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后台的安利,Sir都收到了。
但有部剧,从7月尾开始闹到现在。
催稿大军的评论已经累了3页。
个个都急得跳脚。
情由,大多跟@子逸_Livia一样:“至心好剧,可冷得心寒”。
Sir本日,就来给这部冷剧暖一暖——
对少部分不雅观众而言,这是部老剧。
由于它曾于2016年5月30日在江苏综艺频道播出,后来由于好评,流传于资源帖、网盘里。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少林问道》是今年7月18日在央视八套开播的新剧。
2017年元旦,主演周一围很愉快地发微博,要播了要播了。
结果2个月后……就讪讪地自打脸。
再5个月后,它姗姗来迟,随即也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
不管是老剧还是新剧,后台的毒饭都在说——
是好剧。
可惜这剧从播出到完结,都没掀起太大水花, 连Sir也差点错过这部卖相绝对不佳的国产剧。
剧名改过好几次,豆瓣现有的三张海报里,有两张便是换个名字其他照用。
看主演阵容,眼熟但……叫不出演员名字。
脱口而出的都是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角色。
比如男主,《绣春刀1》里亦正亦邪的“师兄”丁修;
比如女主,《仙剑3》里可爱的小土豆花楹;
比如男二,有《武林外传》续集之称的《龙门镖局》里画风鬼畜的掌柜陆三金。
脸最熟的,要属这剧的男四——
高育良,高布告!
刚在大热剧《公民的名义》里圈粉的那只“老狐狸”。
顺时针
再随便点开一集,满屏的和尚、士兵,要么便是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弱诗人。
啧啧,好惨。
画面暗不说,还总带点兵器的冷感。
演员嘛,也没啥形象。
痘坑、油光,都光亮磊落地暴露出来,一点也不含羞。
没大阵容,颜值不高,画面挺“土气”。如果只瞥两眼,估计吃瓜群众很难不被它吓退。
Sir当然没被吓跑。由于卖相不好,也分情形——
有的是从外表烂到心,骗人钱没得救的剧渣;有的呢,是口袋钱不多……却想讲个好故事的野心家。
《少林问道》是后者。
整部剧看下来,《少林问道》跟2年前大热的《琅琊榜》有些类似,都是对古装剧的一种新考试测验,严明、讲究。
这类剧,都好面子。
这层面子,不是大卡司,大投资。
而是想尽统统办法,让剧不打脸。
要用的主演,身价是次要,最要紧的是适宜角色,肯下功夫。
要拍的景,得有足够的细节支撑,让演员信,让不雅观众入戏。
这种细节拼的,便是龟毛般的精雕细琢。
制作费1.1亿的《琅琊榜》,它的“精”,眇小到发饰。
从天子到布衣百姓,身份不同,束发用具也随之不同。(天子戴金器、臣子戴铜制簪,文人戴玉簪……)
就拿不同期间的梅长苏来说。
还是江湖大佬,江左盟宗主时,是不羁的江湖人,以缀玉的绸布束发。
进城当谋士背面发全部梳起,戴玉簪,斯文读书人的打扮。
后来为百口戴孝,头发仍全部梳起,以棉布束发。
三个期间,三种身份,一个不打眼的“发带”都考虑到了。
精细,讲究!
