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寄王屋山上孟大融》这样的古风长诗,同时也有《独坐静亭山》这样的绝句。
李白笔下这一类描写寻仙访道的诗歌,总是给人一种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觉得。不过从总体上来说,他的诗以古风造诣最高,七绝次之,五绝再次之。
实在,除了《独坐静亭山》这首五绝之外,李白还有一首五绝,是我们小时候都背过的千古名篇。
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利用夸年夜想象力与卓越的描写技巧,把古代建筑的“高”度,与登高当时产生的繁芜感情,描写到了极致。
一、《夜宿山寺》赏析《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年夜声语,胆怯天上人。
诗歌越是短小越难写,由于字数有限,又要表达丰富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极高的艺术想象力和技巧。李白这首诗之以是成功,就在于它的修辞与描述,达到了唐代墨客的顶级水平。
比如说这首诗第一句的“危楼高百尺”,我们都知道,“危”在古文中是有“高的”意思。但是前面已经写了一个高,第三个字,他为什么还要写“高”呢?
李白在《蜀道难》中的第一句就写:“噫吁嚱,危乎高哉!
”同样是重复描写“高”,不过《蜀道难》却是一首将近三百字的古风长诗。可是这首《夜宿山寺》是五言绝句,一共只有二十个字。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由于他看重“危”字的其余一种含义,便是我们如今对这个字的常规理解——危险。
一样平常认为,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是站在蓟州乌牙寺的顶端。古人认为,建筑物越高,重心越不稳,以是站在那么高的地方很危险。
以是诗的第一句,便是通过突出危险、紧张的状态,来向读者传达这个建筑有多高。而“百尺”只是一个夸年夜的数据,就像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的,不是一个实数。
接下来的“手可摘星辰”,是掺入了作者想象力的夸年夜描写。这种想象力,是由视觉不雅观察延伸出来的。
当景象比较晴朗的时候,如果你站在高楼上,举头仰望夜空,会创造自己离天非常近。这时候人就会产生了一种错觉,彷佛伸手就可以够到天上的星星。
第三句“不敢年夜声语”,实在应该是在第四句“胆怯天上人”的后面。由于此时的作者,已经进入了一种假想的状态中,他确信天宫上是有人的。
现在自己离天这么近,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了,自然不敢年夜声说话。否则惊动了天上人,要他的入罪可怎么办呢?
之以是说这首诗写得好,便是由于作者将紧张的生理描写、视觉描写,与夸年夜的想象力相结合,末了还加入了虚构故事一样的情节。
由于高楼靠近天空,作者登楼时的心情是窃喜的。作为一个求仙心切的人,他会暗想:我一个凡人,现在居然真的能够摸到天空上的星星了,这真是太妙了!
然而,他立时又想到,我登临天空这件事,并没有得到神仙们的许可。如果他们知道了,会不会找我的麻烦呢?
于是,他就“不敢年夜声语”了,恐怕说话会惊动了天庭上的人,治他一个私闯仙界的罪名。以是,故事情节就这么来了。
二、白玉京中有“真人”在中国古代的墨客当中,若论及想象力丰富的话,李白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我们小时候,学习过李白很多名诗,个中表示他想象力的名句,比比皆是。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以及大家非常喜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些诗歌取得的造诣都非常高,并且名气还在本日我所说的这首五言绝句之上。但是上述这种夸年夜的想象力,并非李白所独占。
比如第一个写庐山瀑布“疑似银河”的人,到底是李白还是张九龄,或者是别人呢,就有争议。至于安期公吃的枣子和瓜一样大,这般的想象力,在《庄子》中更是多不胜数。
“黄河之水天上来”,也不见得比“黄河直上白云间”加更高明。当然,这不是对上述诗歌的全面评价,仅仅是在谈笔墨的想象力。
但是,这首《夜宿山寺》的想象力的确达到了“惊人”的水平。不过,它一度被疑惑并非李白所作,作者有晏殊、孟不雅观、杨亿、王禹偁等多种说法。
但是,古汉语大拿王力师长西席等人,还是将它归为李白的作品。由于本诗的风格和艺术造诣实在太高了,放眼古代中国诗坛,除了李白,很难让人相信还有别人具备这种超一流的水平。
短短二十个字写出来一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临登危楼,夜不雅观星辰时内心窃喜,同时当中还包含了一个“故事情节”,这是非常罕见的。
仔细体会这首诗中表达的情绪,你就会创造,作者笔下这位登临危楼的人,实在是一个笃信天上有神仙的人。这一点,就和李白的身份非常吻合了。
刚开始,他登上高楼,心情是非常忐忑的。他连用“危”、“高”二字,不仅仅为了写楼高,实则在写自己心中的忐忑,以及狂喜。
当他“冒险”登楼之后,他创造自己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天上的星辰。这岂不是即是说,他离自己梦寐以求的“飞升”也就不远了?
然而,他自己心里面也十分清楚:这种登临飞升的机会,并不是历经千劫百难修来的,而是走了一条终南捷径。
以是说,他当时的心情是既惊又喜,暗暗的,绝对不敢去惊动天上的人,由于他怕被神仙创造往后,将他打落世间。
结语李白在被流放夜郎,遇赦回籍往后,曾经写过一首长诗,开头便是:“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神仙抚我顶,结发受永生。”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仕途没有出路的时候,李白生平最大的欲望便是求仙访道,他一贯相信天上的白玉京中住着神仙。
《夜宿山寺》这首诗,从创作的风格上来看,该当是李白中年往后的作品,反响的正是他这种想要登临飞升的思想。
这首诗最出彩的地方是,用了一个“自带的小戏院”,然后以人物内心的窃喜、忐忑,展现了作者超越时期的创作水平以及亘古绝今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