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春夹杂着凉意的风拂过长湖边的柳树,金华这座悠久的城市迎来了阔别已久的春天。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中,我们乾西乡中心小学,正式和湖头文化大礼堂结对,共建文明、悠久的湖头村

  今天上午,我们小学派出了四五年级的大队委以及各班学生代表,一起去湖头文化中心参加此次结对活动。此次结对活动不仅是要让湖头村变得更美好,还要成立一支湖头文化礼堂少先队员讲解团。而我,十分荣幸的当选了讲解团的团长,并且有幸在这次活动上讲话。

校村结对作文800字-关于校村结对的作文 知识百科

  上午,同学们陆续就座,结对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是湖头村领导代表为本次结对讲话,领导总结了许多,最后说到:“相信在乾西小学和我们湖头村文化礼堂的努力下,湖头这个历史悠久的村镇会更加美好!”这正是我们的心声啊!我这样想着。

  接着就是我的讲话了。我调整好状态,自信地走上台去。在讲话中,首先我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其次谈了一些今后的打算,最后再进行自身的总结,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接着一位湖头村领导,也就是电视台的老娘舅张路前伯伯为我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金华“老古董”,都是几十年前左右人们在用的呢。有耕地的,有挑担的,还有使小孩不摔倒的……什么奇葩的都有!听着伯伯生动的语言,我们好几次都笑出了声呢!

  仪式结束了,老师将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去长湖旁写生,另一组则去参观金华湖头历史博物馆。我呢,被分到了写生一组。

  来到长湖边,微凉的风吹得我神清气爽。我拿好画板,选了一处风景不错的好地方,开始了我的创作之旅。嗯,这棵柳树真高大呀,我得画出它的特点。诶,这湖水蛮清的呀,我要画出它的动态。不一会,我的画纸上出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而此时的太阳已经快到我们的头顶上了,老师也叫我们集合了。我们来到集合点,左顾右盼,有的骄傲地夸着自己的画,有的谦虚地夸着别人的画,好不热闹!

  我望着自己这幅美丽的风景画,心里默默地想:这次校村结对我们不仅要发扬湖头文化,还要使整个湖头村乃至全金华都变成我手上的画!

  篇二:校村结对,乐享农耕文化

  “远望一头马,近看无尾巴,肚中风轮转,屁股秕壳拉。”你能猜出这条谜语的谜底吗?猜不出的话,可以去请教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他们准会。你知道我是如何认识它的吗?那就跟着我们乾西小学的少先队员一起到湖头文化礼堂“结亲家”去吧。

  一走进善美讲堂,室内横幅上“乾西小学与湖头村文化礼堂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授牌仪式”一串大字映入眼帘。同学们顺次入座,我也摆放好本子和笔,坐得端端正正的,就像在学校教室的课堂上一样认真听讲。首先进行的是授牌仪式,仪式中雷副校长庄重地拿出荣誉牌匾交到湖头村支部副书记张路前伯伯的手中。我们的共同信念将在这一刻起航,同学们都激动极了,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授牌仪式后,导师张路前伯伯为我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农耕文化课。“这个木桶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哪位同学见过?”张路前伯伯一上讲台就拿出一个大大的木桶把大家给问倒了。台下立刻炸开了锅:“饭桶”、“水桶”、“米桶”、“火桶”……你猜我想,各种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连我们的大队长陈锦琳都说没见过,等着老师揭晓答案。“这是站桶,过去老一辈人没时间带孩子,干活时,把孩子放在田埂边的站桶里。”张路前伯伯说,“这个站桶里面还有一个夹层,冬天温度低,将火盆放底下,小孩站在夹层上方。”我们台下的同学可是听得目瞪口呆,接着大家又议论开了,有的说:“爷爷奶奶们这么聪明的呀!”也有的说:“以前的孩子没有妈妈抱,真可怜。”

  认识了站桶,知道了用处,张伯伯的手中又变换着各种农具:一个土制的陶罐原来是用来放盐的,叫做盐罐;一个用竹子编制的篓子居然叫鱼篓;一根木棍变成担拄后,不仅可以作为扁担中间的支撑点,方便临时歇脚,还能平衡扁担。张伯伯边介绍边演示着这些书本上没有的,生活中见不到了的各式各样的老旧农具,仿佛在向我们传递光阴的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爷爷奶奶们生活劳动的场景,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们走过的艰苦岁月。

  课后,同学们有序参观了文化礼堂内的民俗文化馆和书画创作室。在书画室里,我还为这次活动进行现场书法创作,自豪地写下了“校村结对,相互交流提高”,让此次活动的意义更加深远。

  对了,前面的谜语猜出来了吗?我可就在这民俗文化馆里认识它的,那就是用来去除水稻等农作物子实中杂质、瘪粒、秸杆屑等的木制传统农具——风车。你若还想了解更多的农耕文化,欢迎你来到我们的湖头文化礼堂参观学习哦!

  以上就是关于校村结对作文800字-关于校村结对的作文的分享,更多六年级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