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镇·工商业经济
工业经济 索镇工业企业大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先后建立的工业企业有索镇砖瓦厂、索镇印刷厂、青岛橡胶三厂索镇分厂、索镇汽酒厂、桓台县内燃机配件厂、索镇木器厂、索镇预制厂、索镇玻璃钢厂、桓台县钢瓦厂、桓台县金刚砂厂、桓台县社会福利汽车保养厂、山东宏利达工艺品有限公司、耿桥轧钢厂、耿桥建筑材料厂、齐桓化工厂、耿桥服装厂、耿桥造纸、耿桥农机制修厂、山东新华制药厂桓台分厂、耿桥振兴包装厂、耿桥大华开关厂等。
村落办工副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村落村落都有工副业项目,一大批村落办工副业红红火火,屯子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东镇村落先后建成了汽车弹簧厂、啤酒厂、面粉厂、陶料场、汽车运输队等村落办骨干企业。为招贤纳士,广聚技能人才,建成了“聚贤村落”,为全县创始,成为全县村落办企业的一壁旗帜。
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镇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霸占了半壁江山。
截至2016年末,镇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60家,全镇实现产品发卖收入达186.2亿元。
永 安 村落·村落 庄 概 况
永安村落原属西索镇永安街,旧因街北首建有永安门,故名。历史上曾用名:东沟街、柴禾市,街长180余米,由永安街、院落巷形成村落。
院落巷,处乌河西岸,永安街中段路西,西至永和街,内含南北二巷。据考,周姓于明朝前期迁此定居,名周家院落。后逐渐形成街巷,故名院落巷。
永安村落地处乌河西岸,索镇大集中央。属筒子街南北走向,西邻永和村落,南依索镇中央大街,北邻镇府大街,与北辛村落隔道相望。全村落140余户,村落民460余人,以周、徐两大姓为主,另有姜、袁、段、张、于、曲、刘等姓氏,均为汉族。
永安村落是人多地少的村落庄,村落民除传统的农业栽种外,依赖索镇大集的地理上风,做小买卖的特殊多。
现为无地村落。1994年3月,村落民的农业户口被山东省公民政府转为山东地方城镇户口。
1996年,索镇乌河顺河路改造,拆迁16户。2002年,开始履行大规模旧村落改造,在原村落址上拆除平房80余户,盖楼房6栋,128户;在原村落集体的队园地盘上建永安新村落,村落民全部住进楼房。2002年,在永安新村落建老年公寓16户。
永安村落·历 史 沿 革
据《周氏世谱》记载:周氏先人从枣强县迁徙现永安村落。《徐氏世谱》也有类似记载。
来日诰日启四年(1624),属新城县索镇;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新城县东九乐字约河西;光绪三十年(1904),属新城县东九约所辖;1930年,属桓台县第三区西索镇镇西索镇村落;1946年,属桓台县乌河区(驻索镇)所辖;1950年5月,属桓台县第三区西镇乡;1953年5月,属索镇公民政府所辖;1958年9月,属第二卫星公民公社所辖;1961年9月,属桓台县索镇区索镇公民公社所辖;1964年,西镇村落分为西镇大队、永和大队、永安大队、建国大队、新民大队五个独立的行政村落;1966年5月,属索镇公民公社所辖;1982年4月至今,属索镇公民政府所辖。
永安村落·村落 庄 经 济
新中国成立,永安街是一条繁华的街道,村落内店铺林立。有徐克宝开的布庄、王安业的皮匠、杨本正的理发铺、胡林谱的中药铺、郭林仙的西药房、老孙头的风箱店、徐文聚的肴鸡,徐文山、徐文岫、徐文岭兄弟三人的香烟厂。
新中国成立前,乌河是水陆运输物资的紧张通道,永安村落有两处码头,粮食、芦苇、虾酱、木材、大豆、高粱、谷子、食盐等各种物资大都从这里运进运出。每月的四、九索镇大集,给村落民带来巨大商机。村落民的小买卖,加上商贩的物品存放,村落民收入可不雅观。新中国成立后,县农机厂前身(私营成本家创办)、县工商联前身、县建筑公司(也叫零工队)前身,都坐落在永安村落。永安街南有县食品公司门市、县邮电局、县被服厂门市,北有索镇供销社、供应股。依托这些单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落里相继成立了人力地排车、小毛驴车运输队。20世纪80年代初建起了拖沓机运输队,永安大队当时成为索镇公社最富余的大队。1983年,实施地皮大包干生产任务制。1988年,村落委会将原三个生产队的地皮、财物全部收归村落委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当时在全县创始。
改革开放后,依托地处县城上风,村落集体建起了建材厂、运输队、建筑公司、物资贸易公司。现在永安村落集体收入紧张来源于园地租赁,村落民的紧张经济收入是第三家当。有12户村落民在县城高档小区居住,全村落拥有私家轿车50余辆,大型吊车3台,挖掘机、运输车多部,村落民的收入也逐年递增。2016年,全村落人均收入3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