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发展为国际共识、从理念愿景转化为实践行动,从宏不雅观叙事的“大写意”到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在掩护海洋和安然全、促进海洋繁荣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环球瞩目的实践成果,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誉,成为引领人类海洋文明发展进步的光鲜旗帜。

◇和安然宁与良好秩序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目标和基石。
海军作为国家海上力量主体,对掩护海洋和安然宁与良好秩序负有主要任务。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乘和平之舟行共赢之路写在构建海洋命运合营体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 汽车知识

◇中国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培植为实践平台,通过重点项目牵引和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及经济政策折衷,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建“一带一起”国家上风互补,共同以海致富。

◇中国积极履行保护海洋承诺,深度参与环球海洋管理和海洋保护国际互助,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走深走实。

◇中国通过组织体例发展方案、管理规范和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在海洋牧场培植上加大力度,已评审公布80余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从监测结果看,海洋牧场所在海疆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海水水质状况明显改进。

视频加载中...

文|吕贤臣

光阴荏苒,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瞬,但足以让我们这个蓝色星球由于一种理念的传播和实践而为之改变。

5年前的2019年4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公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永劫,向全天下发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详细展开和生动实践,旨在构建一个和安然全、繁荣发展、开放原谅、清洁俏丽的海洋,倡导共同掩护海洋和安然宁、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共同促进海洋繁荣发展、共同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年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发展为国际共识,从理念愿景转化为实践行动,从宏不雅观叙事的“大写意”到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在掩护海洋和安然全、促进海洋繁荣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环球瞩目的实践成果,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誉,成为引领人类海洋文明发展进步的光鲜旗帜。

做掩护海上和安然全的行动派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
”这条在浩瀚大洋上播发的中英双语通知布告,已经成为亚丁湾、索马里海疆伴随中外商船航行的“和平之音”“中国之声”。

截至2024年3月,中国海军已连续派出46批护航编队、150余艘次舰艇、3.6万余名官兵实行亚丁湾、索马里海疆护航任务,累计安全护送1630余批7200余艘中外船舶。

和安然宁与良好秩序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目标和基石。
海军作为国家海上力量主体,对掩护海洋和安然宁与良好秩序负有主要任务。

5年来,公民海军充分发挥计策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特色上风,充分发挥作为掩护海洋和安然全的保底手段、保障海洋发展繁荣的有力支撑、匆匆进海上互换互助的分外纽带地位浸染,有力掩护地区和海上计策通道安全,持续为国际社会供应公共安全产品,不断增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2021年4月,由中国海军863船、南拖195船和中国科学院“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舰艇编队抵达印尼干系海疆,帮忙接济打捞此前不幸失落事的印尼“南伽拉”号潜艇。

中方通过多达数十潜次水下作业,基本摸清了失落事潜艇残骸水下状态,打捞出部分部件等物品,全部及时移交印尼方面。
这次接济打捞行动,既是中国援潜救生力量的首次国际接济实践,也是中国海军又一次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际行动,对付巩固深化两国军队友好互信乃至中印尼全面计策伙伴关系都具有主要意义。

2022年年初,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遭受火山爆发引发的环境磨难。
应汤加王国关于火山磨难接济的要求,中国海军叮嘱消磨五指山舰和查干湖舰组成海上运输编队实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

编队于2022年1月31日大年除夕当天从广州出发,2月15日元宵节抵达汤加努库阿洛法港,连续航行5200余海里,运送包括移动板房、拖沓机、发电机等大件物资以及饮用水、食品、医疗防疫器材等应急物品在内的救灾物资共计1400余吨。
大大小小的救灾物资包裹上都写着同一句话——“四海皆兄弟,万里同日升”,无疑是对中国海军接济行动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绝佳诠释。

被国外民众亲切昵称为“大白船”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11次赴外洋开展人性主义医疗做事,到访45个国家和地区,航迹遍布三大洋六大洲,用诚挚爱心、博识医术和良好形象,当好康健青鸟使、和平青鸟使、友情青鸟使,在救去世扶伤中播撒无疆大爱,成为中国海军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天下供应公共安全产品的生动写照和有名品牌。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最近一次开展外洋医疗做事是实行“和谐义务-2023”任务,先后成功访问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汤加、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及亚洲东帝汶,分别为各国供应了为期7天的免费人性主义医疗做事,累计做事各国民众41358人次,赞助检讨25307例,开展手术192例。

在瓦努阿图,威胁患者生命的巨大甲状腺肿瘤被成功切除;在基里巴斯,被病痛折磨十余年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在汤加,年轻小伙子受伤变形的手指被修复如初;在东帝汶,该国首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成功进行……浩瀚的太平洋见证着中国海军做事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诚挚行动,“和平方舟”号受到到访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

近年来,中俄、中巴、中泰、中伊俄、中俄南非、中国—东盟等双边多边海上联演、国际军事比赛等机制性联演联训联赛常态化举行,加强专业互换与友好互动,提高了多国海军联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

为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环球安全倡议,加强几内亚湾周边地区海上安全互助,中国海军于2022年5月24日举办了几内亚湾安全形势专题视频研讨会,几内亚湾周边国家海军、海岸警卫队领导及有关地区组织卖力人参加。
这次会议主题为“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几内亚湾海上安全”,与会代表环绕“几内亚湾海上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掩护几内亚湾安全发展:海上力量的浸染与行动”“中非海上安全互助新愿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互换。

2023年4月,第43批护航编队南宁舰与微山湖舰奔赴苏丹港实行紧急撤离我在苏丹职员任务,不仅从苏丹港安全撤离940名中国公民,还撤出231名外籍职员,彰显大国担当。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海上航行(2023年8月4日摄)黎宇摄/本刊

