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夏3第十期,经典OST改编赛。

回春丹《分分钟须要你》

乐队的夏天3第十期OST改编你也是个Monkey我也是个Monkey  第1张

一个患上“麻园PTSD”的乐队是啥样?便是刘西蒙和回春丹这样。

选曲不敢离开情怀、青春、热血、少年心性,这是回春丹抓到的晋级密码。
不过从彩排时惊悸失措的情形看,彷佛回春丹确实没有做好自己复活的准备。

这个和弦跟音色,嗯,酷玩的《Viva la Vida》以及《Lost》我在那几年听了无数遍,埋到土里洒上灰我也认识。

没啥,做题家思维在这个节目里是精确的。
不过为啥不唱逃跑操持?

依那《想你的365天》

上世纪九十年代,好莱坞迪士尼跟玩了命一样出经典动画片:《美女和野兽》《狮子王》《埃及王子》《阿拉丁》《花木兰》等等等等。

与之干系的一系列OST也天经地义成了流传后世的经典,如《Beauty and Breast》《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When you believe》《A Whole new world》《Reflection》。

在这种压力下,国产电影,尤其是曾经创造了无数经典的上美厂感想熏染到了极大的压力。
《宝莲灯》便是上美集全厂乃至全国之力打造的“翻身仗”。

这部动画大胆利用了新的打算机动画技能,并聘请了全明星配音阵容,而OST更是凑集了环球华语顶级歌手:刘欢《天地在我心》、李玟《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爱就一个字》。

回来说瓦依那,之前说他们是“景不雅观乐队”,本日高叶用措辞完全的复盘了一遍瓦依那的“景不雅观”,大家该当基本理解他们的思路。
景不雅观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得当。

瓦依那用景不雅观来营造空间感和故事性,是一个聪明的破题思路。
如果你习气了他们的套路,会有种被下蛊的觉得,在个中出不去。
不过我可能对付清新风格有些免疫了,现在更能接管刘与操。

柏林护士《忘却他》

我现在以为,是不是一说情怀就得整点粤语?

看着伍一夫和苏运莹相互折磨了几个回合,终于换歌了,松了一口气。

苏运莹是华语乐坛少有的几个自己的歌只有自己能唱出味道的人,柏林护士跟她去世磕有点。


蚍蜉撼树?

换歌往后才以为,这就对了嘛,伍一夫你便是一雅痞,装什么空想主义。

还有便是,王家卫真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艺青年。

声音玩具《滚滚尘凡》

上一季的《乐队我做东》中重塑的那一期,由于黄锦当初也是声音玩具的鼓手,马东cue到了黄锦对付两个乐队的意见。
黄锦说,欧波很拧巴。

但凡经由了这一赛季的赛程的,都看得出欧波的拧巴是摆在明面上的。
这首《滚滚尘凡》也依然如此。

旋律和拍子不断的拧巴,那种觉得就像大冬天鼓足勇气冲出被窝穿裤子,结果秋裤和长裤拧到了一起,越扥越像麻花,剩下两条长腿在寒风中缭乱。

张亚东又陷入了华语音乐万年不变的“词”与“曲”的辩论中。
大概一部分音乐人可能永久搞不明白,词和曲是并行不悖,不是相互冲突相互覆盖或拆台的,只有墨客能明白这一点。

二手玫瑰《耍猴儿》

如果说瓦依那是用编曲和灯光等氛围制造“景不雅观”,那二手差不多是把“景不雅观”拍你脸上了。

对付一个艺术野心不断膨胀的人来说(褒义),梁龙肯定以为音乐装不下他的野心了。
而《耍猴儿》还是一向的戏讽与解构。

由于我也做影评,之前跟很多人尤其是刘慈欣的粉丝互换过,很多人都认为《猖獗的外星人》是部烂片,对刘慈欣的改编是徒有其名。

但我一贯说,《猖獗的外星人》是最把握原著精神和神韵的作品,条件是你要刨去形式去看。

梁龙末了那个“浑弹”实际是一个梗,即“一只猴子在键盘上伯仲舞蹈,只要韶光足够久,也完备可能敲出一部《莎士比亚》”。

我想在梁龙心目中,舞台上的他和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是那个猴子吧。

Nova Heart《星语心愿》

大女人唱芭乐,当然很违和。
女王就不一样了。

张牙舞爪彷佛要拆解天下的统统情绪。
可能在海宁的天下里现在除了舐犊情深其他啥也装不下。
有点惊悚,有点刻奇。

麻园墨客《你的样子》

之前说麻园是“一招鲜吃遍天”,这一场终于撞到了南墙。

这也不令人意外,尤其是在罗大佑镇场的情形下, 从结果来说麻园这场相称“现挂”。
大概他们是通过这种办法表达,不想再往下走了?

安达《平凡之路》

我想了良久,终于明白安达让我失落语或者说抵牾的点了。

那便是,工业化的编排思维和农业化的情绪归属/代价取向。

从音乐和演出的设计思路来说,安达是非常工业化的,但是它的人文内核始终是朝向自然,远方,草原,去工业化。

就拿《平凡之路》来说,这首歌是《后会无期》的主题曲,而《后会无期》是一部范例的公路片,充满着后工业的颓废、迷茫、晦暗和挣扎。

而安达各种乐器的编配确实表示出了工业化时期斑驳陆离的觉得,但两位主唱巴特尔老师和其其格玛老师一开腔,瞬间将我拉回了草原。

从我的角度来讲,这种“错位景不雅观”也一样是种风景,还有点后当代的味道,我也能接管。
不过从丰富性来讲,我可能会建议引入一个摇滚金属嗓的主唱,毕竟两位主唱老师实力实在太过强大,正如上一场说的,很随意马虎让乐队沦为伴奏。

“乐队的夏天”终于走到了秋日,大概是末了一会了,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