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的红毯记录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和丑态。
/ upsplash

以前的戛纳发掘的可不是中国毯星 汽车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来戛纳呢?在这个电影为上的地方,借一位法国作家所言:我乐意在一个尊敬电影的地方失落败,也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成功。

“我们可以走,但是走到哪里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复联4》,王家卫有点无奈。
四月尾,由他监制的电影《撞去世了一只羊》与《复联4》同期上映,仿佛虎口夺食。

对撞好莱坞大片的背后,是海内文艺电影的市场困境。

王家卫是电影《撞去世了一只羊》的监制。

《撞去世了一只羊》定档的时候,《复联4》还没定档,等到《复联4》定档了,一大票国产电影纷纭改期,避其锋芒。
王家卫为什么要硬撼电影界的“灭霸”?

王家卫说得有点悲壮:当下文艺片市场空间有限,放弃了全国艺联专线,就即是自我放弃了。
再说了,纵然没有《复联4》,就会有更多人去看《撞去世了一只羊》吗?

作为环球电影第一票仓,中国电影市场对文艺电影的原谅度仍旧比较低。
中国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主要的角色的同时,在国际电影节上的声音,也明显地弱了下来。

2016年和2017年,华语电影连续两年无缘戛纳电影节,令人唏嘘。
去年,贾樟柯带着新作《江湖儿女》竞赛戛纳金棕榈,终极也颗粒无收。

今年入围戛纳的三部华语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灼人秘密》《六欲天》的有名度都很低。
个中,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由刁亦男执导,胡歌主演,算是比较有票房号召力的了。

这些年面对入围寥寥无几乃至基本零入围的华语电影,总不得不让人追忆起那些年华语电影在戛纳电影节大放异彩的光阴。

《霸王别姬》主创在戛纳,模糊的照片背后,有让所有影迷激动战栗的传染力。

港台电影在戛纳的花样年华

华语电影一开始走进戛纳,始于港台。

韶光拨回到1959年,台湾电影《荡妇与圣女》代表华语电影首次竞赛戛纳金棕榈。

电影《荡妇与圣女》。

随着邵氏武侠电影称霸影坛,戛纳向邵氏的第一代导演李翰祥抛出了橄榄枝。
最善于历史片和宫廷片的他,向戛纳带去了《倩女幽魂》(1960年)、《杨贵妃》(1962年)和《武则天》(1963年),连续三年竞赛金棕榈。

导演李翰祥。

而曾经当过李翰祥帮手,后来成为邵氏电影新武侠派代表的导演胡金铨,也在1975年带着《侠女》征战戛纳。

《侠女》剧照。

在邵氏电影推动着喷鼻香港电影崛起的年代,李翰祥、胡金铨和张彻是那个期间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李翰祥首创的黄梅调电影,胡金铨和张彻确立的新武侠风格,都对下一代导演产生主要的影响。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徐克,在喷鼻香港电影的黄金期间,他的武侠电影霸占了半边天。

年轻时的徐克、施南生、林青霞。

而李翰祥、胡金铨和张彻,对徐克武侠电影的影响是直接深远的。

提及影响数代人的人鬼情缘电影《倩女幽魂》,实在是徐克翻拍自李翰祥那部提名戛纳金棕榈的同咭片子。
当年国学功底深厚的李翰祥,为电影创作的这首诗: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深受徐克喜好。

在1987年翻拍的版本中,徐克对这首诗进行了修正,但保留的这句“只羡鸳鸯不羡仙”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而徐克翻拍的《倩女幽魂》也成为永恒的经典。

经典《倩女幽魂》中张国荣和王祖贤的盛世美颜。

徐克在1992年执导的《新龙门客栈》,实在是翻拍自武侠大师胡金铨1967年的《龙门客栈》,当年这部电影对明朝期间建筑、衣饰、民俗的精准还原,堪称经典。
徐克《新龙门客栈》让人印象深刻的漫天飞沙,便是对《龙门客栈》美术场景的保留。

胡金铨《龙门客栈》。

只是徐克在武侠片中,加入了更多魔幻元素,让电影显得更商业化。
而戛纳总是偏爱文艺电影,以是徐克的武侠电影也就没有走进戛纳了。

但2004年,徐克获邀成为第5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成为喷鼻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位担当戛纳电影节评委果电影人。

80年代的喷鼻香港导演中,王家卫是首个成为戛纳评委果华语电影导演。

从不摘墨镜的王家卫。

1997年,一部《春光乍泄》引起了戛纳的关注。

在王家卫的镜头下,独特的光影交织将张国荣和梁朝伟饰演的何宝荣与梁耀辉两人缠绵的爱恨情仇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如我们重头来过”。
/《春光乍泄》剧照

