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蹊险些从没有风雅阐发过歌词,印象里只有夸夸其言这一首。这与个人的听歌习气有关,打仗一首作品时,我不太喜好先被歌词框定,而是更乐意透过乐器、旋律、演唱和音色效果去谛听去感知,歌词每每是末了做验证之用,乃至很多歌听了十几年,仍旧还未翻看过歌词。可能是受家驹的影响较深,对纯音乐实在情有独钟,对开放式的设计更为青睐。
本日聊聊黄家驹那些闪着灵性之光的歌词。
一位平日劣迹斑斑的歌迷溘然站起来大声宣告:Beyond歌迷把稳,我打算追随黄家驹的音乐精神,忠于音乐关注天下……可能他的话还没说完,就会被鸡蛋糊得满脸。为什么?由于他的话和他的人并不匹配,给人造成了虚假和违和感。
歌词也是如此。我们听到那些朴拙善良的歌词从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口中唱出,会有和谐完美之感,大概换了个人,意境急速就会大打折扣。匹配非常主要。不夸年夜的说,许多黄家驹写的歌词,他自己便是最佳代言人,没有之一。
想写出精彩好词并不随意马虎,曲子成型却独缺歌词的情形极其普遍。歌词不是大略的利用文采来遣词造句,有笔墨功底充其量只能算第一步,写词还会受到韵脚、色彩、温度、迁移转变、意象等多方面的限定。很多时候,词意更像是作者在倾诉感悟,来不得半点造作,更不能有投契取巧,由于这可是真而又真的内心独白。
对Beyond乐队而言,歌词始终不是强项,四人里叶世荣和黄家强的填词功力相对出色,他们的许多作品都须要找专业的填词人来完成。纵不雅观前期和中期的作品,黄家驹的填词能力险些是直线上升的趋势。到了1990年之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眼界的开阔,家驹的词已达至相称高的水准,在本真、深刻、厚重和宽大之余,更兼有强烈的画面感。
与刘卓辉的工致比较,黄家驹的词从来不会过度追求押韵,但听起来格外顺耳流畅,一来是由于粤语发音特点的问题,二来押韵并非是衡量好歌词的唯一标准,自然通透才是硬道理。君不见一些伪音乐人的歌词为了一味强行押韵而完备忽略语意和逻辑么?尴尬至极。就不举反例了。
谛听家驹的作品,你能看出他对摇滚乐的挚爱和激情。透家驹的歌词,你能体会到他一起拼搏的艰辛和内心深处的苦闷。在家驹的词里,有深邃的人性,有无底的希望,有伟大的天下,有宽广的爱意,有诚挚的呼吁,有激烈的反抗,有倔强的坚持,有不快意的爱情……还有,深深的倦意。他用笔呈现的,正是他苦苦思虑的东西,他把爱恨和抱负都融入其间了。
家驹的词有着光鲜的个人特色,不管是情爱小事还是空想和平的大作,都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人颇有身临其境的味道。把每个词句拆开来看都很大略直白,组合到一起又能斑斓多彩。他的语句从别人嘴里唱出来,总以为哪里不对或不到位。许多Beyond的歌,与家驹早已是一体了。
理解一个人很难,但理解一个将艺术视为生命的音乐人极度随意马虎,由于他会毫无保留的在作品里洞开自己,让思想尽可能赤裸地站立在听者的耳边,进而投射到大脑和心底。会用吉他传情的人,不多,会用字词达意的人,很少,黄家驹这个学历不高的人却可以用两者来作画,而且每一幅画都那么生动,生动得快要从画布上站立起来了。
好听,只是悦耳,冲动才能悦心。一个在浅处,一个在深层,一个是外在,一个是内里,两者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有时候,我们总会感慨当下,为什么词曲唱都能入心的音乐人越来越少,究竟是唱歌的人太套路,还是听歌的人太苛刻?更多的恐怕还是热爱和诚意的欠缺。
当一首歌涌如今耳机里,既听不到自然的才华展现,也没有律动的共鸣体验,满满的一股制造感,这肯定令人不悦。一旦制造痕迹过重,就会给人一种与歌曲脱节的觉得,别说入心了,入耳都很难。一个音乐人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并将苦处讲给你听,你一定会被打动。反之,以敷衍、走红和盈利为主的“音乐人”,则只是一个毫无温度的职业罢了。
由于真实,以是立体。由于自我,以是炽烈。由于热爱,以是无价。
(微信"大众号 一起有家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