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姑娘万妮达的

福州话Rap

莫加戴是啥今天她让福州话霸屏全网 休闲娱乐

《MoJiaDai 莫加戴》

红遍全网!

原来福州话说唱这么带劲儿!

这首歌有多火?

本日,她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抖音热榜里

也有她的一席之地

网友们没有因福州话的

方言门槛望而生畏

反而接连表示“真好听!
”“太上头了!

还有网友表示

由于这首歌

对福州话连连夸奖

福州老乡们

对这首歌也是赞不绝口

《MoJiaDai 莫加戴》

写于2019年

这是万妮达

第一次考试测验用福州话创作

闽江的水、长乐的海、

高高的鼓山、安静的白马河

歌词中涌现的福州地标

句句都戳在福州人的心田上

↓↓↓

此外,万妮达的另一首单曲

《Dumo》

也有着浓浓的“虾油味”~

万妮达是谁?

这位“90后”福州女孩

早在13岁就打仗了HipHop文化

大学期间开始考试测验创作

并加入过本地的地下说唱团体

Freedom Plant Music

2015年,她参与了

团体Mixitape的创作与录制

2016年

参加歌唱选秀节目《中国新歌声》

得到最佳人气学员奖

2018年

她凭借专辑《Vinida万妮达》

得到第18届华语音乐传媒盛典

年度“国语”女新人奖

同年她还入选了福布斯中国

“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音乐领域)

在她眼中《MoJiaDai 莫加戴》

自己意义重大

以是,在全国性竞技类节目上

她选择演唱福州话Rap

给了这首大部分人无法听懂的歌

一个被大家所爱的机会

本日让无数网友上头的

福州话

它有着若何的魅力?

接下来,

一探究竟!

福州公交的“福州话”元素。
市道运中央供图

福州话历史悠久且来源丰富

最早可追溯至魏、晋之前

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

福州话

属于闽东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是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也通畅于宁德市和南平、三明的部分地区,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地方。

福州方言是多来源的,以语词丰富、语体多样、语流音变繁芜而著称,使许多研究古汉语的专家为之憧憬。
其底层应该是古闽越族的措辞。
魏、晋之前的早期移民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福州方言有古汉语的“活化石”之美称,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霸占主要的地位。

福州话输入法的电子词典——榕典。
陈暖摄

1

汉语古籍中的福州话

目前

许多汉语古籍中可见的书面语

一贯为福州话,并沿用至今

例如↓↓↓

“筷”叫“箸”

“儿”叫“囝”

“锅”叫“鐤”

“剪刀”叫“铰刀”

福州话说下雨为桐雨(或写成遏雨),桐字源于掉,掉从卓,卓福州话念tok,转成阳声韵则念成tog,俗写成桐。

福州话说丢失为拍桐,丢失的丢便是掉,丢三落四实是掉三落四。
迷路福州话说拍桐路,与广州话说桐失落路是同一类的音理。

“其”作为量词,在秦往后的古汉语中已不多见,但却保留在福州话里,而且至今利用还十分广泛,如称十个为十其,称十个八个为十其八。

福州方言字典《戚林八音》,印刷于道光年间

2

国际化的福州话

福州话与日语

日语多用我国中古唐音,如“修理”一词,日语同福州话一样,都念成“锈里”。

福州话与英语

英语可谓是最盛行的措辞且母语者数量是天下第三。
但外国人为了学习福州话,可谓是“费尽心机”!

1870年,美国人麦利和根据他在福州20多年的生活积累,先将圣经翻译成中文,再从中挑出词条,用罗马音标标出福州话的发音,以“福州话发音-中文-英文注释”的形式在福州出版发行《The Alphabetic Dictionary in the Foochow Dialect》福州话与英语对照字典,中文名为《福州方言拼音字典》。
自此风行上百年,两次重版发行。

《The Alphabetic Dictionary in the Foochow Dialect》

是不是很神奇?

原来咱们福州方言

如此国际化

“虎纠娃丫霸”!

3

古诗词中的福州话

你——汝

“你”福州话说“汝”[nü上声],古文有见如,《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他、她(第三人称)——伊

“他”福州话说“伊”[i 阴平],古文有见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

女人——诸娘侬

“女人”福州话说“诸[zü阴平]娘[nuong阳平/nëüng阴平]侬[nëüng阳平]”,“女孩”在福州话中说“诸娘囝”,陈衍《福建方言志》:“(福州)女呼诸娘。
案:当谓无诸国之娘。
”所谓“无诸国”,即指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越国国王勾践的后裔“无诸”,统治当时的福建,定都于福州(当时称“冶城”)。
因此,“无诸国”的姑娘便被称为“诸娘”。

父亲——郎罢

“父亲”福州话说“郎[loung阳平/半阴去]罢[ba阳去/ma阳去]”,福州人儿子叫父亲为“郎罢”,父亲叫儿子为“囝”,“郎罢”与“囝”的方言称谓也很古老。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顾况在《囝一章》中就说“郎罢别囝”,并自注:“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
”宋代著名墨客黄庭坚也有“但得新年胜故年,即如长在郎罢前”的诗句。
这里,“郎罢”的“罢”实系“爸”的谐音字。
而“囝”即“儿子”。

方言是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

主要载体

也是一个群体的身份标记

以为虎纠话丫霸的

点个赞吧!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