而这部王家卫最爱的电影让他拿下了华语电影在戛纳的首个最佳导演奖。

2000年,墨镜王的《花样年华》,复古暧昧的东方神韵再一次吸引了戛纳,入围主竞赛单元。
终极,电影得到技能大奖,而主演梁朝伟得到戛纳影帝。

《花样年华》剧照。

同期间喷鼻香港导演也频频亮相戛纳,与吴宇森充满暴力美学的警匪片不同,杜琪峰的警匪片更看重文艺气息,商业味较淡。

他的《大事宜》、《黑社会1》和《黑社会2》都曾经入围戛纳非主竞赛单元。
2009年,《复仇》提名了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黑社会》剧照。

而台湾导演杨德昌和侯孝贤也在戛纳取得较大造诣。

杨德昌第一次走进戛纳是在1994年,他的《独立时期》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提名金棕榈。

但真正让戛纳惊叹这位台湾导演的才华,是2000年的第53届戛纳电影节,那一年,华语电影在戛纳风起云涌。

杨德昌的《逐一》脱颖而出,与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同时提名金棕榈,被誉为2000年最主要也是最好的影片。
如今仍旧位居豆瓣TOP250。

影评人斯科特评价说:“时长 3 小时的《逐一》情节紧凑,扣民气弦,记录了当代台湾家庭的生活,拥有一部伟大小说的分量和深度 。

《逐一》剧照。

杨德昌也凭借这部电影,得到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遗憾的是,《逐一》也成为杨德昌的遗作,在与结肠癌斗争7年后,2007年,这位导演与世长辞,天下电影史从此少了一位天才。

比拟起其他华语导演,侯孝贤可以说是戛纳的常青树。
一贯到2015年的戛纳,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导演侯孝贤。

侯孝贤第一部提名戛纳金棕榈的电影,是1993年的《戏梦人生》。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同时入围,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终极侯孝贤的《戏梦人生》得到了评审团奖。
时任戛纳评委果加里·奥德曼当时还非常不喜好这部电影,猖獗吐槽说不知道拍了什么玩意儿。

《戏梦人生》剧照。

侯孝贤的电影从来都不是什么主流电影,他的电影都是故意弱化剧情与戏剧冲突,故事性极弱。
这也形成了他强烈的个人化电影风格,打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影像天下。

这正好更适宜戛纳,以是在《戏梦人生》初现戛纳之后,侯孝贤便成为了戛纳常客。

1995年的《好男好女》,1996年的《南国再见,南国》,1998年的《海上花》,2001年的《千禧曼波》和2005年的《最好的光阴》,还有十年之后的《刺客聂隐娘》,都提名了戛纳金棕榈。

在阔别戛纳十年后的2015年,侯孝贤带着《刺客聂隐娘》归来。

与其他武侠片不同,《刺客聂隐娘》呈现出一种疏淡的气质。

当年,《刺客聂颖娘》和贾樟柯同时提名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侯孝贤得到了戛纳最佳导演奖,成为继王家卫和杨德昌之后第三个得到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中国电影人。

在戛纳,瞥见中国

内地电影人参加戛纳,要从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提及。
可以说,第五代导演电影中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向戛纳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

1988年,陈凯歌带着震荡国内外的《孩子王》走进戛纳。
1991年他的《边走边唱》又一次提名戛纳金棕榈。

而让全天下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的,是在1993年,中国乃至天下电影史最具艺术代价的电影——《霸王别姬》出身了,拿下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是华语电影第一次获此殊荣。

或许这也是中国电影最辉煌的时候之一。

这也是陈凯歌电影生涯的顶峰时候。

作为《霸王别姬》的灵魂人物,张国荣用极致的演技诠释了什么叫“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塑造了他电影生涯中最经典的角色。

他还一度沉浸在角色中无法走出,冥冥之中,也成了他命运的写照。

张国荣的京剧妆容。
/ 电影《霸王别姬》

戏剧性的一幕是,哥哥仅以一票之差掉队于《裸体》的饰演者,英国演员大卫·利休斯,痛失落影帝宝座。

而差的这一票,竟然是由于有一个评委故意给张国荣投了一票最佳女演员,她说:张国荣的演出赛过了当时入围的其他女演员。

关于这部电影在戛纳的轶事,定格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陈凯歌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导演中的文人。
他的电影,总是带着一股浪漫的气息。

