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住在京都邑东北方向的出町柳,正是鸭川两条分支汇合的地方,而站在出町柳的方向,面向北方右侧的河流,叫做高野川,左侧的支流名为贺茂川,横跨汇流处的大桥称为“贺茂大桥”,亦称为“加茂大桥”,而“鸭川”还有一个名字,就叫“贺茂川”。查看森谷克久师长西席编著的《京都地理.地名.舆图之谜》一书才得知,从前日本豪族贺茂(加茂)氏从大和移居至此,这一带均由这个氏族名称而得。而加茂的发音“かも(Kamo)”在日文中和“鸭”的发音相同,因此在词语中稠浊了,因此“鸭川”和“加茂川”本为同一条河,而“上贺茂神社”和“下鸭神社”本来都是贺茂氏的守护神社,想必是从前间没有统一的汉字版本,导致早期笔墨记录也各取各字,末了就彻底稠浊通用了。反正,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丫”的谐音。
京都舆图
我无论去哪里都会买一份当地的舆图,一个古老城市的历史一定跟它拥抱的河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中国人爱用的“母亲河”这个词儿也是这样的道理。
事实上,京都府内有很多条河流,鸭川(贺茂川)自北向南汇入从西边嵯峨(cuó é)野入境的桂川(保津川),然后和东南方向而来的宇治川一起流入大阪府,变为淀川。而京都邑西侧的桂川右岸,便是大名鼎鼎的不雅观光赏枫之地——岚山,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市民意义都跟北京的喷鼻香山异曲同工。现如今由于旅游开拓,“岚山”已是渡月桥为中央的桂川两岸的旅游景点的合称了。到京都的第三天,在桑酱的带领下,我们乘坐着JR嵯峨野线去往了岚山,那里是小说《古都》、《细雪》的文学景地,也是市川昆版电影《细雪》的取景地。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水曜日 晴@京都 Kyoto
(一)“东洋好莱坞”——太秦
JR嵯峨岚山站的前一站是太秦站,这里是号称是“东洋好莱坞”之称的日本影视基地,作为旅游景点来说,它的全称叫“东映太秦映画村落”。对付一个文艺爱好者,这种地方就很随意马虎吸引我,由于那次京都行程排满未得去,但是返国往后我查了些太秦的资料,以为它的历史还很有些意思,我在这里做个记录,分享给大家。
太秦这个地方,是古代从朝鲜移居过来的秦氏豪族的地盘,他们在日本紧张从事纺织和酿酒的买卖,一贯延续到明治时期。明治期间日本为了振国兴邦,大量叮嘱消磨留学生赴欧美学习,重点学习的便是纺织和养殖家当,于是一个从太秦出走的纺织业留学生带回来一粒“种子”,彻底改变了太秦。
19世纪末的法国,是天下公认的电影的发源地,不仅如此,在电影最开始的日子,法国也是电影工业的霸主。巴黎涌现高蒙(Gaumont)和百代(Pathe)这样的商业公司,发展出制作、发行、映演的商业模式,并且蔓延至全欧洲,以及迅速输出到美国和日本。
而日本第一个拿到映演权的人叫稻田胜太郎,他本是京都毛斯纶纺织公司的监察。1897年,第一台电影放映机和放映权便是由他从法国带回日本,那是由于他在里昂留学时,与卢米埃尔兄弟是同学。而稻田返国后,把电影放映权转让给了他的朋友横田永之助,借着日俄战役宣扬的急迫需求,横田永之助迅速把电影放映的热潮推广至全国,后来横田与牧野省三(日本电影之父)一起制作时期剧的电影,在二条城附近设立电影拍照棚,逐渐的太秦附近的拍照棚日渐增多,尤其是东京大地震后,大映和松竹等大厂都到这里设置影棚。再加上太秦这个地方西边有自然风光,可以就地取景;又是纺织家当重地,可以快速供应衣服和假发,于是借着时期剧的兴起,“东洋好莱坞”就在太秦落地生根了。
东映太秦映画村落
(二)误闯天龙寺
天龙寺门前
我们从岚山站下车的时候,已近中午,游人如织。从岚山站内开始,就以为处处是景致,恋步难行,一直的拍照,行至景区口,就年夜肠告小肠了。
由于“枫景”逼人,我发起不辜负秀色来一顿正儿八经的日餐,于是在Google舆图里搜了一处评分极高的斋饭素食日料,餐厅名字也文雅的很,叫“筛月(Shigetsu)”。
