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
创业之后,我愈发觉得要以打工的心态来创业,要以创业的心态来打工。
什么意思呢?创业和打工都是一种事情形式而已。以打工的心态来创业指的是think big but start small, 把创业当做长期事情、别授予太多意义,要平常心。
以创业心态打工呢?便是不要总是抱怨公司这不好那不好,要么走人要么拿了人为就猖獗输出代价,以系统不雅观念看局部问题,在事情中创造更多心流体验韶光。
实在我一贯提倡精进专业能力,但是要多场景复制运用,一份韶光花出多份效果,这也是我做复业实验室的初衷。
00 你们创的是啥业?
我是iris。半年前离开了腾讯,和好朋友大彬,一起创业做复业实验室。项目0投资0本钱、第一天上线就有了收入、目前有1000多个付费会员。
创业后我们收到过各种朋友问的创业问题,有些问题,我真的回答不了。比如
互联网环境剖析,让一个剖析师来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第一次创业,如何确保成功?我以为我们还是努力活下来不算成功如何管理团队和股权设计、融资?我们打仗过成本但是没有拿钱,而且团队就2个人,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阶段能回答的我不是创业大牛,只是个在路上的小学生。我们能回答的,便是我们碰着过、办理过的问题:在没钱没资源的情形下,如何创业冷启动?
拆解这个题目:
没钱没资源就意味着要采取低风险低本钱的办法创业冷启动解释的是从0到1的阶段从腾讯出来,你们真的没钱没资源吗?
真的。好好的腾讯不呆着, 放着年终奖不拿,大家都说我两的脑筋坏了。从腾讯出来,就含着金钥匙吗?不!
一样没钱没资源。
你们创的是什么业?——复业实验室:一个想做点小奇迹的年轻人社群集中地
复业是什么?复业=专业精进+复制运用。
我还在腾讯的时候,把项目和事情履历沉淀为文章和课程,收成了个人影响力和同路人,这是复业。
再举几个身边朋友的例子。
S:把自己的活动运营履历写成了书,并且操盘了一个百万粉丝短视频项目,这是复业。L:拥有TOP快消品行业和互联网公司的履历,为大学生供应职业生涯方案咨询,这是复业。J:利用自己多年帮餐饮企业营销策划的履历开办餐饮老板线上学院,这是复业。复业实质上是拿韶光做乘法不是加法。复业是专业的萃取,复业是专业的复制,复业是专业的放大。复业是收入、新知、人脉的各处着花。
复业大略理解便是把你的专业在多个场景复制得到复利,不管是主业、副业都要专业,我们不鼓励你创业,但是鼓励你跳出卖韶光的坑,不但要会挣钱,还要让自己更值钱。
复业实验室的义务,是帮助个体崛起,帮助个体成为不寄托于公司存在的个体、帮助你有一份自己的小奇迹。
复业实验室目前聚拢了1000多位认同复业理念、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有做金融、游戏、餐饮、零售、支付、广告的、我们办理不了你的专业精湛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办理跨界、复制和复利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社群做事、让你与各行各业的人脉链接、通过互联网课程、社群、产品、写作、短视频等办法让你的影响力放大得到复利。我们的盈利模式很大略便是会员费,以下是我们供应的社群做事。
01 什么时候创业算是准备好了?
我心中是有一套创业算法的,我心中创业算法:创业带来的幸福指数>现有职位带来的幸福指数-现有职位带来的不幸福指数。
我的人生算法决策依据统统因此幸福指数积分最大化为原则的,个中幸福指数又与好玩、挣钱、康健、好看、关系等成分干系。
当这几个元素没有冲突时我以为同等主要,但是有冲突的时候,只要我的基本生活须要可以知足,好玩的权重一定是高于挣钱的。复业实验室便是一个非常好玩、能给我幸福指数积分提高的项目。
听起来很理性?实在,创业的临门一脚冲动是一定的。
鱼和熊掌很难兼得,你一定要给自己当下的人生做个优先级排序,如果你现在处于很缺钱的状态、希望通过创业暴富,那我建议你还是好好上班。
还有2个思维模型可以给大家参考:
1)遗憾最小化模型
这个模型是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提出,意思是把自己想象成80岁的样子容貌, 并思考:“现在回望我的生平,我要把遗憾事宜的数量降到最低。” 我以为到我生平总有一段韶光是留给创业的,我不做这件事情会很遗憾。
2)追逐稀缺性标签
学校、专业、行业、公司实在都是你的标签,能为你打开另一扇大门,我想要再进一个互联网公司实在是不难的,但是创业者实在便是一个较为稀缺的标签。
我去年10月的时候客岁夜理一个专门培训瑜伽教练的学员学瑜伽,里面不但有瑜伽课程还有很多商学院课程,比如教瑜伽馆主如何选址、分配股权、获取大客户等等,我很佩服这个瑜伽学院的创始人王岩。
她从一名瑜伽教练到开出自己的第一家瑜伽馆、现在不但有了瑜伽连锁直营馆、还做了瑜伽衣服的品牌和这个瑜伽学院,她说到2句话:
这实在便是一个杠杆率的问题,如果掌握好风险并且以为这个事情很有做头,大可不必想太多,或许准备好了便是个伪命题。
创业是一个你知道出发点和模糊终点就可以上路的游戏。虽然你进入到了人生的HARD模式,但请你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来玩,享受这个过程。
02 若何找到你创业须要办理的问题?
