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750字,阅读约需3分钟
不知道小伙伴们创造没有,近几年,电视剧用诗词作为剧名彷佛成为一种盛行趋势。
《千山暮雪》
《何以笙箫默》
《寂寞空庭春欲晚》
《人间至味是清欢》
……
即便不雅观众不理解剧名的诗词由来,但带有古风古韵的剧名就像是另类的收视保障,不雅观众彷佛会提前定义,嗯,这是一部有内涵的剧…
但实际上呢?从剧情来看,此类电视剧大多数实在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例如,剧名用了带有惆怅意味的诗句,但剧情却轻松愉快;或者为了与诗句拉关系,电视剧还会把剧名拆分到主角的名字上,“丁人间”、“翟至味”等奇特名字应运而生,要不是主角们都长得男帅女靓,真让人忍不住想吐槽。
为了,新京报采访了多位文学界业内人士,他们表示,挪用诗词作为剧名已经成为一种市场跟风状态啦。虽然这样的挪用无伤大雅,但电视剧内容是否好看,剧情是否能与诗词贴合才是最该当考量的事。如果以对诗词的误用来伪装“格调”,有时反而会揠苗助长。
来,我们先看一份电视剧剧名和诗词匹配度的表,它们到底有多契合呢?看到末了,实在是腻歪,还有点迷惑……
这些剧名是直接出自诗词的↓↓↓
《海棠经雨胭脂透》
贴合度:3星
来源:《锦缠道·燕子呢喃》——宋祁
译文:经雨的海棠,红似胭脂。
意向:买卖盎然。
剧情:以民国江南胭脂制造为背景,讲述了郎府二公子,与神秘女子顾海棠繁芜纠葛的爱情故事。
《寂寞空庭春欲晚》
贴合度:3星
来源:《春怨》——刘方平
译文:寂寞空虚的庭院中的春天就要过去了。
意向:宫怨、孤寂。
剧情:讲述康熙年间,与纳兰容若相爱的卫琳琅被迫入宫,但却被与自己有血海深仇的康熙所打动的爱情纠葛。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贴合度:2星
来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译文: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令该当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意向:无可奈何的惜花之情。
剧情:以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发展、爱情、婚姻故事,讲述了一个家宅的兴衰,同样表现了古代礼教制度下女性如何奋斗。
《不负如来不负卿》
贴合度:4星
来源:仓央嘉措的诗
译文:如果动了情,就负了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爱情。
意向:在感情与崇奉中的挣扎。
剧情:女孩回到两千年前,与龟兹国皇族罗什展开奇遇。
《千山暮雪》
贴合度:4星
来源:《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
译文:飞万里越千山,晓风暮雪,失落去生平的挚爱,形单影只,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意向:相依为命、相濡以沫,描述了对爱情的忠贞与悲苦。
剧情:讲述了阛阓精英莫绍谦和大学生童雪因世仇而彼此折磨又心生爱慕的感情纠葛。
这些剧名是由诗词改编的↓↓↓
《路从今夜白》
贴合度:0星
原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来源:《月夜忆舍弟》——杜甫
译文:本日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的人,还是以为家乡的玉轮更通亮。
意向: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对家人的忧虑,沉郁抑扬。
剧情:讲述了极具绘画天赋的美术系学生顾夜白与少女路悠言之间的爱情故事。
《人间至味是清欢》
贴合度:1星
原文:“人间有味是清欢。”
来源:《浣溪沙 小雨斜风作晓寒》——苏轼
译文: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意向:寄寓着清旷、闲雅的审美意见意义和生活态度。
剧情:IT工程师丁人间,与高等白领安清欢不打不相识的爱情故事,凸显了小人物的逆袭,和高等白领的放下身体。
这些剧名是原创诗词↓↓↓
《喷鼻香蜜沉沉烬如霜》
预测:喷鼻香蜜,常日为果子;果子被烧成灰烬。
剧情:讲述了花神之女锦觅,与天帝之子旭凤三世循环、守望千年的爱情故事。
《何以笙箫默》
预测:为什么笙和萧都沉默了,形容一种原来应欢快的场景却溘然安静。
剧情:讲述了何以琛与赵默笙因误会而分开七年,但七年后再度相遇相守的爱情故事。
(大部分阐明出自《唐诗词鉴赏辞典》,部分出自网络,本文剧名以终极播出为准。)
好了
就举上面这些例子
再多真有点儿受不了…
━━━━━
剧名用诗词,剧情得配套
从《千山暮雪》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部分用诗词作为剧名的电视剧,剧情彷佛与剧名没有太多关联,更多是用诗词来塑造朦胧感。但在中心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看来,虽然古诗词在意向方面的表达都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常日情形下,流传至今的诗词都存在着约定俗成的意向阐明。例如“杨柳”有离去之意,“桃花”可理解为出嫁、或者淡泊之心。
如果诗词被缺点利用,本身会影响电视剧剧情。例如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剧名的原句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蒙曼表示,把“有味”改成“至味”没有问题,但这句话是表现人到中年放下统统的恬淡之心,“我看到这个剧名,会以这样的理解去看这部剧。但如果我创造它讲的不是这个意思的话,我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反感。”
如今很多电视剧为理解决剧情与剧名绝不沾边的问题,不惜强行用诗词的词语作为主角的名字,生硬地令二者产生关系。例如《人间至味是清欢》这个剧名就包含了三个主角“丁人间”、“安清欢”、“翟至味”的名字,很多网友乃至预测可能是由于用“有味”做名字太过牵强,才会把“有味”改成“至味”。蒙曼表示,这种起名字的方法实在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中国人给孩子起名字都是有寓意的,有寄情的,正凡人一样平常不会起名叫人间、至味,而清欢最多也是古代烟花女子的名字才会用的。”
如果说将“有味”改成“至味”依旧符合遣词造句和原文含义,但有些剧名的谐音改动却完备颠覆了诗词的意思。例如电视剧《路从今夜白》将“露从今夜白”中象征气节的“白露”改成了马路的“路”,虽然贴合了这部剧男主角顾夜白和女主角路悠言的名字,但这句话的含义却很难再阐明得通。
━━━━━
原创诗词剧名???不知所云
除用古诗词的句子以外,很多电视剧也原创了类似于诗词的全新句子作为剧名,例如《何以笙箫默》《十年一品温如言》《喷鼻香蜜沉沉烬如霜》等。
但有些剧名却是连文学教授都很难轻易阐明出含义的,例如《喷鼻香蜜沉沉烬如霜》。蒙曼表示,“喷鼻香蜜”一样平常代表果子,但果子恐怕不能烧成灰。“如果能有一个大体的意向阐明,我认为还可以。但如果用了一个完备不通的语句做标题,这完备是对措辞审美的一种寻衅。”蒙曼严明地表示。
为何以诗词命名电视剧的征象会层出不穷,乃至交好的《明兰传》都要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命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朱丽丽认为:“在网络小说及网游中,醉心于古风的粉丝群体每每会在衣饰、风景、情节、人名等各个细节讲究中国古典风格的营造。目前这种征象也该当是古风亚文化的一种延续。”朱丽丽认为,这种征象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一种盛行风格被市场考验成功之后,每每有无数跟风之作。短期内呈现拥堵征象。但不会持续很永劫光。由于纵然是盛行文化,只有内容过硬,才会保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例如《琅琊榜》。”
新京报 张赫 新媒体编辑 张双翼
值班编辑: 一鸣 李二号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利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