没它财大气粗,经费只有750万的《少林问道》不同。
它的“精”,是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但又诚恳实在——
角色的衣服要穿对。
僧人着布衣,素净但持重;
武将披盔甲,虽然看不出多重,但阁下替他卸甲的妹子,一拿就能看出身子吃力,手还在微微颤动……
场景要有踏实的生活气。
只说紧张场景的“少林寺”药局一景,就面面俱到。
镜头俯视之下,有人晒药、有人存药,还有边晒太阳边扎马步的。
全生活图景。
再看寺内的地板,少林特有的“莲花牌”地砖。
说话口音,既要让人听懂,又要让人听作声调。
在少林寺,庙里当然少不了本地说河南话的和尚;
而忠心耿耿的崂山羽士梁五,就全程一口“青岛”话。
你做什么(脑补四个字全二声)
哈哈哈。
真正的好戏,每每就像这样:配角的戏虽少,但台词一句不废。
再看场景和动作——
没法在大处花银子,就在小处布妙笔。
构图风雅,细看有深意。
看出没?三个人,每个都以不同姿态在各自门外
打斗动作踏实,特殊是少林武僧(有些是真的武僧)的武打戏,既有不见血但绝对内伤的闷棍击打,又有充满“佛”之情调的慢镜头和特写。
有拳拳到肉的真打,也兼具出家人“出世”的洒脱感。
你还别说见过。
真少见。
越来越少见。
现在大多的古装剧,风景被滤镜洗过,动作被替人和殊效改过,台词被网络用语污过,连脸蛋子都被软件一层层磨过……
但里面装的换汤不换药,皮囊再华美,还是肥皂偶像剧。
被“美图秀秀牌审美”整容过的古装天下,越来越没意思。
但《少林问道》不随大流。
只管它也说了一个复仇故事,但这个故事不太一样。
开篇直言,浊世。
明朝,严氏父子(严士藩、严嵩)一手遮天,忠良受难。
南京总兵程肃一家三十二口,因得罪严氏被灭门。
这桩灭门惨案,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
程家小儿子闻道(周一围 饰)侥幸逃过一劫,身受重伤。
他的师父,少林僧医败火(冯嘉怡 饰)将他从鬼门关拉出,带回少林。
在和尚堆里的他并不安生,拖着垂死之身,齐心专心想要手刃仇人。
结贺年夜哥高剑雄(郭京飞 饰),为了不受牵连,并借机改变家族命运,甘当仇人刽子手,成了严党走狗明德(张志坚 饰)部下的武官,害告终拜兄弟(程闻道)一家。
但贰心里有愧,白天挥刀害人,晚上挥鞭自残。
二哥杨秀(是安 饰),原来是读书人。
由于灭门案,他带着棺材去向李亲王求援,却害李亲王一家也被灭门。
上街为两家伸冤的他,被奸人捉住痛处,打个半去世。
而程闻道未过门的恋人李蓁蓁(郭晓婷 饰),原来是高高在上的郡主。
奉劝父亲为程家伸冤,结果反被奸人诬陷。
导致父亲以去世自证,李蓁蓁为了活命沦为官妓。
听到这你要说了。
哦,昔日官二代,落到谷底再逆袭复仇,解气、高兴……也套路。
不,《少林问道》没玩套路。
主角的复仇之路,更落地、弯曲,乃至在部分年轻不雅观众看来,也更“没劲”。
程闻道,一身羸弱时抱着一颗复仇心。不惜做炸药,要跟仇人同归于尽。
却在经历了恋人为妓,兄弟反目,母亲以去世相逼之后,成为了开悟的医僧。
开始他记得,后来他忘了。
《少林问道》的故事,不是看主角如何亲手杀掉仇人,而是看他背负着仇恨,如何寻求解脱。
不止是程闻道,《少林问道》也花了大量篇幅,来仔细不雅观察“仇恨”两端的人。
既有受害人,也有刽子手。
灭门的主青鸟使,程肃拜把子的三弟,严士藩的从党明德(便是你喜好的高布告)。
他恶,不求公理,不管义气。
结拜三弟在自己面前求饶,他一刀下去直取命门,没有犹豫。
但他,不但有恶。
抽刀之后,沉着的明德险些是吼着嘱咐部下人,去追捕逃脱的程闻道。
咬牙切齿说完“把他们都杀了”之后,他忽然面露悲戚,眼底有泪星。
然后闭眼深呼吸,再睁眼时,又成了一个神采沉着,目光阴沉的坏人。
那抹眼底的悲戚,为什么会有,又为何被他迅速收起?