曾经,我和合资人还没辞职的时候,就常常放工后找个会议室里熬夜开会。拿着360行的行业报告和舆图,1个1个看我们对哪个行业感兴趣。
我们想考试测验做婚恋app、儿童教诲、大学生职前教诲 ,但我们都快30岁了大学毕业太久又未婚未育,与这些垂直领域的目标用户群分开太久,根本抓不住他们。
我们能吸引到谁?我们想到了过去的自己。1年多前,下面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
虽然我卖力的业务如日方升、但我没有闭环过一个买卖,我凭什么站在上帝视角辅导其他品牌?我是个大平台的螺丝钉,有一天我离开大平台的话还算个啥?我都快30岁了,自己到底喜好什么?什么能带给自己造诣感?说好的三十不惑呢?说白了, 便是以为自己是个螺丝钉的焦虑问题。我是怎么办理的呢?焦虑是自己的能力跟不上自己的希望。
以是说从巨婴到大师便是一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希望高能力低)-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希望低能力高)。
我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我行动了起来:
于是我开了一个"大众年夜众号叫偶尔动脑,把它当成我的日记本,刚开始我只是写下我的焦虑,写出来实在便是你正视焦虑和解决的开始,逐步的我开始总结一些职场思考和方法论,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私信感谢。
实在就给我的坚持构建了一个增强回路,一贯写下去彷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1年多韶光我利用放工和周末写了100多篇文章,积累了3000多个粉丝。由于写公众年夜众号,我链接了很多人、受邀开了很多课、乃至得到了互助方的认可更好地去推进项目。
我意识到,写"大众年夜众号的过程中我在逐步积累自己的个人品牌,我更加体会到微信"大众号那句类似宣言般的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以是我们找到创业要办理的问题是这个思路:
我们想做啥-穷举法我们能做啥-打消法我们做过啥-亲自经历法那怎么办理这个职场年轻人的焦虑问题呢?
我们想做一个叫“奇妙人生研究所”的项目,我们想通过持续3个月、每个周末把这群人拉到周边乡下野外的办法让他们抱团取暖和、忘怀韶光鼓噪同时又可以学习东西。
我拿这个项目去和十几家VC聊,VC的回答都类似:线下教诲是个重运营重资金的活儿、不适宜我们在这个阶段做。
我还不去世心,为了验证这个模式,我还真的把我7个深圳的好朋友拉回了江苏老家,不过创造光带7个朋友回老家这件事情就不随意马虎,折衷韶光、安排车马、安排吃喝拉撒都把我累去世,何况做到1000个人的规模?…..
