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车好多年了,碰着了三次“怪事”,至今想想,仍心有余悸。

第一次发生在济广高速公路上。
那次,大约深夜四点多钟,我开车去济南,新扩建的济广高速,多了两个车道,又平坦,纵然车速达到120码以上,还没有多大觉得。
不过,自己考虑到安全问题,一贯把车速掌握在100码以内。

我开车碰着的怪事随笔  第1张

到了郓城地界,导航溘然语音提示:“前面进入事件多发路段,请谨慎驾驶。
”“安全第一”,况且现在是晚上,视线不好,哪怕景象情形良好,我还是降落了车速,看看显示器,已经降到每小时八十公里。
说真的,这样的车速,在高速上已经够慢的了。

本来,统统正常,溘然汽车扎进了一团黑雾里,啥也看不清了。
我立马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踩离合、踩刹车、扳开雨刷,考虑到前后没有车辆,况且在中间道上行驶,自然不会踩去世。
也便是三秒的韶光,车就穿过了黑雾,统统规复如初。

别看这三秒钟,生命险些悬在一线。
车辆不仅行驶了好长一段间隔,还是骑线行驶,占用两个车道。
如果后面有急驶而来的车辆,司机再疲倦驾驶,或者也钻进了黑雾,真是想也不敢想了。

一贯到本日,我就想不明白:天冷、满天星斗,还没有风,那团黑雾怎么来的?

第二次发生在从菏泽回来的路上。
按说,G240国道也够宽的,况且我在快车道上行驶。
快到了一个路口,我习气性降落车速。

自然,我看看前面——在路口,一个开电三轮的老太太,坐在三轮车上,和一个路人在谈天,根本没有走的意思。
除她们之外,路口没有一个人。

此景此情,我轻微降了降车速,以为没事。
想也没想到,那个老太太溘然开着电三轮,低着头,横穿马路,一点征兆都没有,也不看看汽车已经由来了。

从我这儿到老太太那里,也就剩下二十多米的间隔。
我吓坏了,一脚把车闸踩到底,双手紧握方向盘,精神高度紧张,哪怕撞到护栏上,也不要撞着老太太。
车熄火了,车轮不转圈了,“噔噔”响着滑行。
橡胶轮胎和地面摩擦升起的黑烟,清晰可见。

谢天谢地,离老太太还有二三米远的地方,车子终于停了下来。
与此同时,我已经打了方向盘,对准了护栏,离车头还剩下半米远的间隔。

有惊无险,我心跳得厉害,顿时感到手脚发软。
剩下的韶光,我把车速降到四十码以下,逐步“晃荡着”回家。

第三次发生在日东高速上。
下午,天热,车里开着空调,噪音很大。
别的车车速挺快,我也随着,也便是每小时一百一十多公里。

我看看高速公路表面,一根根树枝抖动,风还不小。
怎么说呢,和济广高速比起来,这条高速少了两个车道,由于年代久的缘故原由,路面还有点颠簸,时时看到修补的痕迹。

车速快,过了一个轻微高点的地方,大概是轻微洼点的地方,在风力的浸染下,车子竟然猛地发飘,就有那种飞起来的觉得。
在危险面前,人的安全意识发挥到极致。
脑筋还没有想到,左脚离合,右脚车闸,双手握着方向盘,眼看盯着前方已经合营地完美无缺。

车速快速降落。
同时,我看看后视镜,光彩没有过来车辆,否则很随意马虎追尾的。
在极短的韶光内,车速降到了每小时六十公里旁边,终于缓过神来。
再看看自己,刚才竟然吓出了一身汗,连手握方向盘的地方都湿漉漉的。

每每想起这三件“怪事”,我就告诫自己——外出,安全第一,宁肯晚到半天,不可快到一会。

壹点号李固国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