“筛月”一餐,大概是我数次赴日以来,吃的最雅的一次,以是当时也担心起正宗日料不菲的价格。入至前厅,就以为钱包“呼吸不畅”,被人领到一处大通铺榻榻米的房间席地坐下,偌大的房间两侧放了十几张矮几,用饭的人都隔席对坐,尽头的窗外是醉人的颜色,让我想起电影《细雪》片头的场景,也是这么空阔的房间,用饭的人都是隔的远远的。
筛月餐厅内
筛月里,每人一份素斋饭,菜式倒是不少,很多食材都不知为何物,末了结账以为价格还能接管,每人3300日元,大概200公民币的样子。全体房间的安静的很,没有人年夜声喧语。大概是用餐形式太有民族特点了,我们对面的男女在餐毕后实在忍不住,走过来希望让我帮他们拍张合影,听口音该当是北京人,男成长的有点像窦唯。
斋饭
餐后那根烟是在餐室外檐廊下抽的,我这么不爱自拍的人,都忍不住举着前置摄像头按一张,能在这么美的地方燃烧自己,我都替那支烟感到幸福。
幸福的喷鼻香烟
餐厅后院的景致也极美,有一处小池,池中有倒映进来的层次分明的颜色;餐厅门外还有一片竹林,竹林掩映之间,连透过来的光都是绿色的,远了望去宁静宜人。要不是意识到自己毕竟是个游客,需以游览为己任,不然实在是舍不得走出筛月这个餐厅。
走进竹林,创造林道里挤满了人,一贯到创造“大河内山庄”的路牌才意识到,合着刚才所谓的“餐厅后院”便是天龙寺,那个竹林便是天龙寺北门大名鼎鼎的竹林道,这个竹林道是去往野宫神社的必经之路,无论是《细雪》还是《古都》都有提到过这条竹林之道,《古都》中千重子说的,“我喜好野宫、二尊院的路……”便是指这条路,这里还是《艺伎回顾录》的取景地,我就这么不怀任何心情的,走了过来……
林道不远处便是野宫神社,这一处神社更是声名远播,不止是上面提到的《细雪》和《古都》,就连《源氏物语》中都有所描写。而野宫神社,在安然时期是内亲王(皇室的女性)当选作斋宫人后,拂去俗世尘污、斋戒沐浴的地方。
日本景点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真的保持着千年原貌,所谓野宫神社,便是一点点地方里的几座小小的木屋,建制小到我以为像是中国屯子里的一处山野农舍,这就叫“宫”了?……可以遐想一下,作为遣唐使的日本人到了长安和洛阳后终年夜了的嘴巴。大唐在日本民气中,便是永久的繁华!
(三)大河内山庄坠机事宜
我是最早玩光阴网的一拨用户,最早的影评都写在了光阴网上。我豆瓣上的数据之所软弱,便是由于刚开始都写在光阴网上,之后又自己创业做了一个不雅观影数据整理的APP,叫MOME电影回顾录(Movie Memory),现在无论是光阴网还是自己的记录APP,都消散在光阴里,于是这才重启豆瓣。
十几年前,光阴网还总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上认识了光阴网的产品经理阿德,他后来在做影迷社区的公司里平步青云,现在也自己创业,做豆瓣点映干系的事情。从一个影迷身份来说,很是倾慕他的事情履历,保持着与自己热爱的间隔,从没走散过。他在豆瓣上有一篇热门文章叫《日本电影舆图:去京都前一定要看这些电影》,虽然题目取的有点投契,但是内容对我来说是十分有料的,我在京都的时候还时时时打开看看,当做攻略利用。这个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大河内山庄和渡月桥的部分。
从竹林中踱步出来,我们就直奔大河内山庄了。
大河内山庄历史并不悠久,昭和期间才有的,这天本昭和初期的名演员大河内傅次郎所建的庭院。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便是庭院设计与岚山秋天景色相得益彰,完备嵌入山中。但坦白讲,在岚山景区里,大河内山庄并不敷奇,只假如在赏枫季进山,山水庭园的景致,随处可见。但由于我贪恋他的盛名,于是造成了重大事件和经济丢失。
这次赴日之前,我从朋友那儿借了一台无人机。之前不才鸭神社前的树林里试飞过一次,引得阁下的老太太拍手“去世过以(好厉害)”了半天——日本人的讴歌总是既恳切又夸年夜。但当时只飞了一下就没电了,于是也没做太多的操作测试。
那日走到大河内山庄半山腰,想到此地无人机可一饱全体山庄景致,不禁憧憬,于是取出大疆,举机跃试。
无人机逐步升起,手机里就显现出完备不一般的景致,山庄林色,渐收眼底……向前推进,绕过高耸的树冠,隐约间瞥见山门,于是想绕到山门一侧,沿山路俯拍。可这时飞机已不受操控,这时抬眼已完备看不到飞机所在的位置,开始慌张,去世命去拉反向的操作杆想让它返回,然后看到飞机在屏幕中一起跌落,末了它痴痴的昂首望着林荫中的光,像极了病笃之人对天下末了的张望……