越今后看你加倍现,这个看似狠辣的倔老头,也有自己的故事。
——悬崖勒马
——老子就在岸上
基本所有演员都是原声,明德(张志坚)的台词尤其棒,用郭京飞的话说,切实其实有喷鼻香味
实在看剧,就要学会不雅观察年夜大好人、坏人的界线。
年夜大好人一味好,没有私欲;坏人一味坏,没有底线,这样的戏剧人物塑造,都是软弱而不可信的。
而《少林问道》,它给了正反两面,都有“说话的机会”,让每个人都不止是纯挚的“正反派”。
你要问了,Sir你对它觉得这么好,为什么它没红呢?
由于……它彷佛和不雅观众为难刁难了。
首先,它没搞一些温暖日常来抚慰不雅观众,制造小共鸣。
《琅琊榜》是权斗戏,在权略较劲的阴鸷气氛里,还有青梅竹马的爱情守护、义气兄弟间的动听合作、正义大道的惺惺相惜。
沉重里有欢笑、温暖的日常。
《智囊同盟》也是权斗宫斗戏,但司马懿的生活日常,家庭私生活梗,也是逗得不雅观众各种不要不要的。
《少林问道》呢?稍显严明。
从第一集灭门到末了一集,《少林问道》都弥漫着一股苦味。
微博网友@Jas_中了凯凯的毒 说的好,除了回顾和大结局,戏中“每个角色都没有笑过。”
其次,《少林问道》对各种人物的侧写,稀释了故事紧凑感。
这种慢,让不少人看到一半,弃。
程闻道要下山去炸仇人的戏,前前后后铺垫了近3集。
而主角前期蠢笨、各种拎不清,也很难捉住不雅观众(其实在Sir看来,那是主角的发展过程,正常)。
再次,女主演技稚嫩。
说话中气不敷,身体不自觉爱抖,大概由于太年轻(拍剧时扮演者郭晓婷还没毕业)历练浅,驾驭不了风尘女李蓁蓁。
你看这场戏,此去经年,久别相逢,面对修心养性多年的和尚程闻道,她说出这句“喜好便是喜好”,却丝毫没有那种多年后的沧桑与执着。
看两人眼部特写的切换,高下立判。
说到这,有必要提一下配乐。
《少林问道》的插曲和背景乐不多,基本都是女声低吟的佛乐。
比如这曲《大悲咒》。
大悲咒-敬善媛
来自Sir电影
00:0010:00
配这种慢悠悠的佛乐,不是故作博识,实在自有道理。
如果你配着剧情,慢悠悠地边听边看。就能抵达主人翁的心境,恰到好处地结合自己, 若有所悟……
导演傅冬育说,《少林问道》跟《琅琊榜》不同,它“刚烈粗糙,却直面内心”。
傅冬育想创造另一种更正常、更平和的“审美”,来寻衅“当下”。
看得出。
不管是叙事、配乐或正反人物的塑造,主创都在追求一种不敷衍的处理。
不媚俗,不焦急,不装逼。
时期越来越娱乐,但凡这种又慢又苦的正剧,随意马虎把主流不雅观众挡在门外。
但《少林问道》并没有跟真正喜好好剧的不雅观众为难刁难。
说到底,《少林问道》的慢,底色是佛家的生存哲学。
借程闻道复仇心路的放下,它通报的三不雅观并不特殊,无非便是你我都听过的佛家常用鸡汤——“放下,不执”。
道理大略,但得到它的过程,不大略。
主创让《少林问道》里每个人物,在滚滚尘凡里摸爬滚打,自我疑惑,自我焦虑,走错路,走岔路……终极才熬出来这句答案。
和某些作品一上来就假模假式,双手合十,说出这句鸡汤,境界完备不同,差别十万八千里。
你熬过,你就懂;你没熬过,你就似懂非懂。
这种真实的人生味道,这种真实的好剧。
熬它的过程,快不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各大视频网站都能找到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