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拨通了正在隔离的杜小燕电话,她声音沙哑,虽然在隔离,仍在“遥控指挥”。“从3月初到现在,我和小伙伴们一起从初赛、复赛、打进总决赛,现在‘倒在’决赛圈外,真的有一点点遗憾。我期待与你们共同奋战,但更希望我出来的时候,‘战斗’已无需存在。”
图说:浦东新区惠南镇建欣苑居民区党支部布告杜小燕。受访者供图(下同)
年夜夫说:你怎么不及时看病?
杜小燕见告,接到年夜夫电话奉告核酸检测结果非常时,她并没有太大的讶异,由于上一次的抗原检测结果是“中队长”,之后就被隔离了。年夜夫讯问她有没有发热、喉咙痛等症状,杜小燕说,没有发热只是喉咙痛。“喉咙痛为什么不及时看病呢?”年夜夫忍不住责备她。
“从3月11日核酸检测开始,我们脖子上就挂着对讲机、‘小蜜蜂’(一种扬声器)、金嗓子喉宝、扫码卡片的‘几件套’,喉咙就没好过。大家声音都是哑的,喉咙一贯在痛,痛了快一个月没好过。原来,喉咙痛也是传染的症状啊!
”回忆起来,杜小燕恍然大悟,让年夜夫哭笑不得。
这波疫情发生后,社区事情量翻了3倍,但8名居委干部折损一半,仅有的2名“男丁”全部倒下,此前搬米、搬菜,为居民保供,他们都是主力。一天晚上11时,一批大米、油等保供物资到达居委。为了尽快送到居民手中,居委调集楼组长带了志愿者过来帮忙。3个小区里有2000多居民,光大米就有几百袋,一袋袋扛到居民家中,全部搬完已经快凌晨2时多了。大家乃至连擦把汗的韶光都没有,立时连轴转,为当天早上6时开始的核酸检测做准备。
“社区里很多都是从浦西动迁来的老人,有的人不会用智好手机预约二维码,有的连智好手机也没有。为了节约韶光,我们先用打印机帮他们打印好二维码,每次都要打印200多页,方便了居民,也加快了检测流程。”杜小燕说,等到忙完这些已经天亮了,一夜无眠的情形在这段韶光里时常发生。
现在居委“硕果仅存”的是4名“90后”的女孩,都任劳任怨。最年轻的女孩1998年出生,事情不久的她经由“战疫”磨砺,已经挑起大梁。
图中为杜小燕
居民说:你在里面逐步养病,外场有我们!
“严格说来,我所在的建欣苑居民区还是个‘准居委’,目前还挂着‘筹’字。2020年11月26日成立,由于疫情至今还没正式‘翻牌’。”只管如此,经由一年多的事情,尤其是疫情后,居委通过挨家挨户“扫楼”等细致的事情,已经和居民们打成一片,成为疫情中“志同志合”的坚实根本。
听说杜小燕生病了,居民们纷纭打来电话关心慰问,“你在里面逐步养病,外场有我们,放心好了。”“你们是革命的火种,我们一定要保护好!
”有个别居民不理解责怪居委干部,居民们还会主动“舒展正义”,“我们的居民区布告已经很好、很辛劳了好吗?”
只管居民区布告被隔离了,小区的核酸检测已经形成了规范的“手势”,在居委、物业、居民志愿者等组织下井井有条地开展。“每次核酸检测彷佛开运动会。每个楼3名志愿者,一人举牌,大家保持2米间隔行列步队整洁,3个区域用不同颜色的牌子,叫到哪栋楼就哪栋楼居民出来检测。”据理解,为了节约年夜夫资源、加快进度,年夜夫只卖力人采样,扫码、发管子、贴标签都由志愿者等完成。2000多名居民的核酸采样,节约了一半的韶光,更加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危难之处见真情。在杜小燕看来,凝聚力是很抽象的东西,但是在当下,凝聚力表示在一双双手、一串串核酸数据、一个个回收的抗原。“在事情量翻三倍的情形下,支撑着的是我们社区、职能部门、党员、志愿者和物业公司。以小区为单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以楼组为单位,成立了物资配供数据组;在惠南镇经发办的合营下,社区流动车开到了小区门口,办理部分民生问题;志愿者军队从原来的30多名,增加到160多名。”为了给居民配药,惠南镇社区事务中央的下沉机关干部和志愿者们,每次装了2大箱病历卡,扛回4麻袋药品。他们为居民奔赴不同医院配药,有时候还要白跑,垫付好用度买好药后,再逐一整理分类、挨家挨户分发到居民手中。
杜小燕是一名“80”后,儿子今年初三立时面临中考,但离家前,她只是对丈夫说,“你好好带儿子负责学习”,就再也顾不上小家;手机24小时开机,连沐浴时有电话也不放心错过、立时开免提接听。自从这波疫情发生后,她下意识“屏蔽”了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微信朋友圈。而自己可能“阳”了的情形,对家人更是一个字也没提,恐怕他们担心……“我相信,‘阳’只是过程,‘阴’才是终点!
”
作者:宋宁华(新民·新民眼事情室)
来源: 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