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口钟表店
背对鼓噪,独守静世
在80年代,普通人一个月的人为30、40块的时候,一块老上海牌的腕表就要价125元了。
便是在那个海内腕表行业最壮盛的期间,闸口钟表店开业了,到如今已陪伴着东关街走过三十多年的春秋。店主人孔师傅,今年已经64岁了,眼不花、手不抖,修起表来依旧不输当年的风采。
店里一共两个人,除了孔师傅之外还有他的太太。孔师傅卖力技能活——修表芯,老伴则是守着柜台接待顾客以及帮客人处理大略的小问题,比如换个表带。两人合营默契,安静而沉稳地各自劳碌。
店铺十几平,右侧陈设着高大古典的落地钟,产地烟台居多。左侧是半包围着两位老人的玻璃柜台,里面摆满了各式腕表,没有名牌货,但看得出都是耐久耐用的产品。
在这里你能找到上个世纪国产老牌子的机器表,价格也不贵,100+而已。有些年纪大点的人就认这些表,总以为没有卖的了,实在这里还在保存着。
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挂表,也卖很多年不见的木质盒子上弦的挂钟。
谈起孔师傅的技能,不善言谈的孔太太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神色:“他啊,年轻时就喜好表,这么多年人家都知道他修表修得好,都来找他修。”
孔师傅一听太太的称颂,立马笑了:“都知道,在这里没比我年纪再大的人干这个了,基本上人来我这里修一次就不会在往别家去了。”谈起修表,两位老人话匣子打开了,两夫妻相濡以沫一辈子,感情好的让人倾慕不已。
爱上一个人,逐步就会活成他的样子。孔师傅修了一辈子表,孙太太也成了半个里手。
孔师傅年轻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熟年轻人都屈服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了,而是他却由于痴迷于研究腕表布局,留在家里鼓捣起腕表来。放现在来说也是位特立独行的叛逆少年。
不过当时的他并没有钱买腕表,就捡着亲戚朋友不用的坏表拆了装、装了拆,研究一块手表里面200多块小零件如何组装、运作的。拆的多了就有了履历,对时下流行的表的机芯都管窥蠡测。
当地人逐渐都知道了他懂表,于是谁的腕表坏了就来问他怎么修,他接过来修的又快又好,来找他的就更多了,他就索性开了这家钟表店开门迎客。
实在80年代的聊城也是有自己的表厂的,生产“泰山牌”的腕表,至今不少老人家里还留着几块“泰山”表。聊城表厂规模最大的时候有近3000人,放在当时可是效益数一数二的好企业,那时候谁假如能进表厂事情那可很风光了,好比今的公务员还骄傲。
在人们挤破头也进不去表厂的时候,孔师傅被聊城钟表厂找到,说是要请他去厂里的钟表研究所事情。就这样孔师傅白天在厂里研究、设计各种表,晚上连续接修表的活。
随着传呼机、手机的兴起腕表行业很快走向下坡路,厂家陆续倒闭,聊城表厂也关门了。孔师傅就连续在店里修表,一晃二十多年也过去。年轻时没人比他修表修得更快的了,洗濯表芯,200多个零件他能一个小时洗完。现在虽比不上当年的速率,但在行业内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孔师傅现在正在修理一块代价两万多的名牌表,来修表的人只知道表不走了,修表师傅得把零件一件件拆下来洗濯,看看是哪个零件出了问题。
精密仪器的修理便是这么费时费力,孔师傅常常一坐便是四五个小时,长年累月下来颈椎、腰部都出了问题,但是孔师傅说接了人家这个活,就得赶紧做好啊。
一辈子就修表这个爱好,同龄人都享受明日亲之乐了,他每天修表也乐此不疲,更神奇的是,孔师傅常常用眼 眼睛反而越用越好,现在这个年纪眼一点也不花。孔师傅提及这个高兴极了,仿佛是上天给予的关照。
本以为这是个被城市逐渐遗忘的店铺,意外的是当天不断地有客人来访。有的是来买表,有的是表不走了送来修,也熟年纪相仿的老人过来谈天,原来是自己心爱的表坏了,来这里问问能修不?下午还有位小姑娘拉着妈妈过来找“小公主”表,瞬间给这间老店注入了年轻的活力,店主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人们说十年磨一剑,孔师傅用了40年修表,每天早上8点业务,晚上9点关门,至今如此。不辜负每一位来访者,只要你来,他们就会在。
技艺早已出神入化,遗憾的是孔师傅的后代子孙对修表并没有兴趣,别人劝他收个入门弟子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但是孔师傅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谁受得了这种苦哇,没学两天准跑。”
这大概是时期不可避免的悲哀,如今的修表店越来越少,技艺博识的修表匠人更是寥寥无几。
/
有时候
人们喜好一件老物件
正是由于
老物件系着一段旧光阴
一种消散了的感情。
地址:闸口向西,东关大街街首50米路北
业务韶光:8:00——21:00
文/泠
图/泠,部分来自网络
一个老物件,系着一段旧光阴
说说你的故事,猫扑聊城随时是你的听众~