陈凯歌大学时排戏的照片。

同班同学张艺谋曾这样评价:82届中文学教化最高,文笔才华出众,以理性、思辨见长。

然而,自《霸王别姬》之后,无论是96年的《风月》,98年的《海上花》,99年的《荆轲刺秦王》都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但纷纭铩羽而归。

2000年之后,陈凯歌便淡出戛纳了。

电影《菊豆》里的李保田和巩俐。

而张艺谋第一次走进戛纳,是1990年,他携带了首部得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菊豆》。
电影中浓郁的色彩追求,对赤色的大胆引用,切实其实惊呆了当时的评委。

主演巩俐第一次在戛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中国在戛纳的缪斯女神。
而巩俐早从《红高粱》就已经和老谋子开启了珠联璧合的电影人生。

摄影机前的陈凯歌和张艺谋。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拿到了评委会大奖。

而主演葛优得到最佳男主角奖。
当葛大爷脱下逗乐不雅观众、自嘲诙谐的笑剧演员的外衣,摆上一张“正经”脸的时候,他就成为戛纳首位华人影帝。

次年迈谋子带上了犯罪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但也只是得到了戛纳的技能大奖。

自此,张艺谋的大师级电影就与戛纳渐行渐远了。

在1999年,老谋子更是和戛纳公开撕逼。

曾经,谋女郎险些是一个女演员成功的代名词。
/ 《我的父亲母亲》中刚刚出道的章子怡。

那一年,张艺谋同时完成了《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都不能少》两部作品。

他把《一个都不能少》选送戛纳,但时任电影节主席的雅各布认为电影更像是一部政策宣扬片,而他个人又非常喜好《我的父亲母亲》,希望张艺谋能往后者代替前者。

《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在几经解释之后并不能改变雅各布的见地,愤怒的老谋子毅然公开退出戛纳。

他在公开信中写道:

我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爱的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爱心和对我们这个民族整体文化本色现状和未来的忧虑。
《我的父亲母亲》讴歌爱情的至真至纯。
这是人类共同拥有、颂赞的情绪。

张艺谋在戛纳的电影之路自此告一段落。

新千年之后,以贾樟柯、娄烨、王小帅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开始征战戛纳。

贾科长在戛纳的开挂表现,被不少影迷称为是“戛纳的亲儿子”。

2003年,贾科长头一回提名金棕榈奖。
边缘人物,小县城,主角是他老婆赵涛,成为贾樟柯电影中永久不变的元素。

2008年《二十四城记》,2013年《天注定》,2015年《山河故人》,一贯到2018年的《江湖儿女》,提名戛纳金棕榈的,无不表示着贾樟柯电影的核心:小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大时期中四处漂浮,终极无法逃离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江湖儿女》里将大同的火山作为背景。

这大概也是戛纳偏爱科长的缘故原由吧。
西方对付中国的兴趣从古老的文明转向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当代化时期里个体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终极,《山河故人》得到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的金马车奖。

人生的出走和回归。
/ 电影《山河故人》

王小帅、娄烨,和贾樟柯的电影,都紧密关注着个体命运在时期年夜水下的变革。

而王小帅侧重追溯过去,影响现在,在两者间找到某种联系与平衡。
他的作品《青红》在2005年夺得戛纳评审团奖;《日照重庆》在2010年提名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青红》剧照,女神高圆圆。

比较之下,娄烨显得“异类”。
他的作品更多的在关注那些隐蔽的情绪与敏感的边缘人群,文艺得被称为“娄公子”。

他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都提名了戛纳金棕榈。

一线导演淡出戛纳,毯星盘踞戛纳

纵不雅观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在戛纳电影节的表现,有振奋,有遗憾,有冲动,有圆满,有失落落…

但近十年来的华语电影,彷佛与戛纳渐行渐远,得到最高艺术认可的电影,始终是26年前的《霸王别姬》。
其他提名金棕榈的电影,彷佛也总是中了一个魔咒,只提名不获奖。

而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导演和演员,也基本上没有作品带到戛纳。

在90年代叱咤戛纳影坛的陈凯歌,再次回归戛纳视野,是在2005年带了奇幻商业电影《无极》在此宣扬。
但这部电影无论在戛纳还是在海内,都引起了不少风波,赢了票房输了口碑一度把陈凯歌拉下了神坛,这部电影也成为陈凯歌心中的伤疤。

《无极》到底是好片还是烂片,至今都有影迷在辩论。

时隔12年,陈凯歌的奇幻电影《妖猫传》再次把《无极》推入了不雅观众的视野,而不雅观众对《妖猫传》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而张艺谋在2017年导演的殊效巨制《长城》,更是被无数网友猖獗吐槽形式大于内容,在狂赔7千多万美元之后入围了2017年环球最赔钱的5部电影。

