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你写的日记。
来日诰日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爱哭的你。
……
这是校园民谣歌曲《同桌的你》的歌词,每当这首歌的前奏响起周围人都能随口而唱。 我们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校园光阴,同桌也成为了那段光阴里不一样的存在。当温婉的吉他声缓缓响起时,无论在何时总能让人回顾起年少时的样子容貌。或许,这便是民谣歌曲的魅力吧!
同桌的你
20世纪80年代,欧美民谣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一把吉他,自弹自唱,搭配着大略歌词逐渐成为新的歌唱办法。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影响,欧美与港台的音乐开始在海内盛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内的校园民谣音乐创作进入了高潮,大家开始用音乐来记录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高晓松曾经在采访中说到:1990年的时候,该当算是校园民谣歌曲发展比较壮盛的期间,每到星期五的晚上,大家都会围坐在操场的草坪上,弹着吉他,办一个小型的演唱会。有新作的歌曲,也有个人经典还有翻唱的歌曲。这样的融洽的环境下,催生了老狼、高晓松等民谣音乐人,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都成为了校园内外高度传唱的歌曲。
高晓松
民谣歌曲从早期的校园生活到如今的城市、村落庄、情绪等方面,已经成为了一种全面的音乐办法。它能够通过大略的旋律和歌词,来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可以说每一首民谣歌曲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而这故事又是浩瀚天南海北之人的经历。
音乐之外,民谣也具有一种传播文化的属性。它在歌词上对措辞、笔墨的运用和对一个城市的描述都表示了其在文化诉说上的独占特点。
如果要追本溯源,中国民谣的历史可以追至春秋期间。《诗经》中的《国风》便是早期民间歌谣的合集,其在内容方面也是包含甚广,涉及民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当时百姓们对统治政策的意见。其通过大略措辞的描述,便展示出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例如我们熟习的《关雎》便是当时民间歌谣的代表作。到两汉期间社会上也流传着各种反应风尚和生活的歌谣,也有一部分内容是对当时一些社会征象的批驳。以是民谣在汉朝期间还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诗经》
《后汉书》中记载:“和帝登基,分遣青鸟使,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不雅观采风谣”。以上我们说的这些来自民间,表示民间生活的歌谣便是中国古代民谣的紧张形式。而我们现在所常听到的民谣歌曲,是在西方音乐影响下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民谣。其在形式上紧张分为校园民谣和独立民谣。校园民谣紧张盛行于校园之中,展示的是青年学生富有朝气的校园生活故事;独立民谣类似《南山南》、《斑马》等深受大众喜好的歌曲,既让人以为好听又能带给人们对付生活或人生的思考。
无论在古代或是当代民谣都作为一种人们对付生活思考的展现而存在。当代民谣歌曲在词曲、内容上都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表现,透过这些表现我们能够感想熏染到的是一种民谣自身独占的文化。
歌手老狼
很多人喜好听民谣,有一个主要的缘故原由便是由于歌词。每一首民谣的歌词便是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来自于作者本身或者身边的朋友。当这些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以大略、直白的笔墨展现出来时,每每又会触动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听众,引发大家在情绪上的共鸣。当代民谣歌曲的歌词的特点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概括:“普通简练,直白易懂”。我们以高晓松作词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为例,这首很受欢迎的校园民谣,成功地把大家带回到了曾经美好的校园宿舍生活。抛开曲调看,它的歌词没有华美辞藻的堆砌,有的只是校园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例如:高下铺、兄弟、问题、吸烟等。当这些景象连在一起便是: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无声无息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分给我烟抽的兄弟,
分给我快乐的往昔。
……
这些大略,普通易懂的歌词却是很多人曾经一起经历过的生活。简短的民谣歌词,就像是一首有故事的诗,它用最大略的笔墨来调动了听众的影象和感情。在这民谣歌曲的评论区里,我们也能够看到许多听众会主动分享自己曾经的过往故事。
校园宿舍生活
一首好的民谣歌曲,常日会用没有润色过的笔墨措辞来引发大家的感慨与思考。就像白居易的诗一样,既好懂又有思想又能朗朗上口,这该当便是民谣歌曲在措辞笔墨上的文化魅力吧。很多民谣歌曲的歌词就像是一首小诗,而曾经很多给人温暖的小诗同样也可以改编成动人的民谣歌曲。中国笔墨的文化魅力,在诗与民谣歌曲间来回穿梭展现。
《成都》这首歌大家该当都有听过,这是赵雷在2014年创作的歌曲。很多人以为这是他写给一个人的情歌,实在这是他写给一座城的情歌。作为歌手他去过很多城市演出,但成都却是让他印象深刻,最为喜好的一座城市。由于这里这里的生活气息浓厚,身边的统统都显得慢悠悠地,没有那种大城市给人的紧张压迫感。2017年《成都》这首歌由于赵雷参加歌曲竞赛的缘故原由,开始火遍大江南北。成都本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都是这里的代表。而赵雷的《成都》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成都,玉林路、小酒馆、下着小雨的街道……虽然也是当代化的城市,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是成都的慢生活文化,这也是这座城市的特点之一。
赵雷
很多人因《成都》这首歌,慕名而到成都,那些曾经去过成都的人也会再次来到,只为体会一次歌中所唱的觉得。一个人一首歌,一首歌一座城,成都在赵雷眼中便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而《成都》也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形式,让更多地的人看到了这座城的另一壁。一座城市的文化因一首民谣而受到关注,这实在便是民谣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力。
民谣作品很多,唱城市繁华与落寞,唱个人情绪与孤独,唱诗酒田园与远方……不同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各有不同,但它们用措辞笔墨和对个人及城市文化的认知,共同奠定出了民谣歌曲中的独占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