草丛中蛐蛐在跳跃玩耍,像在举行什么运动会一样。在竹林中,竹叶儿像针尖一样锋利如齿……
绿的家乡每年都四季常青,这些绿的图案,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这些图画在我面前。。。。。
篇三:走访大雪山
秋天的脚步刚近,我和家人就迫不及待的走访雾中的世外桃源——大雪山。
山上的空气虽然稀薄,但新鲜。当第一阵雾飘来,彷彿所有的疲惫都忘却了。眼前尽是一片绿油油的森林;白天,举头仰望展翅高飞的山雀,低头俯看败草中摇曳的花朵;夜晚,举头凝视天空中神秘的星星、星座,低头倾听动物悦耳的歌声。
走在桧木耸立的森林皇宫中,细细的落叶是昂贵的波斯地毯,粗粗的石头是纯金铸造的宝座。桧木有两种,合欢山好像也有;味道比较浓的是红桧,叶子顶端尖尖的,容易割伤人;味道比较淡的是扁柏,叶子顶端比较扁。两种都要长好几十年才能变成树,要长好几百年才会变成大树。但许多桧木的大树梦还没完成,就被人们锯到山下去做家具了。
初秋,高山中的气候让人难以捉摸,看似好走的绿色山脉,让人流干了身上所有的汗水。一个转弯前晒着如非洲艳阳般的酷热,转弯后北美常见的凉风再度向我招手,路边的花草也被这些奇怪的景致笑弯了腰。
在山上,雾总是来无影、去无踪,一下子就不见了。捉弄人是他的喜好,当我们热的挥汗如雨时,他便躲在山后偷看。当我们冷到动弹不得时,他却故穿林树做雪飞,让人冷到手脚僵硬。但这个调皮鬼却有一层美丽的外衣,从山顶看下去,又像是神仙的澡缸,又像是妖精的地毯,这庞然大物的壮观可以媲美那些雄伟的山脉。
旅程快结束时,还留恋在迷人的景色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中,冻僵了的手在冷冽的空气中按下最后一个快门。我悄悄的来,也悄悄的去,在不知不觉中,大雪山已经静静的向我道别!
篇四:走访百年老宅——欢潭务本堂
位于萧山南端有一个古老的村子——欢潭。据《萧山县志》记载:相传南宋岳飞率兵抗金,行军至村口,见泉水潭,欢饮止渴,故名。
欢潭有大岩山、二桥书屋、老洋房等著名景点,当然,最有名要数务本堂了。务本一词,典出《论语》,意谓致力于根本之事。《论语?学而》中说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务本堂地处欢潭村277号,毗邻欢潭小洋楼,距离欢潭公交站不足200米,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它坐北朝南,背靠狮子山,面临欢潭溪。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这个地方叫旗杆墙门。
走近务本堂,抬头可见的是那斑驳的粉墙,黝黑的屋瓦,起翘的和不起翘的檐角,简朴的瓦脊,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鳞次栉比的墙门,装饰精美的门楼……
跟其他老宅相比,务本堂的宅门特有意思,大门在正中间,东西两边各有两个侧门。从三个门都能走进宅子,里面完全相通。
进入务本堂,宅门的左边是倒座房,也称南房,进去是垂花门,倒座房前面是抄手游廊。过了垂花门,算是倒了庭院,庭院左边是西厢房,右边是东厢房,再一直往前走,是北房,也就叫正房。正房左边是耳房,后面是后罩房。这样前前后后一共三进院,真像一个大迷宫。幸亏这三进院处处相通,要不然进去后就出不来了。漫步在务本堂内,你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古味。如今的务本堂已经分成了好几部分,住着好几户人家了,有些地方改造过,有些地方修建过,但总体布局没有大的变动。老宅堂内清幽安静,回廊连绵,木门、木椽上精美的雕花随处可见。这些雕花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有些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毁了,实在可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凡有建树者皆教诲儿女子孙“习诗书,学礼仪”为务本之法。显然,务本堂的建造如同耕读第,晴耕雨读一样,取的是文化意味,也就是通过一种建筑语言诠释家教之风。务本堂里居住的村民非常客气。我们在大门口拍照,还没有开口问可不可以进去参观一下,他们就热情地招呼我们:“你们是来看老房子的吧!进去参观好了,随便哪个门都可以进的。”其中一个中年人说:“要不,我给你们带路,顺便给你们介绍介绍。”我们连连道谢。他带着我们走了一圈,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带着我们到他家里参观呢。这,也许就是老底子流传下来的好风气吧!
古老的务本堂,坐落在大岩山山脚,静静地向我们述说着它的历史和故事!
篇五:走访“小小罗浮宫”
举世闻名的罗浮宫坐落塞纳河右岸,十二世纪末为防御性城堡,十四世纪改为供电,十六世纪不断整修扩建,深具文艺复兴风格。路易十四把皇宫迁至凡尔赛宫后,罗浮宫建成艺术与科学学院。
“法国大革命”期间,皇权倒台,罗浮宫被革命党人改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迄今。拿破仑征服欧洲时,将各国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国罗浮宫,使典藏艺术品扩大至东方文物。及“艺术殿堂”与八百年历史沧桑于一身的罗浮宫,早就深深吸引着我,如今历史博物馆正举办“小小罗浮宫展”,以完美比例浓缩原作的五分之二,具体呈现罗浮宫的精髓。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怎能错过呢?
