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再好,还是要歌词来配,不然那就只是乐,而不是歌。现在我可以非常有自傲的大声的说,对付歌曲,词第一,曲第二,没词的曲是乐,不是歌;没曲的词依然是词,由于词有它固定的格式(三段式或者两段式,由单三部曲式和单二部曲式推导出来)。而对付词曲谁先谁后的问题,不主要,水平高的大家、年夜师乃至于大师级的创作者,怎么做都是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水平低的创作者,给他最好的创意,拿出十二万分的努力最高也只能做到世俗化的平庸(庸俗的人可能比较喜好听这种烂俗的歌,例子就不举了,怕挨揍),无他,艺术美学的高低决定了他的音乐作品艺术化的多寡。
歌词这么主要,对付我们初学音乐创作的人来说,只有两个路子来得到,一自己创作,二找个写词的互助者。不管哪种办法,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怎么衡量一首词作的好坏?也可以说,歌词的标准是什么?以下是我一家之言,有不同的不雅观点可以在回答中磋商。
辨别歌词好坏的标准:
第一条,语句畅通,知词达意。
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大家,各种文学形式,都没有生搬硬造词句的,越是高真个艺术形式,越是兼容大略普通的基本规则。朦胧诗给大家带了一个不太好的开头,但是那些大家、年夜师们的朦胧诗,一样不违背语句畅通,知词达意的规则。相反好多诗词业余创作者不仅语句不顺,还狡辩说不理解他的意境,好吧,你只管沉浸在自己的意境里,我还是要坚持语句畅通,知词达意。不为别的,我只为听众、读者卖力。
你行你上,弗成别BB
智障
第二条,真情实感,挖掘本性。
就算不是真实的事宜,你也要有真实的自我情绪表达,和演员的无实物演出差不多,虽然没有实物,但是在演出的过程中,要让不雅观众觉得你便是在有实物的状态下的真实的感想熏染,文学也一样,诗词的创作尤其须要意境的真实感想熏染,这种感想熏染来自于我们创作者自己的体会,只有自己真实的体会,才能让不雅观众、听众、读者觉得到意境的存在,从而打动他们。怎么才能有真实的体会,挖掘自己的本性吧,文学即人学,诗词歌赋同样适用。人性,人间间永恒的最好的题材!
比战役、爱情还要广阔,还要深刻!
花间一壶酒
第三条,诗词有别,符合格式。
好多人都分不清诗与词的差异,这不怪大家,由于中原文明诗词从开始一涌现便是在一块的,中国最早的诗集是《诗经》,看看百度百科对诗经的总结:
百度百科: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网络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个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响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期间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敬拜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天真”,并教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响了劳动与爱情、战役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尚与婚姻、祭祖与宴会,乃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壁镜子。我现在知道古人为什么要读诗经了--读诗经的人一定道德情操高尚,我们看看诗经里面最早的一首诗歌就清楚了:
《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意思是: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咋一看并不以为这是一首诗,这是上古期间的一首歌谣,它属于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从简短的几个字中 表示出制作工具到进行佃猎的全部过程。
上古歌谣,属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由于年代太久远了,能够流传到本日的实在是少之甚少。还有一首4000多年前的《击壤歌》,传说作于帝尧期间。
弹歌
弹歌
中原文明诗歌什么时候分开的呢?是我们的文明最虚弱的时候,外来文化大举入侵,有了当代诗,有了当代音乐,这时候词和诗开始分离,不忘多了说,我也没那个水平。
按着三部曲式和二部曲式的规格,乐段最有普遍意义的是方正构造,即四个乐句,那么我们写歌词的时候也要写四句歌词,当然不是绝对的,两乐句的乐段我们前面也是提到过的,根据你当时的意境及其创作动机而定。
歌词的两段式、三段式和音乐的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1、歌词的两段式,每一段都是一个单二部曲式,第二段只是重复第一段旋律,可以有一些个别音符不同的不完备变奏。公式是这样的:AA1
以是两段式的歌词里面每一段最少六个句子,这六个或者八个句子里面包括了乐段a和a1或者b。
2、歌词的三段式,前两段常日叫做AB段(和音乐上的曲式AB不是一个意思),是乐段a和a的重复a或者a1或者b,可以是完备重复或者不完备的变奏或者完备的变奏。歌词的第三段常日叫做副歌,实在便是单二部曲式的a1或者b(把稳和前面大写字母的差异,单部曲式和乐段的差异)
3、歌曲的单三部曲式只表现在歌曲的尾声,重复第一乐段主题的叫做单三部曲式,不重复的便是单二部曲式。
第四条,高低有别,避免空洞。
高低有别在这里有两方面的意思:
1、歌词的副歌高潮部分不是内容的高潮(不过现在国际上黄歌也挺多,女歌手就差穿着三点式出来唱歌了),在写作上还是要挖掘意境、事宜的详细感同身受的体会部分,还是拿我想有个家为例,副歌高潮部分是:
虽然我未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逐渐的终年夜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无法理怨谁 统统只能靠自己虽然你有家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永久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让我拥有一个家我们再来看看好日子的副歌高潮部分:
哎...越来越好 唻...越来越好 唻...多么空洞!
我想这首歌的曲作者在作这首歌的高潮部分的时候可能在骂娘!
有钱真好,马云都可以拍动作片!
2、中国大陆的音乐制作人们普遍都哀求歌曲要有高潮,要叫嚣,这样才有人听,在他们的眼里,大话西游里面的主题曲生平所爱都是平淡的歌曲,这么让民气动,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绕梁三日的音乐他们说平淡,我无言以对!
生平所爱
我想,有了这四条标准,我们就不会陷入质量不高的歌词陷阱当中,苦苦不能自拔,就让我们的音乐细胞进行飞行吧,我们究竟一定会创作出质量上乘的优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