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害为利,适应性农业家当茂盛

曹集镇位于阜南县蒙洼蓄洪区中部,阵势低洼,均匀高程只有22.7米,历史上磨难频发,经济发展滞后,根本举动步伐薄弱。
祖祖辈辈与水打交道,饱受水害之苦,如何与水斗争?如何才能生存?这些问题曾是曹集镇广大干群每年都要面对的问题。

趋利避害与水共生阜南县曹集镇水灾窝里趟出了一条村落振兴路 汽车知识

近几年来,安徽省士敢当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办法在曹集镇已流转地皮8600亩,带动程郢村落、东郢村落两大穷苦村落和南街村落的380户穷苦户栽种莲藕和芡实发财致富。
“今年收成估量8000万,下一步,我们操持在莲藕和芡实深加工上做文章,把家当做大做强,力争带领更多的群众发财致富。
”安徽省士敢当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卖力人、曹集镇莲藕协会会长曹成飞信心满满地见告。

除了栽种,还有养殖。
“俺2016年在政府扶持下养了两头黄牛,2018年增加到10头,让俺脱了贫”。
驱车绕过广阔的荷花池,看到正在给黄牛投喂饲料的养牛大户程春刚,今年76岁的老程依然精神抖擞,“现在俺农场里有15头黄牛,今年可以有20多万的收入。
俺这个岁数了,能养这么多头黄牛,还能有个农场,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

不仅养殖大户瞄准机遇,老百姓还乘着招商引资之风,积极开展农业家当构造调度,大搞种养殖结合,大力发展水生植物莲藕、稻虾稻蟹发展水产、畜禽养殖,发展适应性农业。
“现在莲藕市场价是4.5元一斤,今年可以收入1000多万元,由于这地平,水源好,俺采取的是“藕虾共养”的模式,这虾就每亩可以收入4000元。
”阜南县蒙洼曹集镇镜湖村落万氏农场卖力人万小兵见告。

据理解,今年,曹集镇综合种养基地亩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带动了穷苦户437户,让1374人发财致富。

理解到,近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当地人化“水害”为“水利”,从本地水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趋利避害,创新发展,确立了“走水路、发水财、在水上做文章”的发展思路,并根据曹集镇南高北低的地理特色,制订了“北茨藕、南瓜薯、中间牧草加杞柳”的家当发展格局。

“目前,曹集镇已经流转27000亩地皮,公民群众从‘与水斗争’到‘与水共生’,并环绕加强农业家当生态园培植,大力发展水生养殖;对传统工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家当链,增加就业机会;完善根本举动步伐,做到便民利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形,发展家庭手工业,走村落庄旅游道路实现村落庄振兴这“四大举措”,做好村落庄振兴这篇大文章。
”曹集镇党委布告唐洪彬接管工商导报采访时先容道。

“与水共生”, 打造宜居家园

一条文明路,一口干净塘,一块文化墙,一个小广场,这四个“一”是如今蒙洼蓄洪区131个庄台的真实写照,而曹集镇便是个中的一个缩影。
站在庄台的大道上放眼望去,绿草蓝天、粉桃嫩枝映入眼帘。
这些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不仅被人们保护于天地之间,还印在了每家每户的墙壁上,自然美景与人工墙画相得益彰,每逢冬季,草木凋零之时,老百姓就可以借着墙画看看夏天的风景。

小广场上的阵阵夏风把朱军的心吹得滚烫,他在曹集镇农业综合做事站站长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六年,把庄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目光所至皆充满自满。
他激情亲切地向我们先容,“这里的变革切实其实是翻天覆地,前几年,出门一线天,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屋里脏乱差,现在政府管理得好啊,你看看这街道,整整洁齐,哪里有垃圾?哪里有污水?”

理解到,最初的庄台由人力垒土筑成,普遍规模较小,但庄台上的住户多,房屋密集,间隔不敷一米,中间全是泥泞小道,导致老百姓出行不便,办红白喜事都是一件困难事。
除此之外,在每次蓄洪后,大量农田颗粒无收,水渠、水井、道路等举动步伐遭到严重毁坏,从而导致当地老百姓几十年以来始终处于安居不乐业的窘迫状态。
“水来就搬家,水退就修房”的情形不定期上演。

近年来,曹集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按照外迁内修正善人居环境、千方百计夯实根本举动步伐、管理污水培植生态农庄,努力打造庄台老百姓“与水共生”宜居家园。

“借水生财”,乡亲走上富余路

以往磨难频仍的淮河两岸,留下了大量的杨树、柳树等资源,这是“水害”之外,大自然对人类的赠送。
而招大引强,很好利用这些因水而生的资源,成为曹集镇“借水生财”又一条绝妙路子。

阜南县国源工艺品有限公司便是一家以“绿色环保,变废为宝”为发展目标的木制品企业,公司紧张利用桐木、栗木、杨木和榆木等各种废弃了的木头和树根为质料,制作花盆、水果盘、圣诞树等工艺品,因其精美且自带淡淡的木喷鼻香,在欧美发达国家深受欢迎。
“我们的产品紧张面向国外市场,去年的国际疫情对我们影响极大,今年国际疫情好转,一个美国客户去年下单30万元,今年增加到60万元。
”企业卖力人赵晓伟愉快地说。

“几年前,为了支持这家公司顺利投产,我们在企业用地、道路建筑、水电以及资金入股等方面全方位给予了支持和解决,目前,这家企业已带动附近群众近70人来厂就业,群众年增收达2万元以上。
”曹集镇农业综合做事站站长朱军先容说。

在曹集镇,像国源工艺品有限公司等这样的企业不少,这些企业不仅富了老板,也富了在厂就业的周边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