不做这个项目, 那做什么呢?大家每每是产品定义用户,我们的迭代思路是用户定义产品。这部分种子用户有什么需求和痛点?我可以办理哪些?于是我用上了产品经理的根本技能:市场调研。
首先我们发了调研问卷也看了很多市场报告,得到了年轻人焦虑的问题定量分布。这只回答焦虑是什么的问题,没有问答为什么焦虑的问题,于是我还组织很多线下的定性调研。
自己掏钱宴客,办了4场的8人饭局,饭局这个形式,实在很类似市场调研中的焦点小组(focus group),将一组人放在一起谈论可以产生更广泛的信息、深入的理解和意见,而且常常会得到一种“滚雪球”效应,一个人的意见或者思考能够启动参与者的持续串反应。
我向我"大众年夜众号的粉丝发送约请,谈论了诸如:年轻人如何在深圳活的更故意思、30岁的焦虑办理方案等话题,低本钱高效率去调研被我吸引来的听众的痛点。
我们虽然虽然是较为轻松的饭局形式,但是流程一个都没有少。我们先让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焦虑、穷举了大家的焦虑点,再进行收敛总结为身体康健、年事和同辈压力、职业发展、挣钱能力低、单身/情绪保鲜等问题。
每个人再提出一个最夜不能寐的问题众筹办理方案,每每大家把焦虑说出来、或者意识到大家实在都一样可以抱团发展的时候就减轻很多焦虑了。
这么多焦虑的问题,我们办理过哪些?我以为我们能办理的便是职业发展和挣钱能力低的问题,实在这个背后大家的共性需求是:以为在公司像个螺丝钉,好焦虑,如何有个自己的小奇迹?
前两天被一篇文章刷屏,疫情当前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不是挣不挣钱的问题,面临的是生还是去世的问题。
有人问:这次疫情对你们的公司有没有什么影响,实在险些没有影响。
我们公司只有2个人,都是产品出生,利用现有的第三方平台产品办理方案,比如知识星球、微信群和小程序,自己可以当客服、财务、运营、设计、项目管理、产品策划,不用一上来就融资、开拓app、找人、租办公室、费钱买广告。
除了人力本钱之外没有其他本钱,也确保了自己在没有收入的情形1年的现金流是没有问题,所以是一种很轻和低风险的创业办法。
也建议大家第一次创业先采取这样的办法,谨慎开奶茶店、服装店这种。以是找到真问题还不足,还要有适宜团队基因的办理方案。
03 若何低本钱拉新和迭代?
为了有效获取种子用户,在早期资源条件受限的情形下,产品团队常绞尽脑汁,采纳一些低本钱、非常规的手段。我自己当起了写手,打磨我们的第一篇先容复业实验室卖会员的带货文章。
我看了至少50篇爆款离职文章,提炼爆款规律,标注当中引起我强烈感情的关键词打磨了6个版本离职文章、并且发给不同的朋友寻求看完后是否会购买还在我的社群中小规模测试标题转化率、实在这是一种软性的营销,提前让目标受众有对这件事情有参与者,自然有更多的信赖感,曝光转化率也比较高我们还约请了几个有影响力的帮我们转发背书,"大众号传播规律在我离职当天,我在内部论坛埋了个伏笔,有8000多阅读量。我预想到腾讯的同事便是冷启动的用户,在垂直人群当中引爆,垂直人群的密集性高、相互之间的好友重叠度高。很随意马虎引起职员间的跟风骚传"大众年夜众号的文中我们放入了个人微旗子暗记做触达(打开率高)、结尾我们进行了带货转化冷启动须要热积累,上线才能点燃1篇爆款。
人付费进来了,就要做事好他们呀,不能放个烟花就散了,要做一朵盛开的塑料花。
有人付费是最好的MVP验证办法,但是你不能一贯给一个想要跑车的成年人儿童车,大家会失落去耐心。你要不断迭代你的做事。
我的迭代思路便是到用户中去:做调研、当客服、约咖啡、请牛人。
于是短短几个月,我们不断地在丰富我们的产品和做事框架,从线上走到线下,办的活动成为了活动行人气榜第一名,我们还做了10场直播分享、办了2期演习营。
实在比产品做事迭代更主要的,是团队能力的迭代。
我和大彬是产品经理,创业后一定要让自己的能力更加完备,同时具备产品、设计、发卖、活动策划、客服、运营的技能,有人问为啥不请外包?一是没钱,二是如果自己不懂没有全局不雅观,都不知道判断外包的好坏。
补充几句:
创业的情由有100种,但不论你选了哪一个,你所要面对的事情大概都是一样的:增长。
Focus on growth, fK everything else.
我们被从小教诲要有明确目标与远大空想,也被贯注灌注努力不懈就能成功的思想。但是,有好多事非人力可为,亦有好多山非竭力可攀。
这是我在每次分享后都会放的结尾:志愿大过天,亦像世上蝼蚁。不得不虞识到自己的微小,接管自己的微小,对自己宽容些。忘掉自己在创业、上班、搞复业这件事情,记住用你的韶光去创造代价就好了。
看100次分享不如自己1次实操!
Think big, start small, act fast!
作者:iris,"大众号:复业实验室
本文由@iris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