急忙冲下山,创造大疆它自己躺在路旁,于是赶紧把它尸体整理好,还好没有落在丛林中,收了全尸。
无人机是借朋友的,就像把别人家孩子给弄丢了一样,除了酸心还有些焦虑,不知道该如何交代,于是那一天接下来的旅途就埋下了郁郁不闷的心情。
沿大河内山庄浏览路线来到一处不雅观望台,创造这里是阿德在它游记里发过的一处景致,站过去眺望开来,竟不以为好看了。
果真,再醉人的风景,终需有乘得下它的心情。
这种忧郁直到我走到渡月桥边,方才缓和了一些。
(四)大堰川上月渡桥
渡月桥的得名,来自于龟山天皇,某日他夜游天龙寺,踱至大堰川时,正看到玉轮从木桥正上方缓缓向另一侧移动,感慨“似满月过桥”,于是给这桥赐名“渡月桥”。
龟山天皇大致是我国南宋期间的人,而据传渡月桥最早是安然时期早期的道昌和尚所建,道昌是空海法师弟子,那该当是中晚唐期间的人。以是这座木桥,在得名“渡月桥”之前至少存在了四百年,而这四百年间,它该当是叫“岚桥”吧。
岚桥横跨在大堰川之上,以桥为界,上游称为大堰川,而下贱为桂川,这里从安然时期便是日本贵族踏春游秋,搬弄风月之地。而这里也这天本文学和日本电影记录最频繁的场所之一。
渡月桥畔
渡月桥畔
岚山和尚
从山上绕道下来的时候,下了点点小雨。天半明半阴的,牢牢的缠绊着我坠机后的心情。行至半路的时候,看到两个巨石上刻着些字,仔细端详创造是周总该当年赴日留学期间写的《雨中岚山》的诗碑,碑末说“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有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在异国偶见中文题字已是惊喜,而且是口语诗,又是周总理的诗,并且写的是雨中岚山,和彼时心境又搭,数感交集。诗作是周总理1919年4月所作,60年后的1979年4月为纪念中日友好邦交而立的石碑,韶光又过了40年,不知道如今的中日关系算不算辜负了前辈啊……
从山高下至大堰川岸边,忽然天空放晴,一下子川水潋潋、波光粼粼,映的心中也透亮了很多。于是干脆在川畔坐了下来,心里知道这一坐势必就误了岚山的末了一趟小火车,但还是坐了下来……还是不赶了,赶来赶去的,影象里就没有风景了。
周总理诗碑
大堰川边
(五)御发与彩虹
放弃了岚山小火车,溘然就空出了两个小时的韶光。本来想在渡月桥边闲逛一下,未曾想这渡月桥实在是太招人,可能是由于太有名的缘故原由吧,桥边总是挤满了人。
这时候桑酱说她想去一个地方,去给自己求个符。她说她早就听说过这个地方,但一贯没韶光去,该当就在岚山里的某一处,是一个专门保佑人头发的神社,叫御发神社。求增发、生发、防脱发的人,都该当去祭拜一下这个神社……我一度语塞,日本武士最盛行的月代头,是主动把自己剔成地中海发型的民族,怎么竟然还有保护头发的神社,由于这个知识点过于冷僻奇葩,我欣然决定陪她前往。
御发神社详细在哪里,我现在已经说不清了,反正从渡月桥又返回到了竹林小道,接着往山中走,七拐八拐的。阔别景点的山道中,有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穿过一条洒满红叶的小道时,一座彩虹挂上穹空,这让探求神社的旅途,蒙上了几许梦幻的色彩。
山路
枫葬路
彩虹
和所有关于探求的电影一样,一起寻去的过程是愉快的,而终极的创造是即朴素又失落望的。御发神社我没有进去,它在一条小河边,飘扬着自己的旗号,但奉纳之人须要费钱去请愿,神社小而生僻,我不想进去被人激情亲切的威逼,就在表面等着桑酱进去为自己的秀发年夜方解囊……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现去讯问了桑酱,她对御发之神彷佛还是颇有微词的,彷佛发际线还是保持不懈的在退却撤退。不过我心里想,既然你去拜他,就不该再埋怨他,你该当以为,现在的发际线便是那次布施请愿才留下的。拜神嘛,总不能像是托人办事那样功利,有成或不成的期许。我们无非便是把心里的一个欲望,放到这天地间的某一个去处,它收下了,你便轻盈一点。
城市文艺旅记——京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