推动海洋繁荣发展

天下因海洋而联通,因联通而发展,因发展而繁荣。
让海洋成为各国发展关系、匆匆进互助、实现共赢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题中之义。

5年来,中国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培植为实践平台,通过重点项目牵引和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及经济政策折衷,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建“一带一起”国家上风互补,共同以海致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先容,共建“一带一起”国家海上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国家港口航运互助不断深化,货色运输效率大幅提升。
“丝路海运”网络持续拓展,截至2023年6月尾,“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环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300多家国内外有名航运公司、港口企业、智库等加入“丝路海运”同盟。
“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系统”持续业务化运行,范围覆盖共建国家100多个城市。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起”国际互助高峰论坛首次举办以海洋互助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并发布“一带一起”蓝色互助成果清单。

持续履行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未来3年为共建“一带一起”国家供应500个海洋和地学能力培植培训名额;推出海洋发展互助支持项目、小岛屿国家应对景象变革互助支持项目……这张涵盖25项互助成果的清单,是中国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拓展蓝色互助的“成绩单”,旨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起”海洋互助。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原谅心态构建开放的朋友圈,弘扬海洋文化,使民众原由海洋相知、相亲、相融,促进不同文明互换互鉴。

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常态举办天下妈祖文化论坛及妈祖文化旅游节,将宣扬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深化妈祖文化对外交流有机领悟,倡行妈祖“立德、积善、大爱”的精神追求,持续挖掘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期内涵,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互换、民心相通、发展共享。

厦门市通过在定期举办的国际海洋周中开辟海洋文化嘉年华板块,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和一系列海洋科普活动,以及举办中华海洋文化厦门论坛会议等,积极挖掘厦门本土海洋文化特色与魅力,着力推动海洋文化、海洋科学、海洋艺术的大众化传播,助力造就全民海洋意识。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西太平洋开展海空立体医疗救护演习训练(2023年7月6日摄)黎宇摄/本刊

赴汤加实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努库阿洛法港卸载移动板房(2022年2月19日摄)薛成清摄/本刊

为环球海洋管理贡献中国力量

海洋是一个自然流动的整体。
海水污染、酸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环球性的海洋安全威胁,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谁都无力独自应对,只有共担任务、志同志合,才能化解风险、降服寻衅。

5年来,中国积极履行保护海洋承诺,深度参与环球海洋管理和海洋保护国际互助,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走深走实。

中国持续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环球海洋管理机制,在国家统领范围外海疆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拓规章等涉海规则磋商中发挥培植性浸染。

近年来,我国发起的“数字化深海范例生境”大科学操持被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倡议,推动深海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国与葡萄牙、欧盟、塞舌尔等就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签署政府间文件,在蓝色经济、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科技等领域加强折衷和互助;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推广运用自主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能,在海洋不雅观测和监测、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供应中国技能和中国方案。

目前,中国南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央已向南海周边9个国家供应做事。
自2020年2月中法海洋卫星数据向全天下开放共享以来,已有法国、中国等75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科研团队利用该卫星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和业务运用,为欧洲、东盟、非洲等供应了成规模、成建制卫星遥感不雅观测做事。

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港,中国海军女兵护送一名从苏丹撤离儿童(2023年4月27日摄)王海洲摄/本刊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公正参与国际海底事务,2020年11月,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央正式启动。
该中央将面向国际社会特殊是发展中国家开放,致力于深海科学、技能、政策培训与研究,为发展中国家干系职员供应深海科学、技能与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
2022年,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央成功举办首期线上培训,来自16个发展中国家的55逻辑学员参加了培训活动。

渔业捕捞是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
中国不仅坚持履行伏季休渔制度,还将休渔韶光从最初的两个月延长到三个半月直至四个半月,并采纳增殖放流、减少渔船数量、掌握渔船功率、限额捕捞、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等方法加强海洋生态养护。
特殊是,中国在牵制过度捕捞、公海渔业资源养护方面作出模范,展现出大国任务担当。

2020年7月起,为加强公海鱿鱼资源养护,中国主动在远洋鱿钓渔业集中作业的西南大泰西和东太平洋公海两个渔场试行为期3个月的自主休渔。
2022年更是将休渔区域扩展至印度洋北部公海,实现了尚无区域渔业组织管理的公海区域全覆盖。
此外,中国还严格哀求远洋渔船依据有关区域渔业组织管理方法在干系公海区域捕捞生产,实施高于国际通畅标准的渔船船位监测,并积极会同国际社会共同打击造孽捕鱼行为。

当前,海洋牧场被认为是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生态资源养护的一场革命,承载着用绿色办法“耕海牧渔”的义务。

5年来,中国通过组织体例发展方案、管理规范和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在海洋牧场培植上加大力度,已评审公布80余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从监测结果看,海洋牧场所在海疆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海水水质状况明显改进。
据测算,海洋牧场通过增殖养殖加工经济代价高的水产品、发展休闲渔业等,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5年来的实践成果充分证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顺应时期发展大势,反响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当前,天下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场合排场持续紧张,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管理赤字持续加重,且正在向海上外溢,干系国家环绕海洋权柄博弈斗争加剧,掩护海上和平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
与此同时,海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退化、海水酸化、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造孽捕捞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办理,特殊是个别国家将海洋公域视为免费垃圾处理场,对海洋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给海洋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和严重毁坏。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须要正视寻衅、承前启后,创新发展、破浪前行。

伴随着环球发展倡议、环球安全倡议、环球文明倡议的推动落实,如今,已经落地生根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又站在新的历史出发点上,展望未来,前景可期。

在马普托残障人学校,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护士王小凤与孩子们亲切互换互动(资料照片)江山摄

(作者单位:海军研究院)

来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