一到展场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模仿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它本位于美术馆入口处,象征把自然天光引入古老空间里,可谓现代与古典的完美结合。进入会场,神秘的“黑色走廊”,挂满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的作品;而华丽的“红色房间”,则集结十六至十就世纪法国艺术家的创作。其中最吸睛的莫过于罗浮三宝——“蒙娜丽莎的微笑”、“双翼胜利女神”与“米罗维纳斯”。
“蒙娜丽莎”双手交叠、姿态端庄,谜样的笑容,据说是因怀孕而散发出的母性微笑呢!“胜利女神”虽无头无手,但躯干挺立、双翼高举,加上浪花打湿的衣衫紧紧贴着肌肤,显出健美肌肉和细致衣纹,栩栩如生,充满动感,彷彿她正指挥着破浪船舰,迈向胜利呼声!被誉为“高贵而单纯,静穆而伟大”的维纳斯,她迷人的眼神,配上头、身一比八的黄金比例,表现出绝佳体态与古典美代表!还有目前仅存的中世纪地下城堡与护城河遗迹,也以“阴暗废墟”的主题发展出来,枯井废石、回音阵阵,与几可乱真的老鼠,令人毛骨悚然,更感华丽宫殿背后的沧凉!
“小小罗浮宫”虽全是复制品、无一样是真迹,却可任凭我们近距离触摸与照相,是“孩童与艺术无界限”的快乐天堂,秋高气爽的日子哩,想像自己来趟法国艺术文行,“美”无所不在,而我,也越来越像“气质美女”了!
篇六:寒假大走访
不少人会感叹现代社会人心冷漠,人们只顾着自己,各种“套路”层出不穷,“人心隔肚皮”之类的话也是铺天盖地而来,这次的寒假大走访也让我着实体验了一把。
与以往不同,这次,我把走访的地点定在了一个公交站台——只有寥寥几人在候车。
已是下午五点左右,冬天的夜幕总是那么性急,早已不知不觉悄悄降临,城市的夜晚,霓虹灯,车灯,昏黄的路灯,将整片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却没有白日阳光那般温暖,自也逃不过数九隆冬的风,紧紧的贴着你的脸颊呼啸而过,耳畔回响一阵“呼呼”声,脸被刮得生疼,止不住打了个寒颤。
“阿姨您好!能不能请您借我一下手机,借我打个电话?”我直接切入主题。那位阿姨似乎有些戒备,不着痕迹地向远处挪了几步,说:“我没带手机,你问别人借吧。”说着又一脸警惕地看了我一眼。她似乎是来接孩子的,我刚抬步,便听那小孩问刚刚那位阿姨说:“妈妈,你明明带手机了呀,为什么不借给那个姐姐呢?不是说不能说谎的吗?”只听得那位阿姨压低了声音说:“不是妈妈想要撒谎的,你看,这车站这么多人,她怎么不问别人借呢?说不定是个骗子呢,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要躲得远远的,听到没?”那小男孩似懂非懂般的点了点头。
“叔叔,能请您借我手机打个电话吗?”见他似乎有些犹豫,我又补充说,“我就站在这儿打。”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那位叔叔估摸着二十几岁的样子,我想,年轻人应该能理解这件事吧。他正低头看手机,犹豫了一会儿,戴上了耳机,将手机放进了背包里,装作没听见的样子走开了。
后来我又陆续向另几个人借,无一成功。有人选择漠视,有人干脆躲得远远的,还有一个人说:“你就站在那儿报号码,我给你拨。”一阵忙音后,又是不了了之。
看着一辆辆公交车驶过,有人上了车,有人下了车,站台上人越来越稀少,城市的灯光终究是抵不过冬日黑夜的大笔,蘸墨泼洒。身冷抵不过心寒。
虽心里一遍遍的安慰着自己,这只是一次走访活动,不用那么当真,但心里那深深的无助感却时时刻刻不提醒着我心里的寒。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想着走访之前我信誓旦旦的对爸爸妈妈说:“你们不是不相信世上好人多吗?看我不证明给你们看!”如今想来,却甚是讽刺。
我终究还是忍不住,站在一旁小声哭了起来。旁边一位老大爷看了看我,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姑娘,快打电话吧,不然你爸爸妈妈该着急了。”说着递来了他的手机。我终于联系到了爸爸,刚想向那位老大爷道谢,他却已经踏着暮色,上了这所城市的末班车。
我不知世上有多少好人,坏人,也不知两者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但我知道:人心的冷暖是可以被感知的,我并不怨恨那些冷漠的人,因为我知道的,每一个被别人帮助过的人,都会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嘛!
以上就是走访xx作文-关于走访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美德网五年级作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