像天下讲述中国故事,《长城》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王家卫在2013年的《一代宗师》之后,没有作品问世,但监制了几部影片,个中有由梁朝伟主演的《欧洲攻略》和《摆渡人》,尴尬的是都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双扑街。

要知道,在喷鼻香港电影的黄金期间,王家卫和梁朝伟可是金牌差错。
1990年的《阿飞正传》开启了二人的互助之路。

从那往后,便有了《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这些经典之作。
在墨镜王的电影中,梁朝伟成了“忧郁男神”。

《2046》之后,梁朝伟就基本没有再参演王家卫的电影了。
去年6月,梁朝伟正式与王家卫的公司解约,结束了28年的亲密互助。

更难过的是,华语电影在戛纳彷佛走进了一个怪圈,当我们谈起中国电影在戛纳,竟然不再是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电影艺术,不再是华语电影在世界级电影殿堂的造诣…

令工资难的是,近几年来凡是中国参与戛纳的话题,总是明星蹭红毯…

2012年,中国电影没有入围戛纳电影节,但范冰冰和杨幂却亮相戛纳走红毯,“蹭红毯”从此成为中国女星在戛纳最热议的事。

2013年,范冰冰更因此一袭龙袍惊艳戛纳,她的仙鹤装、青花瓷装、花仙子装、蛋糕裙装等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红毯女王。

戛纳的红毯涌现了很多中国“毯星”。

而当年首次涌如今戛纳红毯的张雨绮,更被脸盲的外媒误认为范冰冰。

2015年,张馨予以一袭红配绿东北棉袄风礼服亮相戛纳,大抢范冰冰的风头,被网友吐槽东施效颦,称她当时的戛纳入场券是某品牌商花几十万买的。

戛纳红毯上的张馨予。

戛纳红毯在这些“毯星”的争抢下,成为一个时尚秀场。

女星们为抢红毯奇招百出,硬是把几十秒就能走完的红毯走到了天荒地老。

只管2016年和2017年,华语电影连续两年无缘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依然不影响“毯星们”乐此不疲地走红毯。

在2017年的红毯上,乃至有媒体统计了张雨绮在走红毯时共耗时3分50秒、飞吻8次、招手15次。

电影《江湖儿女》里的赵涛和廖凡。

去年华语电影在戛纳的表现,唯一一部代表华语电影的《江湖儿女》杀入主竞赛单元,演员张震成为评审,被公民网称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离戛纳最近的一次”。

但再上热搜榜的,是女星马苏走红毯被时尚博主称“丢脸丢到外国去”的撕逼,和某36线女星红毯假摔…

马苏走红毯遭到隔空怼。

戛纳上华语明星抢红毯彷佛比正经的电影艺术更博眼球…这便是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在戛纳留给外界的印象。

巩俐曾经说:“对付我来说,如果我有十部电影参加比赛的话,我肯定会走十次红毯,但是如果我没有电影参加比赛,还走这么多次的话,可能大家就会以为我脑筋有点毛病。

华语片在戛纳的新希望

在青年导演中,毕赣以一部《路边野餐》成为华语电影圈备受关注的新人导演。
2015年,他执导的《路边野餐》赢得环球的一大片赞誉,成为文艺类型片的集大成者。

去年,他的新作《地球末了的夜晚》成为唯一一部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电影。
电影在首映之后口碑炸裂,连戛纳艺术总监福茂都夸奖他身上有电影大师大卫·林奇和侯孝贤的影子。

而导演刁亦男早在2007年就带着电影《夜车》参加过第60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一种关注”单元。

2015年,由他导演、廖凡主演的《白日焰火》,一举拿下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刁亦男与廖凡。

今年,他带着《南方聚会的车站》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成为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备受期待。

戛纳这座小城,成为天下电影的圣地。
/ upsplash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普通人养成了不雅观影习气,与此同时,关于电影的骚动也越来越多。

中国人喜好什么电影?中国人要拍什么电影?什么电影能代表中国的水准和代价?不同的创作者和不雅观众自然有不同的回答。
而每当我们感到困惑的时候,不如回溯一下曾经涌如今戛纳的中国面孔、中国影像,一些答案就变得格外明朗。

就像贾樟柯所说:我们为什么要来戛纳呢?在这个电影为上的地方,借一位法国作家所言——我乐意在一个尊敬电影的地方失落败,也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成功。

✎作者 | 米修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容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